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导学案及答案(5课时+单元综合性学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春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导学案及答案(5课时+单元综合性学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2 14:12:09

文档简介

第4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过程】
一、听几出悲欢戏,过一回梨园瘾,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班上开展“走近民间戏曲艺术”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你所在地区的戏曲艺术被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你所知道的该剧著名唱段有 。
假如你是戏曲宣传组的成员,你准备了什么活动进行宣传呢?
假如你是戏曲辩论组的主抓人,请你为本次辩论确定好辩论主题。
二、不久前,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走近戏曲”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下面是他们在活动中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请你阅读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京剧脸谱
材料二:戏曲唱词
权上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富有特色的开场白。
2.假如由你来扮演《水浒传》中的高俅,你准备从“材料一”中选择第几号脸谱呢?为什么?
3.材料二的唱词写得非常优美,但同学们对的它出处及剧种不太清楚,你能给大家作一番介绍吗?
4.在21世纪的今天,艺术形式日渐的多元化,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而保存着最古老元素的传统戏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渐渐地为人们所淡忘,代之而起的是“流行”,甚至了现了“我不追流行,让流行追我”的口号,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话题:中国传统戏曲,到底是去,还是留?你班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的辩题是:流行音乐更具有生命力。假如你是正方一辩,请你作申论陈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18竹影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导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自读课文,请你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易错的字词写在下面空白处。
3、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 怎么玩 他们玩的有趣吗 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合作探究】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6、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7、如何理解父亲这一角色?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9、童年的游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也有思考。结合课文思考:游戏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你用一句话归纳一下你的感受和收获。
12、阅读文章第5-6段,回答问题: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20口技
【导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导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术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带点词: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合作探究】
5.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你读后的感受。
6.口技表演者摹拟了怎样的情节和哪几种声音
【拓展提升】
7.反复诵读,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准确地翻译文章,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2.把下列时间副词按要求归类: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合作探究】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4.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
5.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7.阅读《口技》2-4段,完成练习: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对表演的描绘。
(2)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是: 。
(3)文中写口技表演者的以假乱真、宾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慌欲逃的语句: 。
(4)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是:
(5)文中议论的句子: 。(原句)
(6)与宾客意少舒” 中“舒”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7)文章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文章第二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人之“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17安塞腰鼓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4.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陶冶情操。
【导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听课文录音范读,思考:听了范读后,请你说说整篇文章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5.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6.理清文章的结构,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
鼓声响前
安 ( ) 宏伟的场面( )
塞 鼓声响起 雄壮的响声( )
腰 ( ) 击鼓的后生( )
鼓 鼓声落下 奇丽的舞姿( )
( )
【合作探究】
7.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互相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感受文中的语言美。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用“我喜欢_____句子,因为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
8.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_____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9.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说喜欢的原因。
10.联系课文内容,试用“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
【拓展提升】
11. 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语句片断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赏析,(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然后仿照句式,自己另写一个。(可赞美自己的家乡、师长、亲人等)
12.描绘一个场面,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等。
1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快速浏览全文,重点阅读第7、18、19段,讨论文章的主题。
2.指导阅读第7--11段,师生共同探究反复、排比在文中的作用;再从文中找出其他的反复、排比句。
【合作探究】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6.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
【拓展提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一串平缓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①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名的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语,大自然的私语……
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②那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③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中嬉戏,一起为大树——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
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④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
“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⑤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消失了那些私语。
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7.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________。
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________。
8.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
9.文中和画线句②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10.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
11.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
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
补写内容:
12.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所选句子:
喜欢的理由:
17安塞腰鼓第一课时:3.(热烈、热情、火暴、奔放、豪放)4.震撼5.略6.
鼓声响前(1—4 )
安 宏伟的场面(5—13)
塞 鼓声响起(5—27) 雄壮的响声(14—17 )
腰 击鼓的后生(18—22 )
鼓 鼓声落下 28—30; 奇丽的舞姿(23—27 ))
7.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例:我喜欢“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例:我喜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8.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10、安静、激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16社戏
【导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4.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导学重点难点】
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2.品味文中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4.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5.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急迫心情的
6.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 为什么
7.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 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8.文中写看戏余波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起什么作用
9.文章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应该怎样理解 删去可以吗
10 .《社戏》按文题所示似乎应该写戏,而文中大量的篇幅写戏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可以吗
【拓展提升】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赏析精段:积累美句,品味美词
1.学生集体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并记诵。
学生摘录的美句有:
2.请学生用“我认为_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 ________”的形式,对以上摘录的美句中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准备精彩发言。
教师作示范品味: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指导学生从色彩、气味、声音、心情、动态方面品味美词。
同学们深情品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月夜行船、午夜归航精彩片断,品味文章细致逼真的图画美和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______,又体现了______。
(4)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所闻:
(6)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______。
第三课时
【预习导学】
1.请学生深情研读课文,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深层含义。思考: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句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句中的山为什么说“踊跃”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中“回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合作探究】
2.说话训练,评点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说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深情研读课文,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用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闪亮登场发言。
【拓展提升】
3. 你的身边也有文中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写成小片段,跟其他同学交流。
4. 借鉴本文的写法,追忆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一篇作文
16《社戏》
第一课时: 3、本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从“时间”角度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从“原因”角度: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美景——趣事——伙伴
4、作者笔下的平桥村:“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作者说“在我是乐土”,其中“乐土”一词既写出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我”对平桥村的情感。“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②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乡间生活。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这种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乡间生活是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的那种受束缚的。
5.夏夜行船是课文的精彩片断。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起伏的连山如奔兽,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6.不好看。理由在于: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写出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作了烘托。
7.月下归航时,写了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轻松。
8、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亲自送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淳朴厚道的农民本色,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视平桥村为乐土,正因为这里的人善良可爱。
9、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标志,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形成人烦恼无限,束缚重重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0、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的偷豆、剥豆、烧豆、吃豆等事,这样花费笔墨,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小说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
第二课时、1、所见: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④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⑤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所闻:①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③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④……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所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②但我还以为船慢,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看看。
2、 例:①:“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的色彩美。
②“缥缈”“仙山楼阁”写出了戏台的神奇美。 ③“清香”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④“潺潺”写出了水声美,“宛转,悠扬”写出了笛声美。 ⑤“轻松”“舒展”表现了作者心旷神怡之情。“船慢”表现了作者的迫切之情。“沉静”表现了作者由焦急而平静之情。“自失、弥散”表现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现了依依之情。
⑥“起伏、踊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蹿”“喝采”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 4.(1)点;磕。(2)A(3)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5)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6)月夜航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19观舞记
【导学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导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2.借鉴本文的写法,用语言某种艺术。
【预习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4.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等方面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5.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美的
【合作探究】
6.作者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他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舞蹈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拓展提升】
9.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10、填空。
①、《观舞记》的作者是 ,原名 , 作家。代表作品 ,诗集 、 。
②、《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同本文比较,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 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 之美。(各填两个字)
11.课内语段阅读:阅读16-19段,回答问题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2)文中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的 请举例说明。
(3)“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