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时间: 2023年 月 日 总第 时
教学内容 认识米和用米量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探究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1米长的绳子(若干根),5米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学习单等。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教室的黑板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一量 指名学生拿自己的学生尺在黑板上量。 二、实践体验,认识1米 1.认识米尺。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也就是长度是1米的尺子。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就快多了。来,咱们一起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学生观察。师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 2.感受1米的长度。(1)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师:(出示米尺)我刚刚用的这把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请同学们张开双臂,比画比画,感受1米有多长。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2)在身高中感受1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后,再指名学生进行测量。师: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 你的身高是超过1米,还是不到1米 同桌之间互相判断。 (3)在生活中感受1米。师: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课件出示学习单。 师:同学们,拿出我刚才发给你们的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完成学习单。 学生拿出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用20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尺子测量1米长的绳子,教师巡视并进行适时指导。师:你们量了几次? 2.验证并总结。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米尺上的刻度,验证上面的关系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发现米尺和学生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认识到米尺上的1厘米和学生尺上的1厘米一样长。再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从而验证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小结:米可以用“m”表示,所以1米=100厘米,也可以写成1m=100cm。 四、动手操作,用米尺量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根绳子,请两名同学互相配合,把这根绳子慢慢拉开。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绳子的长度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听清楚要求了吗?请注意,开始! 学生活动。师:绳子拉开的部分有1米吗?请一名同学用米尺检验一下。(学生检验)师:游戏继续,请两名同学继续拉绳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在你们觉得拉开的绳子有2米的时候喊停。开始! 学生活动。师:现在拉出的绳子有多长呢 谁会用尺子来测量一下 其他同学观察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继续拉长,请在你们觉得拉开的绳子有3米的时候喊停。 师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刻度0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完善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五、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1.操作性练习。 (1)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同学们感兴趣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与宽、讲台台面的长与宽、门的高度、教室的长与宽等。(2)活动后交流。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粉笔的长度,用什么工具?测量门的高度呢 为什么同样是测量物体的长度却用不同的工具呢?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小结:测量不同的物体,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尺量比较方便。 2.课件出示习题。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不仅认识了“米”,还学会了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动手做、动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板 书 设 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1m=100cm
教学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