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活动课件(共7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单元活动课件(共7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2: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第七单元活动课
知识导引
1.陶醉于湖光山色、崇山峻岭、草原荒野,多少文人墨客在晨曦晚霞、春华秋实、潮涨潮落、风霜雨雪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大自然的风光、特殊的景观,能寄托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情怀,所谓“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同样一朵花,心情愉快的人,会发现它特别美丽,内心会绽放甜甜的微笑;悲伤的人,会觉得这花在流泪,自己更悲痛万分;愤怒的人,会认为这花也在嘲笑他,恨不得把这花摘下毁个稀巴烂。这就是“情”与“景”的交融。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环境与景物描写,作者往往精巧点缀,烘衬渲染,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抒情言志的效果。
2.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散文。这类散文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是写作的核心。写景和抒情是这类散文的两个要素,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都是构思行文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或者先生发了某种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受到景物的触动,通过描写和分析提炼出深刻的感悟。不论怎样,景物的描写,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烘托情感,单纯写景不是散文而是说明文。
“读美文,品经典”精彩景物描写评点活动
活动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教材原文,仔细体会文中景物描写技巧,尝试从某一角度对文章进行点评。
1.反复阅读《故都的秋》原文第三段景物描写,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评点文字示例散文《故都的秋》关于秋景的描写在郁达夫的笔下能各尽其妙,都体现了意境的唯美、生活的雅趣和都市文人的悠闲。
意境的唯美
在作者的眼中,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营造这“悲凉”的美的意境上,郁达夫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全凭他独特的视角来调遣这身边的景。如坐在院子里“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有“从槐树叶底,朝东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以及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北方的秋雨”等等,北平的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偏偏选择这些看起来不那么鲜艳夺目的景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作者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心境来表现北国秋天特有的“美”,尽管我们认为这些景物是萧条的、衰败的,对这种美的意境的感知和作者或许有点距离。   可以说,作者在文中是一个唯美意境的营造家,不但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也让读者美的体验苏醒了,情不自禁地向往这种美的意境。
生活的雅趣  郁达夫之所以能营造这样美的意境,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高雅情趣和独特体验。在《故都的秋》中提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作者欣赏的不是秋天里的明艳、热烈,他认为色彩艳丽者,像淡红者为“最下”,而淡漠、冷落者如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甚至残败的生命,如“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是最雅致的,在一般人看来,这种秋草是不美的,但秋草也是生命,能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也是需要勇气的,也是一种审美情感的开拓。
都市文人的悠闲
这篇散文是作者离开当时政治文化斗争的中心上海,遁隐到杭州以后所作。也许是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也许是为摆脱心情的郁闷,郁达夫这个时期的散文大都体现了作为“潇洒的闲游名士”的闲情逸致。而这种悠闲的情调在散文的景物和场面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 “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正是有这等悠闲的心境才能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就连扫街的扫地以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在作者看来都“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一般人是不会去注意这种细节的。而关于秋雨以后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的描写,更是切合了作者的心境,因而描写得贴切自然、生动逼真,让人感觉如在目前。读到此处,也不由得跟着平平仄仄起来,仿佛自己也成为一个“都市闲人”。
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散文也明显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可以说这一绘秋的散文正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而他“丰厚的中外文学素养、典籍学识和阅历经验,赋予他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深透吟味力和高超鉴赏力”,形成充满诗的氛围、情调的境界,酿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韵味美,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而作者的淡泊、悠闲的情致也蕴含其中,蕴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体会“情景交融”特点,尝试拟写视屏拍摄脚本活动引领:参照如下示例,尝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取侧重写景的段落拍成电视散文,设计一份视频拍摄脚本。并由此体会写景抒情散文中“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别、“情景相生”的艺术魅力。[示例] (《赤壁赋》第一段):
文稿(配音朗诵) 画面剪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音乐贯串:舒缓,悠远。远镜头:空中明月,月下大江,远处小船轮廓。镜头推进:小船拉近,主客举杯饮酒。推出字幕:赤壁赋。
(《荷塘月色》一、二段):
文稿(配音朗诵) 画面剪辑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音乐贯串:舒缓,轻柔。同步声音:房间里传出女人哄孩子的眠歌。精选以下镜头:空中月亮;院子;朱自清扮演者披衣轻轻出门。推出字幕:荷塘月色。 拍摄镜头:荷塘轮廓(远镜头);小路(近镜头);路边树,树影(拍摄色调阴暗)。
“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分。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
