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6: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百合花》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跟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扭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砝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没有重点去叙写战争,而是通过描写包扎所里担架员、救护人员、普通妇女,特别是新媳妇不停地救护伤员的场面,来反映战争的残酷。
B.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
C.选文中有两处写到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处表现了她认出通讯员时的惊讶,第二处表现了她听到通讯员的事迹时的震惊与悲痛。
D.“我”无意中摸到两个干硬的馒头,想到了先前通讯员留下馒头给“我”开饭的情景,睹物思人,表达出“我”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痛惜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故乡过中秋节的美好画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员的牺牲更加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B.作者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通过“我”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C.作者反复通过“一针一针地”缝通讯员衣肩上那个破洞的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悔恨自己没能早点补上那个破洞,也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敬佩和尊重。
D.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塑造了通讯员在危急关头,为了保护战友,毫不犹豫地扑向手榴弹而英勇牺牲的高大形象,表现了他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4.结尾处,“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再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简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蓝羽鸟
贾志红
①我曾经站在布古尼的街头,在一块很大的牌子上识别一堆法语单词。牌子是马里国家公路局竖起的,写着这条始于布古尼终于锡加索的待修公路的出资方、建设方、监理方等信息。建设方写着我们总公司的名称。在内部我们被称作二〇八,它是这条路的长度,也是这条路的简称,还是一群人被喊了四年的集体姓名。
②老何从首都巴马科的机场接我来工地,三菱越野车一进入布古尼,老何就说,到了我们的路上了。这片土地上,除了工程设备,什么都不是我们的,天空、原野以及天空之下、原野之上的一切都不是我们的,但我们依然用“我们的路”来称呼它。他指着路边的大牌子说,这是起点。我第一次站在二〇八公路上。这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窄的路,路原本是宽的,因为老旧,路面的沥青掉落,露出红土路基。路基塌陷,荒草丛生。曾经宽阔的公路在时间碾压下日渐细弱,很多路段只剩路心还遗留有沥青的痕迹。西非原野上,一条路正慢慢归于原野。
③其实我们的路并不经过市区,只是从布古尼擦边而过。布古尼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在于它的仪式感,在于那块立于起点的牌子。我曾对着起点牌拍过无数照片,旱季的时候,雨季的时候……时间如走马的灯,各种人物在相同的背景下留下不同的影像。考察的、慰问的、检查的,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测量工程师小段,给我看他刚到工地的第一张照片,他俊朗、白皙,背后的牌子也是新的,还没有经过严酷的日晒雨淋,白色的底和蓝色的字散发着新油漆的光泽。那时非洲的蓝天和太阳对小段来说也是新的。几个月以后,我们路过这块牌子,小段再次站在牌子下,旁边跟着几个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他们并排站在一起,一样的白色工装体恤衫,一样剃着光头,我几乎看不出他们肤色的差别,他们眯着眼,对着我的镜头笑,露出同样雪白耀眼的牙齿。
④平日里,试验室的技术员蕾拉姑娘走路的样子轻盈得像一朵云,白大褂飘来荡去。她是工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在法语之外还会英语。她还是我见过的本地姑娘中唯一不穿民族服饰的,那些花花绿绿的裙子与她无缘,她永远穿得像个白领员工,工作服白大褂内是深色长裤、白色衬衣或是条纹衬衣,手里也总是拿着一沓子试验单或是一本书。
⑤李工和试验室的工人们忙着做红土的各项检测。试验仪器从国内空运来的时候,李工高兴坏了,这是他第一次在非洲拥有自己的试验室。他拿着清单,边念边指挥工人摆放:土工电动击实仪放这里,脱模器、压碎试验器靠墙放,分析天平、净水天平,嗨嗨,你们动作轻些。
⑥工期的头两年,二〇八公路进行全线的土方施工。总工程师老麦说,需要八十万方土。找土,找红土,找干湿度恰好的红土,老何说过这是整个二〇八的头等大事。二〇八公里的线路,80万方的红土需求量,至少要有不低于10个大型土场,且分布均匀。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人力物力成本最小化。作为二〇八项目中方总负责,老何难掩痛心,我们得节约、节约、再节约。这句话是老何大会小会上的开场白,又是结束语,他常常把桌子拍得啪啪响,唾沫星子四溅。
