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第四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第四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6 09: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2.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乐山本地的更甜。原因不包括(  )
A.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夜晚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C.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到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4.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大棚,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B.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增加
C.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E点
D.图中AB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5.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6.如图所示是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相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B.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叶的蒸腾作用 D.若④表示有机物,它应该在导管中运输
7.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 ④叶片部分遮光 ⑤滴加碘液 ⑥观察变化
A.③④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④③①②⑤⑥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9.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折不断,这是因为(  )。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发达 C.树皮较厚 D.韧皮纤维多
10.如图甲是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为验证在光照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所释放,下列可作为甲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乙和丙都不是
11.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D.给植物提供食物
12.小科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
A.复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1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d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f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
14.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5.近年来,许多城市倾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植绿造绿。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篱笆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促进其顶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其向光生长 D.促进其侧芽生长
16.如图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B.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叶的蒸腾作用 D.若④表示有机物,它应该在导管中运输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绿化活动中,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  )
A.根部带土﹣﹣保护根毛 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C.为植物打针输液﹣一补充水和无机盐 D.剪去部分枝叶一降低蒸腾作用
18.金华市的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19.花店中常有无土栽培的绿植出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必需包含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无土栽培的实验证明了没有土壤,植物也可生长
C.培养液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为满足绿植正常生长的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20.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以降低光强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 B.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D.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吸收
21.根的生长是由于(  )
A.根毛区和伸长区不断生长引起的 B.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引起的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根毛区细胞的生长引起的 D.根冠细胞不断分裂和生长引起的
22.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
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23.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做法 主要原理
A 正其行,通其风 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及时排涝 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 带土移栽花草 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 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 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24.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用试剂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使用目的
A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去除二氧化碳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检验淀粉
C 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吸收二氧化碳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2)“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    的结构;
(3)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
26.如图1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根尖的    区,其功能是    。④是根尖的    ,具有    作用。
(2)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观察比较后,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矮小、容易倒伏、叶片面上有斑点。农民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等物质) 尿素[CO(NH2)2]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kg) 55.56 69.26 56.88 55.44 55.11
比较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农田缺少的元素    ,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
(3)小麦的根系是图2中的    ,属于    根系。
27.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28.图甲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乙和图丙为显微镜下同一叶片的不同视野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A为    。
(2)图甲中的C、D两物质可由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来运输。
(3)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乙转为图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    (选填“左上”或“右下”)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    (选填“粗”或“细”)准焦螺旋。
29.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⑥(用如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0.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芽尖细胞属于   组织,此组织的作用是   。
(3)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1.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    ,以降低蔬菜的    。
(3)营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    。
(4)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    。
32.植物通过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向上输送。
33.如图甲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对叶片进行脱
色的装置。
(1)为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实验前必须将图甲两个装置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对叶片进行脱色时,从图甲的两装置中各取的一片绿叶应置于图乙中盛有    的1号烧杯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漂洗并滴加碘液。实验观察到取自图甲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
(3)图甲的两个装置形成的对照实验证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4.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
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F.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35.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2)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6.如图所示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会产生CO2。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CO2,B、D中均为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
(2)C瓶要用不透光的袋子罩住是为了    ;
(3)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37.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    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    。
(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源于    。
38.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h后,指针位置将    .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   .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39.实验小组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称量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的变化;立刻再用相同的光照射1小时,再测其质量的变化。结果如表,“+”和“﹣”分别代表其与暗处理前质量比较所增加和减少的值,回答问题: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1)请解释暗处理时叶片质量变化不同的原因:   。
(2)假设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其消耗或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9℃条件下的实验组每小时光合作用
合成的有机物为    mg。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40.小滨在同一植株上取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猜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滴形成油膜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小滨探究的问题是    (填序号)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    。
(3)预测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
41.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
【表达与交流】
(1)请补充①中横线上的内容    。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     且    ;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
42.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且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    (填字母)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代表酒精。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3.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经思考,小科认为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2)当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3)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44.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mg。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填“上”或“下”)。
四.解答题(共10小题)
45.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
(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46.如图是叶片上的气孔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②   。
(2)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这样可以减少植物水分散失。(填“甲”或“乙”)
(3)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
47.植物在运输移栽过程中,一般要携带一些土壤一起运输。
(1)植物在运输过程中携带土壤主要是为了保护根部的   。
(2)植物移栽后出现叶片枯黄,很可能是因为缺乏   元素。
(3)植物主要是通过木质部的   将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48.如图表示两个加塞的广口瓶,甲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1)若两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24小时,将燃烧的小段蜡烛分别伸入甲、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甲:   ,乙    。此现象能说明的问题是    。
(2)实验时,一手捧甲瓶,另一手捧乙瓶,会感觉到的温度差别是    。此现象能说明的问题是    。
(3)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    。
49.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西瓜,甲地的西瓜比乙地的西瓜含糖量高.经调查,甲、乙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气温有差别(如表).
