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狼
【导学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刻画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3.认识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导学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2. 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第一课时
【导学预习】
1.了解作者:
作者 ,字 ,号 , 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 》。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 , 。
2.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尻尾( ) 狼亦黠矣( )
3.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
止有剩骨 顾野有麦场 一狼得骨止
并驱如故 弛担持刀 断其股
4.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件,听准字音,节奏。
(2)跟读课文。(3)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大体顺畅,读出语气,
【合作探究】
5.翻译课文。
(1)要求参看注解,划出不懂的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阅读疑难。
(3)老师解决小组疑难问题,归纳重难点。
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
.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 之: 久之
场主积薪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屠乃奔倚其下。 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狼洞其中。 复投之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6.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
7.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8.熟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 而 两 狼 并 驱 如 故。B 其一 犬 坐 于 前。
C 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2)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 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 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3)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1)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
B 选文第(2)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
C 选文第(3)段写屠户不得已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
D 选文第(4)段写屠户机智勇敢,杀死了两只狼。
4)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 ”一句。
6)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 狼, 狼, 狼, 狼。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合作探究】
3.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
4.课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些动作,从中你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吗?(想象一下,选一处动作进行分析)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6.从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拓展提升】
7.《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8.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9.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 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0《 狼》第一课时1 蒲松龄 留仙(一字剑臣) 柳泉居士 清 文学家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mínɡ suì kāo xiá 3.同“只”,只有。回头看。停下。追赶。放下。大腿。
5.一词多义其: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⑥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中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代词,它,指骨头、指狼
以: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意:神情。打算。敌:攻击(动词。对方。前:前面。上前(动词)。
词类活用名作动,打洞名作动,从洞中(打洞)名作状,像狗一样。
通假字“止”同“只”,只有。6.少时、久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顷刻。7.狼亦黠矣,……止增笑耳。8.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其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B 3)D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5)目似暝,意暇甚 6)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6单元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谈、说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辩)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问:
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我们一起来读——“马”。
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
2.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并了解其意思。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带“马”成语的意思
【一马当先】
【天马行空】
【心猿意马】
【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老马识途】
【兵荒马乱】
【走马看花】
【车水马龙】
【招兵买马】
【金戈铁马】
【青梅竹马】
4.快马加鞭 一马平川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天马行空 单枪匹马(同学们再看这些成语,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三、历史中寻找马的足迹
5.你知道哪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它纵身乌江,殉主了。( )
在关羽被害之后,拒食草料,郁郁而终。 ( )
徒步十万八千里,历经重重磨难才修成正果。( )
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 )
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宝马,与李世民一起出生入死,最终都战死沙场。( )
6.请学生讲故事。与马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例如:
伯乐相马 车水马龙 白马驼经、白马青丝、白马清流 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马援标铜柱、马融绛帐、公孙跃马 方皋相马、立仗马、老马识途 杀马毁车、盲人瞎马、指鹿为马 避骢马、骥伏盐车 九方皋相马 千金买马骨田忌赛马 按图索骥 秦琼卖马。
(你喜欢哪一个,课前就重点准备哪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讨论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马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它的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拓展延伸】
1.收集古诗词中描写马的句子。
2.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28华南虎
【导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
【导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悟诗的语句。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2.给加点字注音
抽搐( ) 不羁( ) 铰( )掉 胆怯( )
劝诱( ) 沟壑( ) 咆( )哮( )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 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6.理解象征: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26猫
【导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味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污涩( ) 怂恿( ) 蜷( ) 伏惩戒( )
怅然( ) 相称 ( ) 忧郁( ) 虐( )待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3.本文作者 ,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
5.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6.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
(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拓展延伸】
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
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
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欢它。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吃的东西喂它。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我嘴上不吭气,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捉鼠能手。
可是谁能想到,事情真让爸爸说中了,那天,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叔叔放出铁笼中的小老鼠让小花捉。小花竟像在恶狼面前的绵羊一样a,先是用脚顶住地面,身子死命后退,后来干脆狼狈逃跑,在场的人哄堂大笑。这时邻居家的猫不知从哪里窜来,像离弦的箭b扑向老鼠,接着是老鼠的惨叫……
从此,我再也不追打邻居家的猫了,也不再娇惯小花了,每当小花缠我的时候,我就说道:“去,学抓老鼠去!”
1)上文中,作者写两只猫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中,写两只猫的特点是通过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在状物中倾注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感情,对自家的小猫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邻家的猫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后来通过捉老鼠一事,作者才改变了对邻家猫的态度。
4)上文中带点的两个词语“机灵”“伶俐”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画线的两个比喻句,它们各自形容什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2.争做公正小法官,审判:芙蓉鸟被害案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53号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②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定性依据: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言要合符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案件反思: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在原文划出并品读)
反思篇: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
5.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6.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触。
友情提示:
从“我”的身上------我想说
从第三只猫身上------我想说
从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上------我想说
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26 《 猫》第一课时1.sè sǒngyǒng quán chéng chàng chèn yù nüè
2.1)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2)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3. 郑振铎 4.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家中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我对它感情 忧郁酸辛 担心怅然 憎恨后悔
5.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显得命运更加悲惨。7.1)对比2)外形,捕鼠3)喜欢和宠爱,厌恶和追打4)不能,机灵是写邻居家小猫机警、灵活,怕我打不靠近我;伶俐是写我家小花猫乖巧,带可爱。5)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29马
【导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与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
1. 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1.走进作者:布封,______国______ 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全人类史》《鸟类史》《爬虫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
5.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来并读一读。并概括两种马的特征。(运用摘引关键词语的方法)
6.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也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7.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 马,因为 。”说一段话。
8.作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拓展提升】
(一)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 后来又经过训练. 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 )而开始,以( )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 )普遍、 ( )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 )披着鞍辔的;人家( )解除它们的羁绊,( )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 )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 )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 )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 )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 )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 )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 ),它们( )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9.在括号里填写词语,注意体会它们的作用。
10.文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二)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1.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
12.这段文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27斑羚飞渡
【导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涵。
2. 品味语言,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3. 理解作者对老斑羚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感受斑羚飞渡揭示的关于生与死的意义并反思人类行为。
【导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2.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悲怆( ) 娴熟 ( ) 参差( ) 肌腱 ( )
恍惚 ( ) ji ng然不同 ( )ch ng能( ) 眼花liáo乱( )
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2.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 》,作者 ,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 “中国动物小说之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3.划出斑羚陷入绝境的语句, 陷入进退维谷绝境的斑羚此时的表现怎样?
4.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6.斑羚飞渡具有怎样的壮举? 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在文中找到句子,划记吧!)
7.分析描写,品读个体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 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8.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9.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拓展延伸】
10. 阅读课文关于斑羚飞渡的语段,思考:
①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 好不好?为什么?
②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14、15两段则运用了________描写,它通过作者的 ,赞美了斑羚的 _______精神。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令你震撼语句积累下来并品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