⑦无边的原野,找土的人是一群有目标的蚂蚁,以二〇八公路的某一个点为中心,以20公里为半径,散开,再聚拢,带着收获或者烈日下的空茫。他们真想像蚂蚁一样遁入地下啊,地下一定有一个红土丰美的世界。那段时期,人人眼里只有红土,人人都像建造家园的蚂蚁一样,用触须去探寻红土的气息。
⑧我在某一天迷了路。从植被来看,似乎是我从未走过的路,我硬着头皮沿着这条小路继续走,它像一条布带牵扯着我,将我引入一片林子,而后它就悄悄地松了手。林子起初稀疏,有显著的人的脚印、牛的蹄印。可是,林子越来越幽深,人的脚印、牛的蹄印都被一只神秘的手拂去痕迹,这只手又把形状各异的花摆放在不知名的植物上,或绚丽或幽香。我在林子里边快步穿行边紧张地竖起耳朵,鸟雀飞过,树枝颤抖。我依然不辨方向,在开阔之地我就是路痴,在没有路的林子里更是茫然无措。
⑨像许多童话故事一样,一个精灵出现了,那是一只长尾鸟,披着蓝色的羽衣,鸣叫着,在树枝间低飞、跳跃。它的声音悦耳、镇静。它时隐时现,始终不靠近我也不远离我。结果,什么危险也没有发生,林子静谧而安详,它善待了我这个闯入者,又平安地把我送出。我循着树木缝隙间的光芒往边缘走,最后终于钻出林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我回到了阳光之下,猛然而现的阳光刺得我眯着眼,提醒我已重返现实世界。
⑩童话似乎落幕了,长尾蓝羽鸟不知去向。
但是,且慢啊,另一幕童话背景在这里已安放多时,一座巨大的蚂蚁世界展现在我眼前。我依然眯着眼,以适应阳光的强烈,也便于更细致地打量这座蚂蚁的城市。它们由错落有致的无数城堡组成,最高的一人多高,挺拔如孩童世界的摩天大楼。每座高楼,布满针眼般大小的蚁穴。建筑精致而牢固,像喀斯特地貌的山峰,也像丹霞地貌的土林,但它们只是蚂蚁的城堡世界,是无数蚂蚁一口一口衔土而建。而建筑材料是细润且色泽极佳的上好红土,我当然认识,二〇八的每一个人都认识质地优良的红土,那是氧化铁的颗粒在阳光下泛出的最动人的颜色。蚂蚁们的触须就是最精密的试验仪器。结果顺理成章,各项检测数据符合要求。红土铺在我们的路上了,铺在一条正在长宽的路上。
这段迷路的经历像一个传奇被广为传播,长尾蓝羽鸟也在传播中被描绘成了神鸟。同事们在一遍遍的讲述中不断添枝加叶,童话故事越发完美,他们的嘴巴像一支支画笔,那只鸟被描绘得愈发美丽,羽毛更加丰满,蓝得如绸缎、蓝得如天幕,根根闪烁着神性的光芒。
雨季将要结束,天空中的云朵越来越少,它们去了远方,在另一片干涸的土地上酝酿雨水,播撒慈悲。蕾拉辞职了,赴法国读书。离开的那天她哭了,拥抱每一个人,而后像云朵一样飘向她的远方。她没有攒够学费,但她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资助。
我想,蕾拉姑娘,一定也看见了一只长尾蓝羽鸟吧。
5.结合文本,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6.第③段提到“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那么作者为什么挑选出工程师小段两次和起点牌的合影进行描写?请从选材的角度加以分析。
7.第②、⑥两段画线部分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8.象征物的使用往往能够增强叙事性作品的艺术效果,请以本文的“蓝羽鸟”与《百合花》中的“百合花”为例加以赏析。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疫情之下,健康码的后台服务器是永不停歇的大脑,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健康码背后包括四大数据: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行程数据和由卫健疾控部门提供的就诊信息。过去,中高风险区域往往以城市为单位,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人数多,范围广。但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 ① 。
“时空伴随”主要靠手机信令来定位。它的规则是,在方圆800米的范围内,与风险人员的手机信令共同停留大约10分钟时间,就会被判定可能会有接触,会被标记为风险人员的时空伴随人员。时空伴随人员的计算不属于地方,由国家工信部信管局牵头,几大运营商根据基站和信号进行综合定位,这需要更多的算力。最终的目的是 ② ,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
在大多数地方,除了要亮健康码, ③ 。行程卡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判断人14天内的行程,如果有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区,城市名称上会用星号来标识。疫情之下,健康码给人员流动提供了保障,让人们能安心复工和通行于公共场所。
12.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蹉跎了如黄金般的青春岁月,我感觉对不起自己。
B.自恃才高的人,总以为自己大材小用。
C.流星燃烧自己,只为瞬间升华,它从未流泪。
D.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1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①用“脸发白”“狠狠”神态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卫生员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举动的不满和气愤;
②“劈手”“夺”“瞪”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果断、坚毅、不容商量,表达出她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4.①彰显线索作用,本文就是以“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由“被子”作结,完成故事叙写。
②揭示了“百合花”的象征义——纯洁与感情,通讯员和新媳妇是百合花的化身,突出了战争中的人性的美好。