地点平均气温/℃时间 甲地 乙地
白天 33度 33度
黑天 12度 22度
据上述材料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1)甲、乙两地西瓜通过   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西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为甲地西瓜晚上的   比乙地的弱,所以甲地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多;
(3)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质是通过影响   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50.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   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   作用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   作用会减弱,幼苗的   作用也会逐渐减弱,原因是   。
(3)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是:   。
51.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
5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达与交流】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
(2)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
(3)A和C组结论成立的实验现象是(填表格内×××的信息)    。
(4)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剥法处理枝条,而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则A和C组的处理各组枝条的方法为    。
53.某校自然科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学们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选择在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二是移栽完成后,将一种无色液体物质喷到菊花植株的叶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叶面上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薄膜.采取上述这两种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减弱   .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0.2% 5.0% 5.0%
温度 15℃ 15℃ 20℃
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②号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能促进萝卜幼苗进行   作用.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成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因为   的缘故.
(4)在农业生态园中,如果想提高温室里植物的产量,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   等.
(5)秋季,同学们在生态园中发现了一些蝗虫,蝗虫的发育为   发育.
54.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O2的多少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家里做了如下的实验:
在某植物的叶片上剪下大小相同的多个叶圆片,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图如甲),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乙),测量每个杯子中叶圆片从杯底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时间.
注:NaHCO3能增加溶液中CO2的含量,叶圆片吸收CO2释放O2,部分O2存在于细胞间隙和叶圆片边缘,导致叶圆片上浮.
(1)在实验中,应将图乙装置放在    环境中.
(2)本实验用到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用    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3)通过实验发现,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叶圆片没有上浮,原因是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    (选填“吸水”或“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将树皮割破后,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因此会从筛管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有机物)。
故选:A。
2.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乐山本地的更甜。原因不包括(  )
A.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夜晚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C.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解: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瓜果越甜。所以,选项中,产于新疆(该地昼夜温差更大)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乐山本地的更甜,ABD正确。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所以,土地肥沃,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C错误。
故选:C。
3.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到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解答】解:A、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分布在叶肉中;不符合题意;
C、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主要分布在叶脉、根、茎和果柄中。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符合题意;
D、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大棚,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B.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增加
C.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E点
D.图中AB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A.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错误;
B.经过一昼夜,E点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正确;
C.这株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错误;
D.AB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在有阳光以后的后边阶段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故选:B。
5.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解答】解:A、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A错误。
B、由分析知道: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B错误。
C、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C正确。
D、气孔的张开与关闭是由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决定的,气孔的状态直接影响气体的进出,从而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是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相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B.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叶的蒸腾作用
D.若④表示有机物,它应该在导管中运输
【解答】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选项不符合题意;
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B选项不符合题意;
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C选项符合题意;
植物中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 ④叶片部分遮光 ⑤滴加碘液 ⑥观察变化
A.③④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④③①②⑤⑥
【解答】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③选叶→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①酒精脱色→②漂洗后→⑤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⑥观察叶色。即③→④→①→②→⑤→⑥。
故选:A。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解答】解: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所以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森林是“地球之肺”不相关。
故选:C。
9.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折不断,这是因为(  )。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发达 C.树皮较厚 D.韧皮纤维多
【解答】解: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折不断;
故选:A。
10.如图甲是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为验证在光照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所释放,下列可作为甲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乙和丙都不是
【解答】解:依题意,由图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丙。
故选:B。
11.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D.给植物提供食物
【解答】解: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近年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利用。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故选:C。
12.小科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