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那么,我们的散文创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
无论《故都的秋》还是《荷塘月色》,都是以写“情”开头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一开始就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悲秋”的色彩;“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荷塘月色》,一开始就向读者展露心情,因为心境不宁静,所以想起能够使人宁静的“荷塘”。可见,“情”是统帅,是灵魂,因情才能写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范晞文《对床夜话》
读懂课文中的树(一)感知与诵读: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中对“树”的描写。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史铁生《我与地坛》
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物 象 情 感
《故都的秋》 槐树:落蕊满地 清冷的趣味
《荷塘月色》 柳树:色阴姿丰 淡淡的喜悦
《我与地坛》 柏树:苍黑镇静 深沉的思索
阅读与写作:
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银杏树以其树形优美、躯干挺拔成为成都的市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雪松以其高大美丽、高洁不自傲成为青岛的市树。
作为南阳人,我们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请你给南阳市选择一种市树,并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有树木的特征概括描述,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150字左右。
例: 松涛阵阵,你迎风起舞;雨雪霏霏,你经冬不凋。公园里、僻静处、大街旁随处可见你的身影——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一株株青松昂首挺胸,守护着这片古老的盆地,滋养着敦朴温厚、富于担当的南阳儿女。我选择你——栉风沐雨自担当的青松作为南阳的市树。
建构胸中之树
郁达夫笔下的槐树洒下遍地落蕊,表达着一个落魄才子清冷的趣味;朱自清笔下的柳树色阴姿丰,象征着一介知识分子淡泊的心志;史铁生笔下的柏树,苍黑镇静,诉说着一个受困于病痛躯体中的灵魂深沉的思索。思考与探究:我们的生命中为什么要有树?例如: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为何会有感人至深的魅力? 人是自然之子,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同频共振,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和种种现象总是能激发我们的情感,启迪我们的思想。 毛泽东在病危之际仍然要人给他读《枯树赋》,当读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他不由得泪流满面。 在这个世界上,树和人是相通的,树中有人,人中有树。王安石言,“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们也都曾“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对繁枝茂叶的深情凝视中,我们读懂了大树背后的坚守与信念、甘苦与悲欢,从而写出情貌无遗,情景交融的文字。
有的人通过写景来凑字数,变成了为了写景而写景。这样写出来的景,非但没有意义,反而使作品变得臃肿累赘。还有人心里想的和笔下写的完全是两码事,写出来的景杂乱不堪,前言不搭后语。本来有很好的写作素材,却因为处理方法不当,写成了一首不伦不类、不知所云的作品,实在是很可惜。
写情抒情散文做到“情景交融”最关键的点在于正确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情景交融”,重在“交融”二字。一篇情景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
技巧点拨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指作品中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作者在写景时,对景物倾注了内心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情景交融的描绘中既包含景物描写,也包含情感抒发。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上来讲,情景交融是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
一、什么是情景交融
2.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作缘起可能是游览胜迹、故里寻根、失意遣怀等。它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
写景抒情散文的两个要素就是写景和抒情时,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或者先生发了某种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受到景物的触动,通过描写和分析提炼出深刻的感悟。不论怎样,景物的描写,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烘托情感。
1.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定的氛围,为情感抒发做铺垫,使抒情显得含蓄、蕴藉。
2.通过情感抒发,赋予景物一定的内涵,使景物变得鲜活,更有生命力。融情于景,使文章兼具美感和诗意,读来引人入胜。
二、情景交融的作用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注意写景的层次感,塑造整体和谐美。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
善用不同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景物。
灵活运用表现手法,强调情与景结合。
抒发个人真实情感,适时巧妙地点明。
三、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散文要想做到情景交融,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某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天下景物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写景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具体描绘,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对景物作多重感知,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这样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
1.抓住景物特征
层次分明即描绘景物时有主次、有先后之分,既能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和谐的整体感。
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月色、树影等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摹写均非常细腻,但它们又不是割裂的,如写荷叶,然后是荷叶中的荷花,然后是风送来的花叶的清香,由风的吹动引出流水;写月色,既注重从上至下的流动,又注重从下至上的浮动,从而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可见,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彰显景物特点的细节工笔描绘,使其凸显出来,又不斩断与之相关的背景,将其融进去。
2.注意写景层次
