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思南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6 14: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思南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2分)( )
??????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 ???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2.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 ???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 ???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 ???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 A.道德领域的“冰火两重天”是现象,“道德两难”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 ???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小悦悦”便是例证。这是造成“道德两难”困境的原因。
??????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 D.“道德两难”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等道德问题“积重”了才想去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弊;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劳苦而功高如此 以乱易整,不武
C.项羽为鲁公 D.因下令军中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谏饰非,打击异己,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分)

(2)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8.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9.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3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3)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4)淇水汤汤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中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达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
B.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C.“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以嘲笑的口吻,指责婆娘们当剃匠不成体统,在表达对新式美发不满和不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钟爱。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何爹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1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5分)




1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最美老师张丽莉不顾生命安危救学生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C. 我们班同学正值豆蔻年华,精力充沛,在学校倡议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D.铜仁民族风情园坐落在美丽的锦江边,民族建筑美轮美奂,散发出黔东大地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黔东在贵州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在各行各业加速培养一批人才。
B.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监控,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C、据中新网10月6日报道,苹果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
D.美丽的铜仁集山峦、溶洞、温泉、石林等风光于一体,峰峦叠翠,山水相连,风景名胜多达40多处。梵净山、九龙洞、乌江山峡等风光对我们都不陌生。
16.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凡事过犹不及, _______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 顺序: ?????????????????? ??????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18、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高中三年,如同春夏秋三个季节,其实高中生活是没有冬季的。
请以“没有冬季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答 案
1. (2分)【答案】C【解析】 “‘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正说明人们意识到“道德两难”的困境,而不是解决了它。
2. (2分)【答案】C【解析】“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曲解文意,应为“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
3. (2分)【答案】D【解析】见文章结尾。A.说“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缺乏依据也不合事理;B.因果倒置,“道德困境”是造成“见死不救”的原因;C.说“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解决“道德两难”的问题,过于绝对。
4、(2分)c(假,这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5、(2分)B(B项的“以”,介词“用”;A项,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C项,前一个为动词,后一个表被动;D项,前一个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是介词,通过。)
6.(2分)C(A项是宋义骂项羽的粗鲁的话;B项也是宋义的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属无中生有;C项“诸候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
7. (4分)(1)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4分)(2)(如果秦国)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8. (3分)【答案】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9. (3分)【答案】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10.(共6分)哀民生之多艰/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消了它的颜色/丁香般的惆怅/渐车帷裳
11.(5分)【答案】B D
12(5分)【答案】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著。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答出三点即可)
13(6分)【答案】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惋惜之情。
14. (2分)D 15. (2分)B 16.(3分)顺序:(1)(3) (4) (2) ??????
17. (5分)【参考答案】
生命是图画,意味着风景,只要你去涂抹。
生命是乐章,意味着旋律,只要你去演奏。
生命是诗行,意味着哲思,只要你去书写。
18、作文(40分)参照高考作文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