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1-11 07: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活动】【思考】A、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较,
谁花的时间长?B、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
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1、烧水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什么?
2、哪些因素影响水吸收的热量?生活经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
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总结】体验烧水过程,猜想水吸热的影响因素。(Q)(m ?t)【思考】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二、比热容【思考】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呢?【方法】质量相等、升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不同质量相等、升温相同的相同物质、吸收热量相同质量、升温相同时比吸收的热量。【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
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c)【公式】Q:吸收的热量。m:物体的质量。?t:升高的温度。( J )(kg)(℃)【单位】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计算比较下表中哪杯水的比热容更大?【辨析】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思考】【水的比热容】4.2×103 J/(kg ·℃)1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4.2×103 J的热量。【意义】1kg水温度降低1 ℃放出4.2×103 J的热量。1.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 )3.物质的比热容与Q、m、?t无关。( )【总结】Q = c m ?t 2.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 )1、在目前发现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三、比热容表分析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你有什么发现?【讨论】2、水和冰比热容不同3、通常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小。物质比热容还与状态有关。【鉴别物质】四、比热容的应用观看视频,鉴别哪杯是水?【方法】质量、吸热相同时比升高的温度。Q = c m ( t末 – t初 ) 【热量计算】热平衡:Q吸=Q放【致冷供暖】在这些过程中为什么都用水这种物质?发动机水冷系统散热器热水供暖【分析】1、C水最大,吸收相同Q,?t不会太大。2、C水最大,?t变化相同,放出Q更多。【气候调节】想想这是哪个地方的谚语,为什么?谚语:早穿皮袄晚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沙石比热容 ,白天阳光照射 热,温度
升得 ,晚上 热,温度降得 ,日夜温差 。
反之,沿海地区,水比热容 ,故日夜温差 。【成因】 水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 热,岸上气温比
海面气温升的 ,使空气对流,近地面风从 吹
来。晚上 热,海面温度 ,风从 吹来。【海陆风】看图思考,分析形成原因。白天:海风黑夜:陆风【成因】例、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c
三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三个
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
图线,把三种液体的比热容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例、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则剩余酒精
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沸点 例、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
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
铜吸收的热量多 例、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
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
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
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例、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它们的比热之比
为1:2, 密度之比为4: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
A.1:2 B.2:1 C.1:8  D.8:1例、已知A、B的两块铁,两者初温相同,它们从外
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放在一起,发现热量由A
传递给B,两块铁质量关系为 ( )
A.相同 B.mA>mB C. mA 量后放在一起,热量的传递方向是( )
A.从铁块传给铜块 B.从铜块传给铁块
C. 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确定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给水和酒精加热,此
过程中水和酒精温度上升得一样快,则( )
A.V水m酒精
C.t水初>t酒精初 D.m水 ①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②再降低20℃ ,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③然后吸收2.1×105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将
升高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关键词:变化,变化到标准气压例、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先把甲
放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取
出甲,再投入乙,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t,由
此可以判断出甲、乙两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为 。(不计热量损失)例、1kg80℃的热水和1kg20℃的冷水相结合,不计
热量损失,混合后的温度为( )
A、30 ℃ B、40 ℃ C、50 ℃ D、60 ℃热平衡特征:tA = tB Q放=Q吸+ Q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