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21: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带上她的眼睛
——七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春暖花开,正是旅游的大好时光。如果让你去旅游度假,你会带上些什么呢?美食?书籍?大家有没有想过带上一双眼睛去旅游呢?今天,我们就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一起,带上一双“眼睛”去草原旅游度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把握故事内容,理清本文脉络。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体会本文构思之妙。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些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或文章,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常用的重要方法。
2.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知识讲解
刘慈欣,祖籍河南罗山,在山西阳泉长大,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2019年,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作者简介
预习检查
1.给下面句子中黄色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 )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1)我要去 ( )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zhuì
蒙眬
(4)在闲xiá( )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3)我睡眼ménglóng( )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预习检查
(5)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 )的蔚蓝色的地球。
(6)炽( )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lǒng( )起来。

(7)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 ( )热的控制舱。
chì

(8)(我)听到了她 yín ( )唱的《月光》。
shè
mēn
预习检查
2.正确书写下面句子中黄色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2)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1)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期:约定时日。
(3)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浏览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1.看到《带上她的眼睛》这个题目,你脑海中会浮现哪些问题呢?
“眼睛”怎么能被带走?
“她”是谁?
“谁”带上她的眼睛? ……
“为什么”带上她的眼睛?
“带上她的眼睛”干什么?
2. 带着这些问题浏览课文,勾画出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我”带着她的眼睛最后一次欣赏地面美景,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
浏览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
3.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段),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4段),发展,“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25~45段),高潮,“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船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46~47段),结局,“我”挂念小姑娘,带着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这篇小说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而荣获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而且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悬念”、“伏笔”及“照应”之处,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想。
知识讲解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或对人物的处境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胜效果的一种手法。
伏笔, 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 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悬念与伏笔的区别
1.从用墨上看: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悬念则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用墨多少。
2.从形态上看:伏笔贵在“伏”,通常较隐蔽,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作者为了达到引起读者注意的目的,往往把悬念放在显著的位置,大肆渲染。
3.从作用上看: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使文章“前后呼应,情节合理”;悬念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紧张和期待,以求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起伏。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悬念一:“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旁批:层层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悬念二:“她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悬念三:“她对世界的感情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悬念四:“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旁批:一个年轻的生命,却要终老在封闭的地心,让人同情又肃然起敬。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
小姑娘越年轻,这个故事的悲剧意味越浓重,她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也就越崇高和伟大。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伏笔:“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照应:“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旁批:是第一,也是唯一。孤寂和封闭,常人无法忍受,她却坦然接受。这种在绝境在中生存下去的勇气,震撼人心。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落日六号’仿佛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
旁批:大自然的严酷与人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在惨烈的极端环境中,突显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 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 连空间都没有……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旁批: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跳读课文,体会构思之妙
这就是文章的构思之妙,作者巧妙运用悬念、伏笔和照应,轻易地操控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谜团揭开后,人们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课堂小结
我们在作者的悬念和伏笔中,一步一步地揭开了“落日六号”失事的真相,看到了小姑娘身陷地心永无获救希望的艰难处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在那个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中继续工作呢?下节课我们就走近小姑娘,探寻小姑娘的性格品质。
1.抄写、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课堂作业
2.查资料,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同 学 们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