A.复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解答】解:由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可知,尿素只含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B。
13.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d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f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ab段植物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d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当超过d点时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出现消耗。因此,d时达到一天中有机物积累的最大值,C错误;
D、在夏日中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可见,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引起的,不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读图可知,甲是形成层、乙是木质部、丙是髓、丁是韧皮部。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因此,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来自韧皮部。
故选:D。
15.近年来,许多城市倾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植绿造绿。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篱笆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促进其顶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其向光生长 D.促进其侧芽生长
【解答】解: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木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因此,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去掉顶芽,来促进侧芽的生长。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D。
16.如图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B.若②表示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叶的蒸腾作用
D.若④表示有机物,它应该在导管中运输
【解答】解:A、根据光合作用概念可知,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是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A正确。
B、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则图示为呼吸作用示意图,B正确。
C、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正确。
D、筛管,是输送有机物的通道,方向是自上而下,若④表示有机物,则它应该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D。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绿化活动中,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  )
A.根部带土﹣﹣保护根毛
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C.为植物打针输液﹣一补充水和无机盐
D.剪去部分枝叶一降低蒸腾作用
【解答】解: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
B、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C、打针输液是为了补充无机盐。
D、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选:B。
18.金华市的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解答】解: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
故选:C。
19.花店中常有无土栽培的绿植出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必需包含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无土栽培的实验证明了没有土壤,植物也可生长
C.培养液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为满足绿植正常生长的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解答】解:A、营养液里包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成分,营养液是把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无机盐类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的,不需要有机物,错误;
B、无土栽培是不用自然土壤,而是让根系通过吸收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正确;
C、培养液中氮、磷、钾则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无机盐,而且是营养液中氮、磷、钾的含量最多,正确;
D、绿植正常生长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正确。
故选:A。
20.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以降低光强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
B.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D.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吸收
【解答】解: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就使得光照不是很强,降低温度,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因此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故选:C。
21.根的生长是由于(  )
A.根毛区和伸长区不断生长引起的
B.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引起的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根毛区细胞的生长引起的
D.根冠细胞不断分裂和生长引起的
【解答】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选:B。
22.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
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解答】解:A、该实验不是对照实验。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B正确。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C错误。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23.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做法 主要原理
A 正其行,通其风 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及时排涝 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 带土移栽花草 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 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 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A.A B.B C.C D.D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A正确;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错误;
C、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C正确;
D、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24.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用试剂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使用目的
A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去除二氧化碳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检验淀粉
C 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吸收二氧化碳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利用氢氧化钠去除二氧化碳,A正确;
B、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滴加碘液检验淀粉,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不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不会使细胞破裂,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根 ;
(2)“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  形成层 的结构;
(3)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高 。
【解答】解:(1)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因此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2)草本植物的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木本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而“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故不能无限增粗,只是细胞体积长大引起的有限增粗。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海水稻”种植在盐碱地生长良好,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1)根;
(2)形成层;
(3)高。
26.如图1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根尖的  成熟 区,其功能是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④是根尖的  根冠 ,具有  保护 作用。
(2)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观察比较后,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矮小、容易倒伏、叶片面上有斑点。农民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等物质) 尿素[CO(NH2)2]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kg) 55.56 69.26 56.88 55.44 55.11
比较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农田缺少的元素  钾 ,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乙 。
(3)小麦的根系是图2中的  乙 ,属于  须 根系。
