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导学案及答案(5课时+单元综合性学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春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导学案及答案(5课时+单元综合性学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2 14:09:29

文档简介

7最后一课
【导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导学重点、难点】
1. 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了解文体:
(1)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和 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小说按篇幅、容量可分为 。
(3)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6.从故事的开端看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
7.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的情形大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这说明了什么?
8. 小弗郎士看见这些情形,心里感到怎样?
9.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心情怎样?为什么?
10.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表现怎样?
1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2.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
3.韩麦尔先生爱国感情是通过多种描写表现出来的,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外貌描写:21世纪教育网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4.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5.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
(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感悟精彩句子: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推动的国土的敬意。
(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拓展提升】
7.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2)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5)“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D、表现时间短。
(7)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888
7《最后一课》第一课时:1-5略。6.(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如:上学迟到,分词不会念,想逃学等。(2)有较强的意志力,如: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3)对敌人的恨,如: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4)有较强的自尊心,如:听了铁匠的话,想到他在拿我开心,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7.提示:从气氛,学生,老师方面比较。8感到诧异.9.感到万分难过。10.(1)对背不出分词用法,心里挺难受;(2)今天听讲全都懂;(3)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这么高大。11.(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12.(1)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2)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13-14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9土地的誓言
【导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导学重点、难点】
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预习导学】
1.本文写于 十周年,作者 ,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 》 《 》等。课题的意思是 。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 ) 嗥鸣( ) 田垄( ) 亘古( )
辗着( ) 丰饶( ) 泛滥( ) 斑lán( )
lán( )语 怪dàn( ) 默qì( ) 污huì( )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 )的白桦林 ( )的马群 ( )的高粱 ( )的鹿群 ( )的山雕 ( )的原野
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合作探究】
5. 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6. 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7. 文中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不同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品味下面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拓展提升】
9.搜集抄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并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A)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了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
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B)”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往提醒我说:“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吧?”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C)不过,有的人来得烈,有的人比较淡。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D)“可是,你没有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用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家,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1988年11月(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2)文中反复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表明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首站定在北京?根据课文所述,概述其原因(20字以内)。
(4)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5)文中四处画浪线的句子(A)(B)(C)(D)里,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只填序号)
(6)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你想象一下作
者到北京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导学目标】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导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预习导学】
1.关于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5.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6.如何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7.“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8.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9.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0.请从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拓展提升】
11. 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12.阅读文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回答文后问题。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 崎岖____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5)“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2单元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山河,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4.锻炼学生听说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1.请写出六个有关黄河的成语:
请写出有关黄河的俗语(不少于四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完成 以下各题:
(1)黄河的长度在中国属于第 大河。
(2)黄河发源 于,流入 海,全长 公里,面积 万平方公里,流经 九省区。
(3)你知道黄河容易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4)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吗?
7.请你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
8.写作指导:黄河,母亲河
写好这次以黄河为对象的单元作文,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写出真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更何况面对的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作文中,不论是记述自己对黄河的认识,还是抒发自己对黄河的深情;不管是表达地黄河的忧思,还是提示自己对黄河的希望;行文中,我们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黄河的真挚而又强烈的感情。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打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
常用新文体。为文贵在新,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力求突破记叙、说明、议论 三大文体的束缚,尝试运用一些可用片段来表现自己对黄河的理解与感悟。如我们可用片段来展现黄河的绮丽风姿;可以用黄河的自述来介绍黄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参加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历和认识;还可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来表现人们对黄河的态度;还可以用调查报告来揭示黄河面临的严峻现实……我们还可以发挥想象,编织美丽的童话、精美的寓言、优美的小说、精彩的戏剧……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会找到贴切新颖的文体来表现我们独具的才思。
体验新写法。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确定文体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文章的写法。但在本单元作文的写作中,我们要力避平铺直叙。如在情节叙述上,我们应多用倒叙、插曲叙、补叙来增加文章的波澜;在文章写作上,可通过设置悬念、运用误会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甚至还可采用人物对话、内心独白等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新鲜的写法,可令笔下的黄河展现出迷人的神韵,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精彩范文】
我心中的黄河
我是黄河中的一滴水,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随着大流奔腾了几千年。我在大地上不停地流动,经过了无数的地方。今天,望着身边美丽的风景,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次泛上心头……

太阳公公早早露出了它红彤彤的脸庞,伴随着一阵辽远的鸡鸣,天边的朝霞也笑红了脸。我伸了伸懒腰,惬意地享受着这新鲜的空气。
“咦,那是谁啊?”只见一位白衣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站在岸边的高山上,他面容清瘦,眉间投着一股正气,他的头发黑色的发带束起来,干净的衣袂随风飘扬,好一位高洁的谦谦君子呵!
他凝神地盯着我们,眼里透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决心,一种坚强,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喃喃自语:“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啊,好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青年!他的志向,就像我们的黄河母亲一样宽广,看着他意气风发的身影,我不由肃然起敬!

