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3: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3.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朗读感悟,背诵积累,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悟并小组讨论交流。教学重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言积累展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了静谧的大背景下,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让我们重温一下,配乐,生读。
师:作者所写的景致并不多,但他善于捕捉这些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比翼而飞,同时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那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又会是怎样一派动人的南国风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
2.师: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读词语
师:词语预习的怎么样?玩个小游戏考考大家。
2.写生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对字进行了分类,特别是左右结构的“榕”,塔这两个字,写的不够美观,(出示自主学习单上的错字)。怎么才能写好?生说。师:对照改错再各写一个。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文章内容
(1)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自主学习,谁能结合你的自主学习卡,来填一填?生上前拖拽填空。师:我们把它整理到黑板上。【板贴:榕树静态群鸟动态】
三、大榕树
1.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巴金先生,走近那棵榕树。请同学默读课文的 7、8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全班交流
老师刚才发现,特点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同学们都会填,但是通过哪些部位来写的?怎么写出来的?对大家来说有点难。没关系,接下来大家先来交流,后面的问题随着学习一起解决。
(一)第七自然
1.交流关键词“不可计数”。生交流,带着感受读一读。
2. 这里写榕树的哪个部位,让我们感受它的大呢?交流枝干。作者通过写枝干多,让我们感受到榕树大。又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交流数量多
3.交流根多。
我从“枝上又生根”读出根很多。板书:根多
师:课前大家都查找了有关榕树的资料,谁能简单说说。(学生简单介绍,搜集一下榕树的生长特点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这榕树真不同于我们北方的树。你看!(出图)它的枝干不可计数。一百年来,这些读——枝上又生根......二百年,这些读——枝上又生根......,三百年,这些读——枝上又生根......一年又一年啊,生生不息,无限生长,真是独木成林的奇观啊。你再来读。指名读本段。
4. 师:交流“一部分”树枝...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师:这句话中有个字写的特别妙,哪个字?生交流卧字师:是啊,只是榕树的一部分树枝,作者就感觉它像是一株大树了,可见它有多大啊。这是作者看到这部分树枝时产生的想象。板书:想象。师:瞧,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写枝干多、根多,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把大榕树的大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学生修改自己的表格。
(二)茂盛那么同样是写大榕树,第 8自然段与第 7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根据第 7自然段的学习,再次修改第 8自然段的阅读收获。
生:我读出了榕树茂盛的特点。通过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读出来的。
师:看,榕树的叶子就是这样,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密不透风。这是写榕树的叶子数量多。谁来把这一簇簇密不透风不留缝隙的榕树叶读给大家听。
生:我通过“全部生命力”读出它很茂盛?
生:“明亮地照耀”我觉得叶子很绿师:这又是写——叶子颜色绿。不仅多,而且,绿的发亮,亮的耀眼。你来读。整个自然段
师:瞧,作者又通过写叶子多、绿这两方面来展示榕树茂盛的静态美。师:可是,孩子们,作者还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颤动是一个动词,是绿叶上真的有东西在动吗?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想象。板书:想象
师:绿色就是生命的象征,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的鲜亮绿的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个自然段作者写了榕树叶数量多和颜色绿,还加上了作者的想象,这是大部分同学没发现的,补充到学习单上。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两个段落集中写大榕树的静态美。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从数量和颜色两个方面再加上作者的想象,就把它大而茂盛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谁能把这样的大榕树读给大家听?初次到鸟的天堂,作者被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深深的吸引了。你再来读。配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写在巴金笔下,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一起读,能背诵的可以试着背一下。
四、随堂练习
1.这堂课上到这里,大家收获如何?考考大家。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榕树高塔不可计数应接不暇。写完请用坐姿告诉我。对照,全对的举手。出错的,再写一遍。这是本课的生词,你觉得难写的可以写一写。阅读大闯关。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品读《南湖的雪》和《荷塘月色》片段,完成表格。
学生交流
生:我从银条、银球、像北极熊、白色大象感受到雪后的公园是个银色的世界。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生:写了杨树等树木落满雪的样子。师:我听出来了,作者是通过写不同树木,雪后不同的样子来写这是个银色的世界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呢?
生:静态描写还有吗?大家关注这一句,像......,像......,这又是写什么?生:作者的想象。继续交流《荷塘月色》片段
五、总结
你看,我们不仅学会了抓关键词句体会事物特点,感受静态美,还弄懂了作者是怎样把静态美表达清楚的。那么,作者巴金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怎样的场面,他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