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统编《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识字学词。
2.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粒种子的变化历程。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感受梦想的力量,能接着课文把故事创编下去。
教学重点
以语文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想象,自主创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说说梦想
1.课前聊聊:你有过什么梦想?实现了吗?
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有梦想,她的梦想分别是什么?
2.一粒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它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揭示课题,读好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3.板书“很好”,指名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
引导: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4.引入课题。
引导: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很好”的感知,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粒种子对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梦想
1.自由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
2.一粒种子,先后有哪些梦想呢?默读课文,划出写“梦想”的语句。
交流反馈,课件依次出示语句,读一读: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做一棵会跑的书,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四个梦想,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圈一圈。
交流,反馈:站——跑——坐——躺
4.种子在梦想的照耀下,先后变成了什么?再读课文,找一找,标一标。
指名交流,反馈: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5.出示思维导图:你觉得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说一说整体阅读感受。如:
这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因为……
这是一段有趣的历程,因为……
这是一段奇特的历程,因为……
这是一段幸运的历程,因为……
……
6.你能借助这个思维导图,说一说这段变化历程吗?
同桌互相练说。
指名说,互动评价:是否说清楚了,说连贯了。
三、重点品读,体会梦想
1.四个梦想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富有想象力?
交流,相机切入“会跑的树”(变成手推车)这个梦想。
2.为什么想变成一棵会跑的树呢?
品味语句,指导朗读: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3.这棵高大的树是怎样实现梦想的呢?
品味语句,展开想象: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大树仿佛在对农夫说什么?
想一想,树应该怎样说,农夫才会看中他?
从刚才的想象中,你又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4.变成了手推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很舒服的感觉来: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5.展开想象,农夫推着手推车,还可能做过什么,去过哪里?
难怪手推车会说——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四、创编故事,放飞梦想
1.引读,过渡,聚焦到课文最后一段话: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你猜,木地板还会有梦想吗?依据是什么?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2.木地板还会有什么梦想呢?让我们把故事接着编下去。
出示几张图片,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一本书、一把纸伞、两把木制玩具枪……
3.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在这个生命历程中,主人公一直心怀美好,毫无怨言,此时你想对哪个阶段的它说些什么呢?
这篇童话想象丰富,内容生动,令人忍不住一读再读。你能继续想象吗?过了许多年后,阳台上的木地板会不会又有新的愿望呢?新愿望是什么?如何实现的?请续编一段故事。写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