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难读易错字,字理识记并书写“寇”字,借助情境、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借助支架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的好书标准和读书方法。
3.情境体验《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参加“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活动,梳理自己小学的读书经历,谈出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借助支架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的好书标准和读书方法。
参加“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活动,梳理自己小学的读书经历,谈出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评价设计】
1.通过指名读、齐读、连线等方式检查词句读音及课文掌握;出示“寇”字演变,借字理识记,范写“寇”字,学生空写。(落实目标一)
2.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自主实践”的作业单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的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观察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落实目标二)
3.创设情境,体验《三国演义》读书经历,观察自主探究、感情朗读、全班交流等学习成果展示,进行等级评价。(落实目标三)
4.以“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真实任务情境驱动,选用表格、时间轴、分条等方法,梳理小学读书经历,进行全班交流。(落实目标四)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播放学生一至五年级的读书照片,回顾小学读书经历。
2.鼓励学生梳理小学读书经历,参加“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读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课题,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小结:根据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梳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相信她的读书经历一定会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二、检查预学,梳理脉络。
1.读准词句。(1)读课文引用的名著中的句子。(指导朗读;释义:天罡、地煞及在书中代表的人物。)(2)读书名:《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浒”正音,释义。)(3)读人名:诸葛亮、鲁智深、贾宝玉(生字“葛、鲁、贾”正音。)(4)名著句子、书名、人名连线。
2.识写“寇”字。出示“寇”字理演变,范写“寇”,学生空写。
3.整体感知。
(1)根据中心句,抓要点。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学生交流,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梳理冰心的书单。课前已经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并整理了“冰心的书单”。谁来交流?学生交流“冰心的书单”。展示梳理成果,归纳梳理信息的方法
结: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学习活动一:
创设情境,聚焦《三国演义》,学习梳理。
1.聚焦《三国演义》,圈画关键词句,并批注体会。在冰心奶奶读过的书中,她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本?(《三国演义》)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默读 3—5段,画出表示冰心读书感受的关键词,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体会。
2.交流圈画的关键词句。
3.情境体验,品读感悟。过渡:要想真正体会冰心的读书感受,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变成“小冰心”,我们都来当一当七岁的小冰心吧!第 3段:听故事,抓关键词,品读感受。过渡:小冰心读《三国演义》是从什么开始的?(听舅父讲故事)
创设情境:播放《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音频,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听故事的感受。 ①津津有味:故事好听吗?你喜欢听吗?(学生交流)这种感受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津津有味”。让我们“津津有味”地读读这句话。②无限期待:故事讲完了吗?小冰心们,此刻你心里想什么?你想对舅父说什么?(学生交流)这感受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无限期待”。我们换位体验,真正感受到了小冰心的感受,带着这份感受读句子。
小结:原来听故事的感受如此奇妙,既有听时的津津有味,也有听完后的无限期待。让我们在读中体验这感受的奇妙。齐读。第 4段:看故事,抓关键词,品读感受。
过渡:听舅父讲三国,小冰心发现听故事真好,可是舅父却总是要忙于公事,小冰心作了一个决定——(预设:自己来读)。创设情境:课件:先出示《三国演义》开头部分的的繁体字版本,再出示开头部分的现代文版本,学生亲自来读一读。
①“一知半解”:能读懂吗?(预设:读不懂。)这就是“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地读”,文中是怎么讲的?学生交流。
②小辩论:联系自身,谈对“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的看法。师:你赞成这样的读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开展辩论。要求先亮出观点,再说出理由。
师引导:《三国演义》一共有 120回,约 64万字,小冰心读的繁体字版本就有 747页,小冰心就这样一知半解地读着,她可能读懂了哪个故事?(《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如果不读,这些精彩的故事就——生接:读不到了。那我们要不要坚持读下去呢?小结:大家真是会思考。面对信息量极大的当今社会,我们有必要快速阅读,捕捉主要信息,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
③“越看越明白”。当你越读越明白时,心情怎么样?(开心,喜悦)带着你的快乐,齐读第四段第一句话。
小结:喜欢读就勇敢地读下去,读着读着就会“越看越明白”。越读越能品出读书的快乐滋味!第 5段:看资料,抓关键词,品读感受。创设情境:补充关羽之死资料,学生配乐朗读;出示诸葛亮之死的视频资料及文字资料,学生默读。读后学生谈感受。
①体会“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感受“痛惜、心疼、不甘”等多种读书滋味。
②师生合作读,读中体验作者的读书感受。小结:好书就是这样,要一读再读,“反复读”才能品出书中味。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亲历冰心小时候读《三国演义》
的过程,以体验调动学生的感受,使之与作者的读书经历产生共鸣。学生化身为作者,体验了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不仅讲清楚了文字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读书的方法和感受,还能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内心蕴藏的情感。】
4.联系自身,感受“读书好”。
(1)体会冰心的读书感受。七岁的小冰心,因为品尝了读书的百般滋味,感受到了“读书好”,所以她读了一生的书。在她近九十岁写下这篇文章时,依然发出这样的感慨,生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联系自身谈感受。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学课文,而是通过课文来学语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发展。这一环节涉及到“是否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谈自己的读书经历”,均为课后习题。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既促进学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将课文习得与生活实践相联结,为其终身读书奠基。】5.搭建支架,梳理信息。
(1)搭建支架。刚刚我们用“圈画法”梳理了小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的感受。但是这些信息散落在段落的各个地方,采用什么方式梳理,可以使信息一目了然?(预设:选择表格)(2)出示表格,完成《三国演义》读书经历的梳理。
四、学习活动二:小组合作,练习梳理其他的读书经历。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其他读书经历的梳理。出示学习要求:选择《水浒传》《红楼梦》或“1980年后”任一项,合作梳理。
2.全班交流共享。
预设 1:《水浒传》读书经历梳理。学生小组交流展示。
师:作者为什么会读《水浒传》?为什么又要读《荡寇志》?
小结:因为读《三国演义》引起作者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所以小冰心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去,她不仅读同类型的书,还把都写“梁山好汉”的内容的书比较着读,所以书越读越多。(板书:一本到多本)预设 2:《红楼梦》读书经历梳理。学生小组交流展示。
师:开始读的感受和后来读的感受一样吗?谁能猜猜其中的原因?小结:有的好书,有时我们一开始并不喜欢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越来越能读出滋味。所以,多读书,还指“多次读”。(板书:多次读)
预设 3: “1980年后的读书经历”梳理。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师:不喜欢的书,为什么还要写?预设: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选择好书的标准。小结: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提炼为一句话(出示填空支架)学生归纳并交流。
3.出示梳理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历练发展的。所以,这一板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把梳理《三国演义》的方法运用于其他的书目中,通过小组探究与合作,运用学过的梳理方法,体现由学到放的过程。】五、学习活动三:拓展延伸,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
1.以分条梳理的方式呈现课文要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次梳理全文,体会冰心用一生读书的习惯及对青少年的关爱。(板书:一生)2.以“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读书活动为引领,自主选择合适的方
式,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综合性的活动版块,同时让每一个活动版块均聚焦于一个核心能力目标,依次设计阶梯式的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活动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体推进,既考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也考虑到文本应有的教学价值,既充分关注到儿童阅读的起点,也有效链接起阅读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作业超市:
1.拓展练习:继续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并写下来,踊跃参加“我为母校留一缕书香”的活动。
2.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小橘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