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例1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
建议: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A.设计实验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根据文字表述判断科学探究的环节:“可能是”属于猜想与
假设
“建议”采用某种实验操作属于设计实验,“进行”某种实验操作属
于进行实验,“观察”到什么属于实验
现象,“得出”什么属于
实验结论
例2〔易错题)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温度最高
直接观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察到的
>现象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变黑
蜡烛燃
烧实验
由现象分析、
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推理得出的
结论
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3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
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定呼出的气体含氨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氨气,而氮
气不能被人体吸收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
璃片上凝结成水雾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
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氧气含量越高,木条燃烧得越
旺(填“旺”或“不旺”);燃着的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低(填“高”或“低”)。
易错盘点
解释更正
习易错点一:混淆实验现象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水和
解释: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描述现象
二氧化碳。
(X
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习易错点二:误以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木
解释: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条熄灭,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如呼出气体中的氮气等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
的含量高。
灭。因此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木
条熄灭,只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习易错点三: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准确。
蜡烛熄灭后产生了白雾。(×)
解释: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烟是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蜡烛熄灭
后产生的是白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