在景物描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措辞,渲染氛围、烘托心情,这种议论或抒情是情不自禁的,是将景物进一步主观化的需要,更好地做到“情景交融”,巧妙地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是写作高水平的体现。
3.善用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1)散文中的议论:有助于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2)散文中的抒情:有助于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
(3)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助于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荷塘月色》中把花叶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再如写花叶在月光下朦胧的美态,将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善用修辞能够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同时使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4.善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比喻
排比
设问
对偶
夸张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我们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鲜明突出,语言更生动。
唯有修辞手法的点缀,才会使语言妙趣横生。然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是随意拼凑的,恰当、合理、灵活搭配的修辞手法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描写景物时,应恰当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把对景物的审美发现传达给读者时,尽量要将其转化为另一种人们熟知的美的形式,将情感以更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句,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有力地收束全篇。作者准确地抓住春“新”“美”“健壮”的特点,分别选取“娃娃”“小姑娘”“青年” 三个喻体,贴切形象,不落俗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表达了他对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的憧憬。
如朱自清的《春》: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和对自然、生命的歌颂。这句话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浑然天成,树与叶的生机、活力似乎可触可感,春雨后的盎然蓬勃更让人动心动情。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之声,有形有神,多姿多彩,可见作者心情之大喜。自然巧妙的修辞搭配,充分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再如季羡林的《听雨》:
在描写景物时,要善于运用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手法,不但要写好它的静态特征,更要注意写好它的动态特征,给读者留下真切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来说:静态描写,要写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景物的活动或发展变化的状态作细致的描绘,使景物的特征更突出、更形象。
5.善用表现方法
为了赋予景物更多情感,我们还可运用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景物与情感更好地融合。
表现手法
象征
联想
想象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客观景物之中,所写之景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就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写景抒情散文需要在写景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不单为了写景而写景,更要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中心明确。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客观景物之中,所写之景被作者赋予了强烈的主观感彩,这就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6.融入个人情感
(1)善于渗透情感。
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譬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两者融为一体,意味隽永。
(2)忠于内心真实情感。
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灵魂,真实的灵魂往往是可爱的。正如季羡林老人认为自己是好人的同时并不掩饰自己的诸多缺点,这反而令老人真实可爱。我们在进行写作时一定忠于内心的情感,不无病呻吟也不夸大其辞。没有真情,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的真实还能呈现出个性美。同样的是写北平,老舍的《想北平》淳朴亲切,表现的是他作为北京人对家的依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表现的是文人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真实的情感令散文呈现出迷人的个人气质。
观赏景物,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写景的同时,我们还要抒发对所描写景物的热爱之情,即在描写景物时把个人的情感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情景交融,才能感人。
(3)精心描景,营造氛围。
表达个人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在写景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感觉器官,依着自己的情感需求选取和描写,在这过程中不自觉地注入情感。
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传达出来。
例如史铁生在《地坛》里写地坛石门中的落日和雨燕,落日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田地都叫喊得苍凉”,把破败和荒凉之景写得饱含生机,有力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总体来说,要注意描绘景物的方法,并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彩,达到“移情”的目的。
要做到情景交融,作者必须对景物有独到的感受,还要善于在写景中倾注真切的情,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的美,这样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起到启发联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课堂小结
简媜写景总是极为抒情的,毫不掩饰地借自然中的生命抒写自己的情怀。对于杜鹃的长势,她如此描写:
“那杜鹃,一丛,一丛丛地,霸占了整个椰林大道的两旁。幸亏椰子树相当‘清高’,否则不打起官司来。”“所以一听到春天的跫音近了,就不顾一切地窜出枝头,那样子地到处绽放,到处天不怕地不怕,争先要开的气势样子压倒绿叶细枝地抢镜头。”
一个“霸占”,让一片片杜鹃的身影在读者眼前自然铺开。两个“到处”,强调杜鹃的面积之广、数量之多;“压倒”“抢镜头”,用拟人手法极具动感地凸显了杜鹃肆无忌惮开放的情态。作者对生命的情意从景物描写中倾泻而出,这种情与景相伴相生、相融相爱境界是多么美好!