【解答】解:(1)①是根尖的 成熟区,其功能是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④是根尖的 根冠,具有 保护作用。
(2)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当土壤中缺乏某种无机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由表格信息可知,与甲、丁、戊组相比,乙组实验小麦产量明显增加,说明产生增加与磷酸二氢钾有关,即可能与P、K有关,说明该农田可能缺少的元素是磷、钾。比较乙和丙,二者均含磷,但是二者产量差别较大,是因为乙含有钾肥,故可判断该农田缺少的元素是钾。
(3)小麦的根系是图2中的 乙,属于 须根系。
故答案为:(1)成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冠;保护。
(2)钾;乙。
(3)乙;须。
27.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保护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输导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  营养 组织。
(4)叶属于  器官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解答】解:(1)表皮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叶脉内的许多管状细胞,能够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属于输导组织,叶脉里还有一些细长的细胞,具有支持作用叫机械组织。
(3)叶片内的叶肉细胞有排列整齐的长圆柱形的细胞叫栅栏组织,还有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叫海绵组织,这些细胞内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4)叶是由四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故答案为:(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28.图甲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乙和图丙为显微镜下同一叶片的不同视野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A为  二氧化碳 。
(2)图甲中的C、D两物质可由图乙中的  叶脉 (填结构名称)来运输。
(3)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乙转为图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  右下 (选填“左上”或“右下”)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  细 (选填“粗”或“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甲中A吸入气体二氧化碳,B表示释放的氧气,C表示吸收的水分,D表示制造的有机物。
(2)叶脉中存在着导管和筛管,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茎叶等器官;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图甲中的C表示吸收的水分,D表示制造的有机物,是由图乙中的叶脉来运输。
(3)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视野中的物像从图乙转为图丙,像向左上方移动了,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叶脉
(3)右下;细。
29.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③→②→⑤→⑦→④→① →⑥(用如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③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光照→⑤摘下叶片→⑦酒精脱色→④漂洗→①加碘液→⑥观察颜色。故该实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⑤→⑦→④→①→⑥。
(2)叶片曝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处理显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处理后显棕色。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故答案为:(1)③→②→⑤→⑦→④→①。
(2)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30.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分化 。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芽尖细胞属于 分生 组织,此组织的作用是 分裂增生 。
(3)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器官 。
【解答】解:(1)、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形成的细胞不断长大,慢慢的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分化,形成了在形态和结构及功能上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由此可见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芽尖、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果,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有繁殖的生理功能,所以玉米粒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
(1)分化
(2)分生组织;分裂增生;
(3)器官。
31.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  补充大气中的CO2 。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  适当降低 ,以降低蔬菜的  呼吸作用 。
(3)营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  促进根系有氧呼吸 。
(4)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  氮 。
【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在光的照射下,利用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照、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温度等,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加快光合作用。
(2)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进行的缓慢,制造的有机物少,可以通过降低温室温度来减缓蔬菜的呼吸作用,来提高产量。
(3)向培养液中培养液中泵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4)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无机盐的浓度或比例要合适,否则浓度过低就会造成营养的不足,浓度过高会造成烧根现象,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培养液中的矿质元素有一定配比,如果温室栽培叶菜类,培养液中应适当增加氮元素。
故答案为:
(1)补充大气中的CO2;
(2)适当降低;呼吸作用;
(3)促进根系有氧呼吸;
(4)氮。
32.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呼吸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蒸腾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导管 向上输送。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故答案为: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33.如图甲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对叶片进行脱
色的装置。
(1)为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实验前必须将图甲两个装置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2)对叶片进行脱色时,从图甲的两装置中各取的一片绿叶应置于图乙中盛有  酒精 的1号烧杯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漂洗并滴加碘液。实验观察到取自图甲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
(3)图甲的两个装置形成的对照实验证明了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1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二内的叶片会变蓝。
(3)甲图的两个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二)有二氧化碳;装置(一)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一)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图的两个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为:
(1)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酒精
(3)二氧化碳
34.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
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CF 。(填字母)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F.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解答】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把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叶片上半部分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叶片的a部(上部)a和b部(下部)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说明b部(下部)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叶片的a部(上部)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选:CF
35.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甲 (填“甲”或“乙”)装置。
(2)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甲装置。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1)甲。
(2)减少。
36.如图所示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会产生CO2。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CO2,B、D中均为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对照实验 ;
(2)C瓶要用不透光的袋子罩住是为了  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 ;
