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身高的变化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3.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
新知导入
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
化
我长高了很多。
我的体重增加了。
我学到的知识不断的增长了。
……
新知导入
淘气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身高情况都整理到统计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从记录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表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不好看出淘气身高有什么变化。
还是制成统计图,看起来更加直观。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直观的反映淘气的身高变化。
折线统计图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想一想:
你觉得应该如何画这个统计图?它的横轴、纵轴应表示什么?
新知讲解
如何确定纵轴上的数据?
每一大格有10小格,每一格表示10cm。
把110cm以下的数省略,直接从110cm开始。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0
新知讲解
思考:
要想在同一幅图中表示出淘气的身高变化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变化,我们该怎么做呢?
为了能清楚的表示两个量,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新知讲解
根据具体的数据对应横轴、纵轴描点、标数、然后在各点之间连线。
怎样画折线描述数据?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
请根据打开课本63页完成统计图。
新知讲解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图。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0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新知讲解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思考:
(1)淘气的身高在___________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___________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一、四
三
新知讲解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思考:
(2)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一致吗?
答: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新知讲解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思考: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答:当然有变化了,三年级之前淘气身高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三年级时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三年级之后身高高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新知讲解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新知讲解
思考:
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厘米,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上初三的身高。
三年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1厘米。
三年后淘气的身高大概增加了10厘米左右,应该是164cm。
新知讲解
笑笑相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怎样画折线描述数据?
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还是比比平均身高吧。
可以把数据分段后比较各个身高段人数的情况。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10=149.6(cm)
(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10=149.5(cm)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
新知讲解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164>154,甲班最高的身高比乙班高。
还可以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
新知讲解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身高段/cm 140及140以下 141~150 151~160 160以上
甲班/人
乙班/人
2
0
2
6
5
4
1
0
140及140以下
141~150
160以上
151~160
( )
( )
( )
( )
( )
人数/人
0
1
2
3
4
5
6
7
甲班
乙班
2
0
2
6
5
4
1
0
新知讲解
甲班学生身高数据比较散,差距较大,最高的与最矮的身高相差30cm左右。
乙班学生身高数据集中,差距较小,绝大多数学生的身高差距都在10cm以内。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中国和韩国的金牌数在第( )届亚运会相差最大,在第( )届亚运会相差最小。
(2)第9~14届亚运会,( )的金牌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0
11
中国
课堂练习
基础题:
2.看图回答问题。
(1)( )店这7年的平均营业额高。
(2)( )店的营业额处于上升趋势,( )店的营业额处于下降趋势。
甲
乙
甲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天气预报。
(1)根据预报填写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16
6
21
8
18
5
18
5
16
6
17
5
18
5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天气预报。
(2)记录一个星期的气温,算出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
(16+21+18+18+16+17+18)÷7≈17.71(℃)
(6+8+5+5+6+5+5)÷7≈5.71(℃)
答: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17.71℃,平均最低气温是5.71℃。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在垒球掷远比赛中,李明和赵刚各投了4次,成绩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19
23
32
28
22
24
28
22
课堂练习
拓展题: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李明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
答:赵刚这4次投掷的距离也不是一次比一次远,投得最远的是第三次。
课堂练习
拓展题: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②赵刚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
答:李明这4次投掷的距离不是一次比一次远,投得最远的是第三次。
课堂练习
拓展题: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③李明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
答:李明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25.5米,第三、四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
(19+23+32+28)÷4=25.5(米)
课堂练习
拓展题: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④赵刚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
答:赵刚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24米,第二、三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
(22+24+28+22)÷4=24(米)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
我还会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板书设计
身高的变化
——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量增减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
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选一选,填一填。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1)比较西安和深圳2014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选用( )。
(2)气象站要了解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选择( )统计图最合适。
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对某商店8-12月份衬衫和羊毛衫两种商品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衬衫的销售高峰在( )月,羊毛衫的销售高峰在( )月。
12
11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一般都是提前一个月进下一个月所需的货,请你设计9月份这两种商品的进货方案。
答:9月份进货的羊毛衫的数量要比衬衫的数量多些,且比上一个月进货量要多很多。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问题。
(1)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答:3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问题。
(2)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答:根据观察可知A城市的最大降水最是170毫米,B城市的最大降水量是150毫米。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届数 9 10 11 12 13 14
中国 61 94 183 137 129 150
韩国 28 93 54 63 65 96
作业布置
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搜集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贴在下面,说说你得到什么信息。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身高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学习内容分析: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学生学均数会进行计算,但是当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所以教科书呈现了“身高的变化”的内容,意图让教师体会到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数据,愿意用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引导学生经历对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多种能力,渗透推理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复式统计表制作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说一说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1:我长高了很多。学生2:我的体重增加了。学生3:我学到的知识不断的增长了。……师:是啊,老师看到你们一天天长大,老师很欣慰。一直伴随我们成长的淘气也长高了。课件出示:师:他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身高情况都整理到统计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现在我们就帮助他来比一比吧。板书课题:身高的变化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获取新知 任务一:制作统计图师:这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课件出示:师:从记录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信息自由说说。师:表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学生1:表中的数据越来越大,但是不好看出淘气身高有什么变化。学生2:还是制成统计图,看起来更加直观。……师:要想直观的反映淘气的身高变化,你觉得应该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呢?学生: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师:你觉得应该如何画这个统计图?它的横轴、纵轴应表示什么?学生:横轴表示年级,纵轴表示身高。师:如何确定纵轴上的数据呢?课件出示:学生1:记录表中的数据最小是115cm,可以把110cm以下的数省略,直接从110cm开始。学生2:每一大格有10小格,所以每一格表示10cm。师:要想在同一幅图中表示出淘气的身高变化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变化,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用实线表示淘气的身高,用虚线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师:为了能清楚的表示两个量,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课件出示图例。师:接下来怎样画折线描述数据?学生自由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根据具体的数据对应横轴、纵轴描点、标数、然后在各点之间连线。现在请根据打开课本63页完成统计图。学生独自完成统计图,师巡视指导,然后展示反馈。 通过书一说,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为后面的画图做准备。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人的必要性。