那一年,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国大地,我们已不再欢欢喜喜的了,我们感觉得到黄河母亲的愤怒,望着那红遍天空的烽火,我心里不觉一阵悲哀。
那天,一大群身穿灰色军装,背着枪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的战士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不是抗日军队——八路军吗?”看到他们的到来,我心里一阵欢喜,早就听同伴说志过他们的英雄业绩。他们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休息,有的还掬起水洗濯脸的征尘,我赶忙跑过去,好看清他们的面容。其中一下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神情凝重,痴痴的望着我们。渐渐地,他如炬的目光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他一会儿凝神冥想,一会儿在笔记本上飞快的写写划划。不一会儿,他站起身来,面向我们,慷慨激昂地朗诵志来:“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句句滚烫的话语,让我们热血沸腾,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我们伙伴们默默地祝愿着这位诗人和他们的伟大的抗日军队。

现在,黄河母亲的称号可多啦!什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什么“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总之,人们对黄河的赞美数不胜数,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听到他们发出的惊叹,我的心里比吃了蜜甜,我真为黄河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几千年的风雨,几千年的沧桑,黄河母亲仍然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她在中华大地上奔腾驰骋,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中华民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东方巨龙从黄河母亲的手中开始腾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儿女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作为送给黄河母亲的节日礼物,也祝愿我的黄河母亲,青春永驻,永不停息。
【亮点评析】
虚实结合,个性选材。很独特的选材,使这篇文章显得有些个性,与众不同。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黄河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形象加以表述,表达着对生活理念的理解,这种思考显出了成熟。
结构严谨,题旨突出。思路清晰,层次感强,行文照应着题目。紧紧抓住读者,不可不读,不忍不读。
句式丰富,色彩鲜明。语言灵活多变,在凝练、隽永、清新、刚健等特点上均有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6黄河颂
【导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导学重点、难点】
1.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3.词语填空:
不屈不 惊涛 浪 一 万丈 浊流 转
九曲连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4.请写出关于黄河的诗句:
(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大漠孤烟直, 。
(5)白日依山尽, 。
5.朗读诗歌,梳理结构: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主体 ——————→尾声
(1) 黄河 (2) 黄河 (3) 黄河 (4) 黄
---→
(5) 形象、气势 (6) 精神
【合作探究】
6.朗读诗歌,将其划分为三部分。
7.作者”望”到了什么?
8.将“颂”分为三层,指出各层重点颂黄河的什么?
9.第三部分,诗人发出了什么号召?
【拓展提升】
10. 上网查找欣赏黄河图片,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11.课后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 ,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多少英雄的故事, !
③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
④你一泻万丈, ,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2.本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 ,以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4.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请从文中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7.谈谈本诗的写作特点。
8.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吗?
9.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拓展提升】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片段作文训练:
读了《黄河颂》以后,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充满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那么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出我们心中的激情和感受。400字左右。
6《黄河颂》第一课时:1-4略。5.(1)赞美。(2)描写.(3)歌颂.(4)学习.( 5)伟大坚强.(6)巨大贡献.6.第一部分:”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第二部分:”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第三部分:“啊,黄河………发扬滋长!”写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7.总写气势流向: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分写:(1)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2)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3)纵向写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4)横向写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8.(1)“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啊,黄河--发扬滋长!”写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9.“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一样的伟大坚强!”10-11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木兰诗
【导学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导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2.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鸣溅溅 ( ) 鸣啾啾( ) 胡骑( ) 
戎机(  ) 金柝( ) 著( ) 傍地走(  )
( http: / / www.21cnjy.com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梳理结构:
停机叹息—— —— ——十年征战 ——
—— ——亲人团聚
【合作探究】
7.人物赏析:本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8.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
(5)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拓展提升】
9.背诵课文。
10.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 。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句诗文。
2.背诵诗歌,了解本诗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合作探究】
3.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5.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从军缘由     ——( )写
出征前的准备   ——( )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 )写   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写   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 )写
家人迎接    ——( )写
木兰改装    ——( )写
作用:
6.语言品味: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拓展提升】
7.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提示各举一例:
借代: 。
互文: 。
对偶: 。
8.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9.片断作文训练:
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木兰诗》进行续写,要求人物、情节合情合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