(3)观察到  B处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D处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解答】解:(1)B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实验”。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而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C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植物就不受光照,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而不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故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
(3)B处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D处石灰水变浑浊是证明植物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对照实验;
(2)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
(3)B处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D处石灰水变浑浊。
37.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等量的清水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  呼吸 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  酒精 。
(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源于  蒸腾作用 。
【解答】解:(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其他保持不变。
(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通过呼吸作用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因此步骤③的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内的溶液分别是清水、酒精。
(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驱动其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向上的拉力。
故答案为:
(1)等量清水
(2)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呼吸
(3)酒精
(4)蒸腾作用。
38.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h后,指针位置将  上升 .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 蒸腾作用 .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的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解答】解:(1)、(2)刚从植株上采摘的新鲜绿色叶片,含有充足的水分,将它系在一轻质弹簧上,如图所示:叶片不断进行蒸腾作用,其中的水分很快蒸发,重量会变轻,因此,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上升了.
(3)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窗口,气孔位于叶的表皮,据表中数据可见: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故答案为:(1)上升;
(2)蒸腾作用;
(3)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的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39.实验小组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称量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的变化;立刻再用相同的光照射1小时,再测其质量的变化。结果如表,“+”和“﹣”分别代表其与暗处理前质量比较所增加和减少的值,回答问题: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1)请解释暗处理时叶片质量变化不同的原因: 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植物减少的质量不同 。
(2)假设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其消耗或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9℃条件下的实验组每小时光合作用
合成的有机物为  9 mg。
【解答】解:(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通过表格信息可知:暗处理时叶片质量变化不同的原因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植物减少的质量不同。
(2)从表中数据看出,27℃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1mg,光照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3+1+1=5(mg);28℃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δ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 3+2+2=7(mg);29℃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3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3+3+3=9(mg);30℃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4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 2+4+4=10(mg)。
故答案为:(1)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植物减少的质量不同
(2)9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40.小滨在同一植株上取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猜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滴形成油膜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小滨探究的问题是  C (填序号)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  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
(3)预测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A (填序号)。
【解答】解:(1)题中A、B、C的变量是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C没有叶片,可观察三个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故选:C。
(2)量筒内滴加油滴并让油滴铺满水面的目的是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3)A、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的数量,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条叶的数量越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越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因此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
故答案为:(1)C;
(2)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3)A。
41.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
【表达与交流】
(1)请补充①中横线上的内容  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 。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且  树皮不被染成红色 ;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
【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保证单一变量。①中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扦插时,为了让枝条更好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处理方法是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时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A组的红墨水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所以A组枝条染成红色,C组的红墨水不能通过向上运输,所以C组枝条未染色。
(4)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木质部被染成红色,且树皮不被染成红色,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
故答案为:(1)控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
(2)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A组枝条染成红色,C组枝条未染色。
(4)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树皮不被染成红色
42.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且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  B (填字母)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二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1 代表酒精。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20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解答】解:(1)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过程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甲图中气体可通过气孔(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一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光合作用。
(3)酒精能够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1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二内的叶片会变蓝。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1)B
(2)二
(3)1
(4)20
43.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经思考,小科认为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自下而上 。
(2)当细胞液的浓度  大于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3)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第二组、第四组 (填组别)。
【解答】解:(1)水分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运输的方向自下而上。
