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分子运动改进实验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分子运动改进实验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6 12: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改进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一、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学法指导
二、教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
目录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本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2.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乐趣。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
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目标
目标
教学
重点
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分析
2
问题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活动探究法
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境教学法
创设氛围-激发欲望-增强兴趣
——说教法
做中学
做中教
融合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
学生实验特点: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
学法指导
4
——说学法
体验探究
总结反思
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三种能力
我学会
我会做
教学过程
5
教 学 环 节
复习旧知
8分钟突破难点
探究解疑
10分钟抓住重点
梳理归纳
15分钟攻克重点
课后作业
7分钟强化认知
教学过程
5
——复习旧知
教学活动
静心动脑,观察实验的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突破的疑惑点
教学过程
5
——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讲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法设疑,
让学生发现问题
不足之处:
1、由于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将浓氨水放在敞口烧杯中,教室里会弥漫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
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氨水的用量偏多。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氨分子的扩散过程时间长、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
3、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5
——小组讨论
一是在相对封闭的实验体系里进行实验
二是减少药品(尤其是污染性试剂)的用量,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三是两种试剂(或药品)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验创新思路:
当搞清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后,就可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教学活动
展示点评,攻克教学重点:分子运动现象改进实验
2分钟
1分钟
8分钟
实验
用品
实验
原理
实验过
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
仪器:玻璃棒、滤纸、试管、橡胶塞、脱脂棉花、胶头滴管
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原理: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能使浸有无色酚酞的滤纸变红,以此证明分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4
——探究解疑
实验过程
(1)用酚酞试液把滤纸浸湿晾干,晾干后在背面贴上双面胶备用。
(2)选择玻璃棒塞入橡皮塞中,在上端的的玻璃棒上贴上一层第一步中的滤纸,如图1。
(3)在玻璃棒上间隔一段距离贴上滤纸,如图2。
(4)把带橡皮塞的玻璃棒底部放上脱脂棉,滴入几滴浓氨水放入试管中(如图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图4)。
教学过程
5
图1
图4
图3
图2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实验效果
(1)固定在玻璃棒上的酚酞滤纸变红。
(2)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教室中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减少了污染 。
(3)氨水用量少,节约了药品。
(4)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5)该实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5
——环节梳理
教学活动
点评本次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1.用封闭的带有橡胶塞的试管代替大烧杯
2.用浸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A
3.用吸取浓氨水的脱脂棉代替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B
教学过程
5
——环节梳理
实验点评
(1)用带橡胶塞的试管进行实验,创造一个密封环境,无氨味挥发出来,努力做到环保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2)用脱脂棉滴入微量浓氨水,所用浓氨水更少,节约药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经济性原则。
(3)利用变色的滤纸使实验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氨分子存在并在不断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知识重难点。
绿色化、简约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
5
作业布置
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改进这个实验(提示学生可以用碳酸饮料瓶,同时可以将纸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结合生活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课堂小结
畅所欲言谈收获
知识?
方法?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