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6 10:48: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学习聚焦: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业
(1)表现: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2)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分封制的瓦解和王室衰微是其重要表现。
二、王室衰微
★学习聚焦:理解春秋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
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2.表现
(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候。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学习聚焦:了解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
1.背景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2.名义: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
3.表现
(1)齐桓公(春秋时期首霸)、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常考点】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常考点】1.历史现象:春秋争霸。2.周王室的地位变化和原因: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西周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3.诸侯争霸的口号:“尊王攘夷”。4.称霸的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5.影响:①有的诸侯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蕴含统一趋势)。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多民族国家)。
1.识记东周时期的阶段划分。
提示: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3.简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
提示:(1)表现: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力大减,已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崛起,周王室经济贫弱。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4.识记春秋称霸的主要霸主。
提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5.简述齐桓公成就首霸的概况。
提示: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扩充疆土。召集诸侯会盟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
6.简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并评价其利弊。
提示:(1)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评价:①弊: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②利: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A.木石工具 B.铁制农具 C.青铜器 D.铜制工具
2.我国至迟在何时已使用牛耕( )
A.商朝 B.西周 C.原始社会末期 D.春秋后期
3.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C.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D.清代开荒执照
4.《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春秋时期,得名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文明出现曙光 B.国家实现大统一
C.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6.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民族分裂 B.学术繁荣 C.政治动荡 D.生产发展
7.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②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③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④战争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部落开始进入联盟时期 B.西周的分封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材料二:
春秋青铜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材料三:
商代已经使用木耒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雨”“求晴”“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黍、稷、麦、稻、菽(豆类)等,都能在卜辞中看到。——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 现代文字




材料四: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1)阅读材料一,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商代农业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B【详解】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 木石工具是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使用的工具,排除A项;青铜器是商周时期使用的工具,排除C项;铜制工具,当今社会使用较多,排除D项。故选B项。
2.D【详解】根据“使用牛耕”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末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农业由“千耦其耘”发展到“个体农耕”的重要一步,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的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是手工产品,排除A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清代的开荒执照体现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周室衰微”,这体现的是周天子威望下降;“政由方伯(霸主)”,这体现的是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强并弱”,这体现的是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B项正确。平王时是东周初年,秦国统一中国是前221年,这两件事不是一个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项正确;文明出现曙光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文明时期,排除A项;春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青铜文明极度繁荣是在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C【详解】随着生产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西周王室势力衰微,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些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动荡的局面,C项正确;题干图示内容与民族分裂、学术繁荣无关,排除AB项;生产发展是导致题干图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期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彼此之间除了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外,他们还希望自己成为诸侯霸主,左右天下,号令诸侯,A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危,诸侯都希望代替周天子的位子,②不符合题意,BC项都包含②,排除BC项;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8.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战争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大的诸侯国,加快统一的步伐,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①③④符合史实,D项正确;春秋时期,王室衰微,②表述错误,排除含②的ABC项。故选D项。
9.D【详解】根据题干“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和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的减少反映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D项正确;部落时期距今约 8000到6500年左右,排除A项;题干所描述是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
(1)重用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利用“尊王攘夷”这个口号发展自己的势力。
(2)春秋时期,青铜器成为尊贵和权力的象征,等级森严。
(3)技术先进;农作物种类多;统治者重视农业。
(4)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可归纳出重用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根据“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可归纳出利用“尊王攘夷”这个口号发展自己的势力。
(2)状况:根据材料二“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青铜器成为尊贵和权力的象征,等级森严。
(3)特点:根据材料三“商代已经使用木耒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可归纳出技术先进;根据“主要的农作物黍、稷、麦、稻、菽(豆类)等,都能在卜辞中看到。”可归纳出农作物种类多;根据“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可归纳出统治者重视农业。
(4)表现:根据材料四“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可归纳出手工业的规模扩大;根据“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可归纳出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学习聚焦: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业
(1)表现:春秋后期, 和 出现。
(2)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 ,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 、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分封制的瓦解和王室衰微是其重要表现。
二、王室衰微
★学习聚焦:理解春秋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
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2.表现
(1)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候。
(2) 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 陷入困境,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 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学习聚焦:了解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
1.背景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 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2.名义:以“ ”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
3.表现
(1) (春秋时期首霸)、晋文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 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 不断扩展。
(2)出现了大规模的 。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常考点】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常考点】1.历史现象:春秋争霸。2.周王室的地位变化和原因: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西周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3.诸侯争霸的口号:“尊王攘夷”。4.称霸的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5.影响:①有的诸侯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蕴含统一趋势)。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多民族国家)。
1.识记东周时期的阶段划分。
提示: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3.简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
提示:(1)表现: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力大减,已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崛起,周王室经济贫弱。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4.识记春秋称霸的主要霸主。
提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5.简述齐桓公成就首霸的概况。
提示: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扩充疆土。召集诸侯会盟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
6.简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并评价其利弊。
提示:(1)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评价:①弊: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②利: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A.木石工具 B.铁制农具 C.青铜器 D.铜制工具
2.我国至迟在何时已使用牛耕( )
A.商朝 B.西周 C.原始社会末期 D.春秋后期
3.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C.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D.清代开荒执照
4.《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春秋时期,得名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文明出现曙光 B.国家实现大统一
C.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6.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民族分裂 B.学术繁荣 C.政治动荡 D.生产发展
7.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②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③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④战争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部落开始进入联盟时期 B.西周的分封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材料二:
春秋青铜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材料三:
商代已经使用木耒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雨”“求晴”“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黍、稷、麦、稻、菽(豆类)等,都能在卜辞中看到。——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 现代文字




材料四: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1)阅读材料一,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商代农业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