佳作赏读
张抗抗描写峨眉山日出:
“七点零八分,一点金光准时从天边射出。地平线像突然劈开的海水,从中涌出一颗巨大的金珠。犹如海底有一双巨手,死死地拽住它不放。它挣扎、跳跃,同它的出生地作着痛苦的诀别。它是决意要去了,义无反顾,它的光焰呼唤着新的一日,点燃了一片崭新的天穹。”
“射出”“劈开”“涌出”“拽住”“挣扎”“跳跃”“呼唤”“点燃”,每一个动词的出场都带给我们新奇的心理体验,如同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在“故乡”与“他乡”的选择中,那个毅然决然迈向新生的太阳,一下子击中了读者的心房。那何止是日出,那是旧我与新我的斗争,是未知向熟悉的挑战,是自我的一种洗礼!对于如此景物描写中蕴藏的情感,我们既可联系写作背景进行体味,亦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加以升华。此种景语不仅是作者的情语,还延伸到了读者的感情世界,实在令人心醉神迷。
张爱玲是文字的精灵,她笔下的景物带着她对人生和世界的独有体认,带着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色彩:
“木槿树下面,枝枝叶叶,不多的空隙里,生着各种的花草,都是毒辣的黄色、紫色、深粉红——火山的涎沫。还有一种背对背开的并蒂莲花,白的,上面有老虎黄的斑纹。在这些花木之间,又有无数的昆虫,蠕蠕地爬动,唧唧地叫唤着。再加上银色的小四脚蛇,阁阁作声的青蛙,造成一片怔忡不宁的庞大而不彻底的寂静。”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触目惊心。用“毒辣”形容花草的颜色,刺目且毒心,自然与美好绝缘,让人敬而远之。那种并蒂莲花,有着“老虎黄的斑纹”,又是背对背的,实在令人无法喜爱。再配上那些“爬动”“叫唤”的昆虫,让这个“不彻底的寂静”的夜晚注定要有悲剧发生了。这就是张爱玲心中的景物,带着一种灰色的悲悯和人性的阴暗。
课堂写作实践 活动引领:写一篇微作文,要求利用写景抒发喜悦之情或者悲伤之情。【写作示例】示例1:喜悦之情:不必说大块小块的菜地,稀稀拉拉的菜架,又白又长的冬瓜,头上顶着小黄花的黄瓜;也不必说随地啄米的母鸡,躲在屋檐下乘凉的大狗,以及突然从窗台上跳到花丛里的蚂蚱。单是屋前那小小的一片地,就有着无穷的趣味。燕子在这里呢喃,公鸡在这里歌唱。打开门看到狗妈妈生的小狗狗,还有蹲在大南瓜叶子下的兔子,如果用手抓住它的耳朵,它会用四只手挠人的胳膊。西红柿和西瓜的藤缠在一起,分不清了。西瓜想长多大就长多大,想把藤拉到房顶上去也没人管它,长不出来也没人怨它。西红柿架上有红有绿,不能怪人想去摘它。而小小的红辣椒,戴着好看的帽子,朝天抛洒自己的热情,向地宣泄自己的开心。如果喜欢的话,你还可以到墙角去找酸枣,很酸却别有一番味道,放在一起犹如许多红玛瑙,煞是好看呢。示例2:悲伤之情: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当第一缕光线窥到那支离破碎的断壁残垣。没有昔日孩童上学路上的欢声笑语,没有大人在苞米地里辛勤劳作的黝黑的脊背。几朵野菊花孤独地在村口汽车站牌下随风摇曳,而候车台上却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要捎到城里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四周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从已被连根震断倒在地上的树木上传来,那鸟鸣像一把利剑,直直地刺向云霄,随着风在初晨的朝霞里发出耀眼的光,却又霎时湮灭在这可怕的生命荒原。清澈的小溪不曾理解这天崩地裂的惨状,照旧汩汩地飞奔,灌入田埂的裂缝里、倒塌的围墙下,好像要用不经世故的青春来填补人们那破碎的心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世间万物,满目琳琅,何可胜道也哉?人生天地间,触物难免有情。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想象,写一篇情景交融的作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实践
[写作指导]
万物皆有天性,美无处不在。一棵树木,一只小鸟,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往往都蕴含着某种情趣,它能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思考,从而产生情感。文章要求触物生情,情景交融。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是情由景(物)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2)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在写景时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就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口叫做寓情于景;(3)要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真正做到情景交融。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应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等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参考立意]
