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第2课时
一、基础题
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作家。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体现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夏,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情景。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7.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8.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白氏长庆集李白集校注》—绝句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10.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宋代诗人。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二、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2.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面对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 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 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1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王湾 唐
【解析】精准识记文学常识,作者与作品要匹配,生活年代要正确。
2.词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解析】准确掌握元曲的相关知识,分清曲牌名和题目。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选诗句。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江面变得开阔”来选诗句。
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直接抒发”可确定时“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连用九个名词、深秋晚景”可确定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7.C
【解析】A项,“啼”应读“tí”;B项,“肠”应读“cháng”;D项,“潮”应读“cháo”。
8.D
【解析】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 A
【解析】A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10. B
【解析】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的途中。诗歌特征:慷慨激昂。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唐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不是词。
11.D
【解析】D项,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2.示例: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句字美丽画面描述出来即可。
13.A
【解析】A.有误: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烘托出孤寂而悲凉的气氛。言简义丰。 故答案为:A
14.C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15.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名词前添加能烘托孤寂悲凉气氛的形容词描述出来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