在交流中明确画图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准确画图。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通过制作统计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分析数据师: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1)淘气的身高在_____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_____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2)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一致吗?(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回答:(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候,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2)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3)当然有变化了,三年级之前淘气身高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三年级时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三年级之后身高高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师:根据统计图,我们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那么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本环节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够不仅回答了课本上的问题,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三:估一估师: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厘米,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上初三的身高,分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来说说?学生自由估一估:三年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1厘米,所以三年后淘气的身高大概增加了10厘米,应该是164cm。…… 通过学生的活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试一试 任务四:比较两个班得身高情况师: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伴相互说说,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样比较?学生1: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学生2:还是比比平均身高吧。学生3:可以把数据分段后比较各个身高段人数的情况。……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接下来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 通过交流,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五:用不同的方法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m)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们比较的结论?学生: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展示:甲班的平均身高:(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10=149.6(cm)乙班的平均身高:(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10=149.5(cm)师:还有吗?(1)还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甲班最高的身高是164cm,乙班最高的身高是154cm,164>154,甲班最高的身高比乙班高。(2)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 甲班学生身高数据比较散,差距较大,最高的与最矮的身高相差30cm左右。而乙班学生身高数据集中,差距较小,绝大多数学生的身高差距都在10cm以内。……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比一比,培养学生综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活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迁移运用 任务六:课堂练习基础题: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中国和韩国的金牌数在第( )届亚运会相差最大,在第( )届亚运会相差最小。(2)第9~14届亚运会,( )的金牌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看图回答问题。(1)( )店这7年的平均营业额高。(2)( )店的营业额处于上升趋势,( )店的营业额处于下降趋势。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天气预报。 (1)根据预报填写下表。 (2)记录一个星期的气温,算出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
拓展题:4.在垒球掷远比赛中,李明和赵刚各投了4次,成绩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李明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②赵刚这4次投掷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吗?投得最远的是第几次?③李明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④赵刚这4次投掷垒球距离的平均数是多少米?有哪几次投的距离超过了平均数?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选一选,填一填。(1)比较西安和深圳2014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选用( )。(2)气象站要了解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选择( )统计图最合适。2.对某商店8-12月份衬衫和羊毛衫两种商品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衬衫的销售高峰在( )月,羊毛衫的销售高峰在( )月。(2)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一般都是提前一个月进下一个月所需的货,请你设计9月份这两种商品的进货方案。选做题:1.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问题。 (1)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2)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实践类作业】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搜集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贴在下面,说说你得到什么信息。
板书设计 身高的变化 —— 复式折线统计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据处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数据处理》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三学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指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包括数据的收集,用统计图表、平均数、百分数表达数据。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数据,其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可以呈现和刻画这些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能合理述说数据分析的结论。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呈现相关数据,解释所表达的意义。”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能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在认识及应用统计图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学会分段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合理的预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能收集、整理数据,并描述和分析数据;会设计调查表,并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此外,学生刚刚学习了百分数,认识了扇形,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通过对数据的分组整理,能读懂统计图表所蕴含的信息,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3.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4.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比较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一)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科书通过选择现实情境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还注重让学生结合多个情境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
(二)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为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上。教科书先后呈现了多幅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注重经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数据的分布特征
教科书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着重从引导学生从只关心个别数据逐步过渡到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意识到把一组数据看作一个整体。教科书还通过对比两组相关数据,使学生认识到还要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5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统计与概率 数据处理 扇形统计图 1
统计图的选择 1
身高的情况 1
身高的变化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5.1《扇形统计图》 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任务一:读统计表,说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 任务二:认识扇形统计图 → 任务三: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 1.观察膳食宝塔结构,初步理解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结合笑笑一家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能说出表中百分数的意义,并判断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果。 2.借助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读出扇形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信息,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5.2《统计图的选择》 目标: 能读懂三种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任务一: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任务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 1.在读懂每种统计图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2.交流、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5.3《身高的情况》 目标: 结合身高情况,会填写简单的分组整理的统计表;结合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从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任务一:整理数据 → 任务二:分段整理数据→ 任务三:制作统计图 → 任务四:分析数据 → 1.通过教材呈现的一组较多的原始数据,学会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借助服装的型号体会分段整理数据的作用以及如何填写统计表。 3.经历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身高段的学生数及其差异。 4.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5.4《身高的变化》 目标: 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 任务一:制作统计图 → 任务二:分析数据 → 任务三:估一估 → 任务四:比较两个班的身高情况 → 任务五:用不同的方法比一比 → 1.通过观察与交流统计表,说出获取的信息,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2.根据制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主动进行数据分析,并填写书中的问题。 3.在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推理解释的基础上,预测淘气三年后的身高。 4.通过“可以怎样比较”的讨论,可以按身高数据段的方法进行比较,再看看两班有什么不同。 5.按照各自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然后交流想法和各自获取的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