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6 12: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掌握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姓名:
地位:
出生地:
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
当沛县亭长时,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威风八面,他羡慕得说“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前256—前195)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时 间:
开国皇帝:
定 都: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
史称“西汉”
2、汉初社会状况
人口锐减
田地荒芜
人民流离失所
国库空虚
一、西汉的建立
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结合课本材料,说出西汉之初是种怎样的社会景象?
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
田地荒芜
人口锐减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刘邦,沛县人,秦时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
实施
严刑峻法
实施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含义
思想
法家以法治国
思想
道家无为而治

西汉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1、背景(原因)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及故也。 ——陆贾《新语》
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3.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鼓励耕织
轻徭薄赋
增加农业
劳动力
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第56页
项目 秦朝 汉初
统治政策 赋税沉重(三分之二)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残酷等 轻徭薄赋(什五税一)
“兵皆罢归家”
鼓励耕织
结果
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
惠帝
吕后
汉高祖去世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前194年—前188年在位
前188年—前180年临朝称制
4、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成语典故: 萧规曹随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史记·曹相国世家》
成语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年)
刘邦第四子
在位23年
汉景帝刘启
(前188—前141年)
汉文帝之子
在位16年
文帝
景帝
汉高祖
惠帝
吕后
后少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三.文景之治
汉朝皇帝世系表
1.皇帝:汉文帝、汉景帝
2.出现的原因: 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奉行安民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局面,进一步发展生产……。
3.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
③“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农,天下之本也
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2、农业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帝二年
1/30
秦朝
2/3
高祖
1/15
文帝十二年
1/30
文帝十三年
免除
景帝元年
1/30
薄赋
轻徭
秦朝
17岁起,每年数次
文帝景帝
20岁起,3年一次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三十税一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 ,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bó] 人二匹,絮(粗的丝绵)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景帝:针对笞[chī]刑(竹、木板责打),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缇萦上书救父
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汉文帝·霸陵
(陕西·西安)
说说汉文帝有什么优秀品质?
薄葬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之治
1
2
3
4
清明
经济:
人民生活:
国力:
政治:
发展
安定
增强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三.文景之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通过学习,归纳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原因:
①中央集权统治不成熟;
②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残暴的统治。
汉兴的原因:
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启 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以史为鉴明得失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建立
汉初的社会状况
背景
措施
措施
作用
①士兵②奴隶③农民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
①②③④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
表现
影响
第一个“治世”;奠定基础
国策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以提倡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光武帝 D.汉武帝
B
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统治
D
3.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感谢观看
历史教学类通用PP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