第3课《短诗五首 统一》(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短诗五首 统一》(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4:03: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统 一
情景导入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聂鲁达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陈实译。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聂鲁达晚年的作品。原收录在诗集《世界末日》中。当时,诗人已认识到原子能时代的危险,该诗集的主题均为“启示”。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等。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呼的吹着”等,语言散文化。
③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新诗特点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1.诗歌标题是“统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赏析诗歌
诗人运用了比喻,引人思考。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也就呈现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响着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像谎言一样。
“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是个谎言”。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2.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诗歌赏析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新知讲解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意义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新知讲解
为什么说“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所有的花、叶、果实的存在都是为了生命的传承,从这点意义上讲,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那就是传承生命,所以作者说“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新知讲解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共性)
(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新知讲解
诗中的“花”和“叶”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作者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说整个世界。诗人希望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这首诗以叶、花、果为喻,指出说明人类世界也应平等统一的道理,诗意表达,富有意蕴和哲理。
新知讲解
本诗借叶、花、果,指出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果,看似各有各的个性,却不失共性,是“统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
主旨点睛
文本特色
主旨鲜明,脉络清晰
全诗紧扣题目“统一”,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主旨鲜明。前三行,诗人写自己不同寻常的见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然后以一个“因为”引领后三行,对前面自己的见解进行阐释,脉络清晰。
本诗由事物的表象特征看到其本质特征,让人思考事物的“统一性”。揭示了事物认知的规律,简明质朴而又蕴含哲理。
主题归纳:《统一》一诗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东西里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
课堂小结
阅读提示
这几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传达出独特的诗意。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例如《月夜》中,与大树“并排立着”的“我”,让人感受到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结合“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这一形象代表着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同学们不妨采用这种方法,试着自己解读这几首诗。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现代诗。
比起古诗,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内涵更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下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现代诗。
课堂总结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D.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课堂练习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D.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解析:A项运用了比喻; B项运用了对偶、借代;C项运用了比喻。
D
课堂练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解析:A项,“用途便捷”搭配不当,改为“使用便捷”;C项语意重复,“徜徉”“漫步”意思相近,保留一个;D项,“不超过”与“左右”矛盾,删去一个。
B
课堂练习
4.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冰心《繁星》
A.“何曾”一句即的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A
所有的叶
所有的花
所有的树
统一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一片叶
一朵花
一棵树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聂鲁达其他诗歌。领悟诗歌的主题。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