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讨论探究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
2.文章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如“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
3. “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明确:“温故而知新”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与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示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一是修己。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学过的知识,求取新知识。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
三、拓展延伸
1.文中有不少我们沿用至今的成语,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三人行,必有我师
2.出自本课的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吗?
示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四、课堂总结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五、作业布置
根据文中的成语、格言写一篇读《论语》的心得,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修身做人进行自我反省,然后把习作粘贴在教室里互相对照、监督。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 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