(1)写迷人的秋色、北方的雪等,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2)写身边的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3)写触摸都市、感受乡村等,表现对繁华、进取与朴素、淡泊、宁静生活的思考;
(4)写一棵树、一座山等,表达对高贵品质的赞美;
(5)写风景在路上,表达青年人要积极参与生活等感悟;
(6)写窗外,表达瞬间心灵的震动。
[佳作展示]
聆听雨的诉说
胡晓玲
听,下雨了。
朦胧中迎面扑来的清香,是雨带来的吗 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似很轻,又有节奏地,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倾听雨秦下的乐章。
我和雨也算是老相识了吧 对于她的声音我很熟悉,可当我每次倾听时,又总有不同的感受。听雨,如同听一场音乐会。“簌簌、叮叮、咚咚、嗒嗒……”却又如此朴实、简单,以至于连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给分出层次。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雨是最美妙的,也是我最喜欢聆听的雨声。当她伴着和风,在空中连成一丝丝的针线,密密地飘洒到大地时,便会发出细微而灵动的声响,宛如江南女子的温声细语。每当这时,我便会趴在窗前,痴痴地望着那如烟似雾、细细柔柔的雨丝,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就仿佛聆听妈妈关怀我的温婉絮语,任她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大约是忍受悲伤的日子总会在雨天吧 小时候我就听伙伴们说,只要一下雨,那定是老天爷在哭泣。那“咚咚啪啪”的夏雨声真的是老天爷在抽泣吗 望着近处被雨打得额抖的绿叶,我的
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不久前的回忆。记得母亲去世的那几天,大雨纷纷,连绵不断,我蹲在窗下,只专心地听着雨声,雨水从屋檐滴下,击打着冰冷的水泥地面,生硬得刺耳。那声音先是“咚”地一声,接着又是“啪”地一声,依次交错,节奏加快,不一会儿便成了“咚咚啪啪”的了。后来雨的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情也随着越来越坏;最后这雨声已变得杂乱无章,就像个庞大的交响乐队没有了音乐指挥一样,“噼里啪啦”地乱奏一气,我的泪水也禁不住“稀里哗啦”了!妈妈呀,我可就您一个亲人了!您的女儿还没成年啊,可您为什么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呢
如今,秋季已经来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场秋雨,雨声不大,不紧不慢,能听到“嘀嘀嗒嗒”清脆的响声,显得冷静而深沉。听着这雨声,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叮嘱;人生一世,总要面临许多的挫折和不幸;厄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是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想:这秋雨肯定是不惜一切下来陪我的吧 你看她痛痛快快地与世间万物相拥,以最壮美的乐音来净化人们的听觉,冲走人们内心的阴霾,使得人们如被催眠般地去聆听她的诉说,遵从她的劝解,领悟她的深邃。此时此刻,我感觉听雨,就是在听一场人生经历的诉说,在听一位智者的生存慧语……我内心久久环绕的悲伤随着雨声的稀疏渐渐释放,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时间流走了,雨停了,只剩下屋顶瓦片的积水“嗒嗒”滴下,这大约是雨临走时的“留言”吧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恍惚间如同过了半个世纪,只有那雨的声音还“余音缭绕”。
听雨,就是听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