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课时
5 搭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奇特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小溪,去领略村民们独特的美。
互动课堂
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用文中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2)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为什么需要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话搭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景美、情美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品一品。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 )
人们收工就必须( )
人们赶集就必须( )
人们访友就必须( )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不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搭石的原因
过河不便
搭石对于作者家乡的人们来说,本是一种在平常不过的日常活动,但作者却说,它是家乡一道风景。
默读第2-4自然段,互相说一说,搭石给家乡带来了怎样的风景。
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
从 、 、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摆搭石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生活常态。
如果 唯独 会责备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摆搭石
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摆搭石时的认真细致,表现了老人纯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
表现了摆搭石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走搭石需要先后照应,动作“协调有序”,这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体现。
画面美
声音美
姿态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走搭石
风景二: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将脚步声比喻成轻快的音乐,突出了协调人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显示出了美感。
比喻句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说一说:文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风景三:两人相遇,招手礼让。
风景四: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
从两个“总”体会出,在家乡,互助友爱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面对面的两人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我看到了乡亲们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情感。
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想一想:那一排排搭石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赞搭石
借物喻人,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 、 ”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
和家乡的 。
摆搭石
主题概括
走搭石
无私奉献、纯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
淳朴民风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