(2)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3)筛管是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从A处韧皮部环割,A处下面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而从B处韧皮部环割,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完全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从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仍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的叶片得不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但是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导管整个被割断,B处上方得不到水,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也能生长,最终导致死亡。
故答案为:
(1)自下而上。
(2)大于。
(3)第二组、第四组。
44.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7 mg。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  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上 方(填“上”或“下”)。
【解答】解:(1)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2+2+3=7(毫克)。
(2)图乙是20℃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9℃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3毫克,叶在27℃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1毫克,表明29℃时的呼吸作用比27℃时的呼吸作用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上方。
故答案为:(1)7;
(2)20℃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
四.解答题(共10小题)
45.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钾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
(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成熟 区。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
【解答】解:(1)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缺乏某些无机盐,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氮肥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如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磷时,植株暗绿带红,无光泽;缺钾时,植株矮小,叶片脉间缺绿,叶缘焦枯状,出现许多褐斑。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若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则会造成植物细胞失水,若培养液中的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则会造成植物细胞吸水。故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
(1)钾
(2)成熟;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46.如图是叶片上的气孔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表皮细胞 ;② 保卫细胞 。
(2)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甲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乙 ,这样可以减少植物水分散失。(填“甲”或“乙”)
(3)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  下 (填“上”或“下”)表皮。
【解答】解:(1)图甲中①表皮细胞,②保卫细胞,③气孔。
(2)气孔是由成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保卫细胞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甲);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关闭(乙),这样可以减少植物水分散失。
(3)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所以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下表皮。
故答案为:(1)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2)甲;乙。
(3)下。
47.植物在运输移栽过程中,一般要携带一些土壤一起运输。
(1)植物在运输过程中携带土壤主要是为了保护根部的 根毛 。
(2)植物移栽后出现叶片枯黄,很可能是因为缺乏 氮 元素。
(3)植物主要是通过木质部的 导管 将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解答】解:(1)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的黄瓜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可见植物叶片发黄,原因是缺乏氮肥。
(3)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无机物,所以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故答案为:(1)根毛
(2)氮
(3)导管
48.如图表示两个加塞的广口瓶,甲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1)若两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24小时,将燃烧的小段蜡烛分别伸入甲、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甲: 蜡烛熄灭 ,乙  ;蜡烛仍然燃烧 。此现象能说明的问题是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
(2)实验时,一手捧甲瓶,另一手捧乙瓶,会感觉到的温度差别是  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的温度 。此现象能说明的问题是  呼吸作用能产生热量 。
(3)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  对照 。
【解答】解:(1)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24小时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甲瓶中的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种子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3)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中乙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1)蜡烛熄灭;蜡烛仍然燃烧。
(2)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的温度;呼吸作用能产生热量。
(3)对照。
49.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西瓜,甲地的西瓜比乙地的西瓜含糖量高.经调查,甲、乙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气温有差别(如表).
地点平均气温/℃时间 甲地 乙地
白天 33度 33度
黑天 12度 22度
据上述材料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1)甲、乙两地西瓜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西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为甲地西瓜晚上的 呼吸作用 比乙地的弱,所以甲地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多;
(3)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质是通过影响 酶 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1)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既是同一种西瓜,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甲、乙两地西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夜间西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甜瓜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此“甲地西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为甲地西瓜晚上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所以甲地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多;
(3)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质是通过影响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
(3)酶
50.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 呼吸 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二氧化碳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 光合 作用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 呼吸 作用会减弱,幼苗的 光合 作用也会逐渐减弱,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浓度低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 。
(3)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是: 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幼苗的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 。
【解答】解:(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和种子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彼此无法进入,导致双方因缺乏原料而减弱。
(3)光合作用的原料恰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二者互相依存。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幼苗的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呼吸;二氧化碳;光合;
(2)呼吸;光合;二氧化碳的浓度低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
(3)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幼苗的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51.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A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光合作用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黑暗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