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电话和传感器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 电话和传感器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6 07:3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电话和传感器 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电话和传感器
教科书 书 名:物理教材教科版 章 节: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三节《电话和传感器》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教学目标
掌握早期(动圈式)话筒与听筒的工作原理 了解老式(碳粒电话)话筒的工作原理 了解对话双方的电路连接 知道传感器是把其他信息转变为电信息的装置 5.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早期(动圈式)话筒与听筒的工作原理,老式(碳粒电话)话筒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老式(碳粒电话)话筒的工作原理 对话双方的电路连接
教材处理及教法
在“吃透”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上已有的演示实验进行了加工、创新,在课堂上一直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实验主线”的三主原则,各个环节由学生熟悉的物理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创新实验
实验创新及原理
利用手机传感器实现单音叉的共鸣 实验原理:利用手机传感器测量音叉的固有频率,在发出该频率的音调引起音叉共鸣。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本课情境 创设问题:在古代我们如何传递信息? 通过学生预设问题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说明该方案(如飞鸽传书)存在的问题,既不快捷也不可靠。 学生思考作答 (信件、烽火台、飞鸽传书…) 从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话筒与听筒的原理准备 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如何将声音信息与电信息相互转换,分别实现话筒与听筒的工作原理。 实验演示:声信息转电信息 实验演示:电信息转声信息 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并回答。 (声音是一种振动,需要将运动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则是发电机的原理。反之则为电动机的原理。) 观看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的细节与改进,并总结实验原理。 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电话的演变与碳粒电话 通过播放碳粒电话的话筒工作原理讲解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早期电话话筒与碳粒电话话筒的异同。 思考早期电话与碳粒电话的异同。 了解碳粒电话话筒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话话筒与对方听筒的连接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传感器 将其他信息转变为电信息是传感器的特点,由身边常见的现象引入传感器。 学生课前作业,拍摄身边光信息转电信息的视频。 了解身边的常见传感器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总结物理现象的能力
手机传感器 从电话的演变史引出手机,智能手机的智能正是因为传感器的赋能。 演示实验:利用手机传感器软件实现单音叉共鸣现象。 引发思考,贴合本课主题从贝尔的发明与教师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对传感器做实验的强烈愿望 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实现微创新的能力
课堂总结 本节相关知识点总结 总结,笔记
学习评价
序号评价内容权重1知识储备5%2小组探究实验过程40%3学生提问能力30%4当堂训练15%5学生状态10%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