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6 14: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新授课 1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浮力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 参差不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和浮力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由于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探究了运动和力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为探究功的特点和计算做好了相关知识准备,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八年级学习经过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以实验支持的物理问题解决具有浓厚的兴趣,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预习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新课引入一、力学中功的含义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提问:1、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2、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怎样 ( 产生什么效果 ) ? 生活中的功有“贡献”、“功劳”等丰富的意思,力学中的功吸收了生活中功的意思,但它也有着更为特殊的含义。斜面探究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举多个例子,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做功。 (多媒体课件演示)⑴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的过程中,举力是否做了功?⑵ 马拉木头水平前进,马的拉力是否做功 ⑶起重机把货物竖直提高2米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起重机的钢绳的拉力是否做了功?⑷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冰球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 (2)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受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学生集体回答。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实验理解分析回答理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小结:从以上例子,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力学中功的含义,即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显然力做功有两个条件。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二是 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S) 理解、记忆
二、功的计算例题 我们知道了力做功的两个条件,那怎样来计算功呢?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 W 表示功,用 F 表示力, 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 W = 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距离的单位是米( m ),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 J )。   1 焦=1牛·米。几点说明:  1)使用 W = 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做功的多少只由 W = Fs 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3)知道 1 焦的物理意义,知道 1 焦的大小。4)介绍焦耳 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拉力做的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追问:此题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 教师小结。 自主学习理解掌握倾听了解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 学生回答。
课堂检测 教师指导 学生出题、讲题
课堂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教材64页2、3题学生学案相关部分做完
板书设计 第1节 功一 .功的定义:   1、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二是 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S)二、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 W = Fs  单位:焦耳 符号: J
附件:
【课堂训练】
1.重100 N的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前进4m,外力做的功为 J,重力做的功为 J。
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 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 m,又登上大约10 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做的功约为( )
A.0J B.400J C.2000J D.2400J
3.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女子75 kg以上级举重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 kg。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为( )
A.3×102 J B.1×103 J
C.3×103 J D.5×103 J
4.用200 N的力,在粗糙不同的水平路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500 N和800 N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 )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