③升华了主题。新媳妇为通讯员盖上被子的举动,暗示军民融为一体,既写出了人民军队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又表现了人民对革命的理解和对英雄的敬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错误,担架员是在苛责自我,他们并没有过失。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作者采用正面描写”错误。是通过别人的讲述来塑造通讯员形象的,属于侧面描写。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这是一句关于新媳妇的描写,语境是“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这一描写出现在通讯员牺牲后,他身上盖着新媳妇自己的百合花新被子。“脸发白”“狠狠”属于神态描写,是卫生员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时,新媳妇不满和气氛的表现;
“劈手夺过被子”“瞪了他们一眼”连用了三个动词,坚决果断的行为,体现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心情。不管是对卫生员的不满、气氛,还是夺被子时的坚决果断,都反映出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痛心,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结构看,文章题目是“百合花”,“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再次出现在文章结尾处,“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串联了全文,是文章的重要线索;
从塑造形象看,由结尾处“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可知,小说以“百合花”连结通讯员和新媳妇,歌颂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美好而纯洁的情谊,“百合花”成为纯洁与感情的象征;
从表现主题看,“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小说结尾处,年轻的通讯员为救护伤员牺牲,而新媳妇把自己珍爱的绣着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改在通讯员身上,小说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彰显了军民之间真挚的感情,也充满了对勇于牺牲精神的敬意。
5.示例:高度的简化,从物到人的信息都减缩在一个数字“二〇八”里,抹去了路的破旧不堪、重建工作的艰难以及建设者的色彩。平实的叙述,却让抹去的一切徐徐展开。放在开头,引出下文;全景式描写,引起阅读兴趣。从句式结构看,把路与人联系在一起,为下文讲述建路人的故事做下铺垫。 6.示例:极具典型性,用个人的变化表现二〇八所有中国员工群像。身份的典型:小段是测量工程师,是现场修路的重要建设者。外貌的变化具有代表性:从刚到工地的俊朗、白皙,到几个月后变成黑皮肤、白牙齿、光头的跨度极大的外貌改变,表现出中国建设者在艰苦的援建工程中吃苦耐劳、不惧艰辛的精神风貌。第二张合影是典型场景:前一张照片只有小段一人,第二张照片小段带领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也表现出中国工程师愿意向落后的西非地区传授技术的开阔胸怀。 7.示例:第②段用优美、抒情的书面语描写“我”初见二〇八公路时它的残破不堪,表现出当地的贫穷落后。第⑥段用诙谐、调侃的口头语刻画二〇八中国建设者面临的多种困难时的言行,表现出建设者一定会克服困难的精神信念。语言的节奏也不同,前者舒缓,后者快速有力。 8.示例:作为象征物都凝聚了丰富的内涵:“蓝羽鸟”能引领“我”走出荒林,既表现出西非大草原神奇的自然力量,又是二〇八建设者解决难题的坚定信念的象征,人生道路的新拓展还在继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自然的伟力善待人类。“百合花”,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村新妇借给小战士的被子上的图案,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无暇的情感。
对文本主旨都有“点睛”作用:《蓝羽鸟》作为叙事性散文,情感寄寓于琐碎、平凡的建路过程中,《百合花》作为小说,情感寄寓于美好军民故事和残酷的战争情节中,“蓝羽鸟”和“百合花”以自身鲜亮的色彩,将文本表达丰富情感从暗色调的叙事中提领出来,给予阅读者以鲜活生动的情感触动,起到点睛的作用。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在内容上,画线句中,“这条路的长度”“这条路的简称”“一群人被喊了四年的集体姓名”这系列含义丰富的内容,都被统一简化为一个“二〇八”的代号。但根据后文“这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窄的路,路原本是宽的,因为老旧,路面的沥青掉落,露出红土路基。路基塌陷,荒草丛生。曾经宽阔的公路在时间碾压下日渐细弱,很多路段只剩路心还遗留有沥青的痕迹。西非原野上,一条路正慢慢归于原野”“我曾对着起点牌拍过无数照片,旱季的时候,雨季的时候……时间如走马的灯,各种人物在相同的背景下留下不同的影像。考察的、慰问的、检查的,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可知,其实这一个简单的代号里包含了路的破旧不堪、重建工作的艰难以及建设者的色彩。因此,画线句高度的简化,从物到人的信息都减缩在一个数字“二〇八”里,抹去了路的破旧不堪、重建工作的艰难以及建设者的色彩。平实的叙述,却让抹去的一切徐徐展开。
在结构上,画线句位于全文首段,且第一次出现“二〇八”这个概念,因此这句话是放在开头,引出下文;且在文章开头的全景式描写,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后文内容可知,作者在全文描写的重点并非是“二〇八”公路本身,而是建造这条公路的一批批建设者。因此,从句式结构看,画线句把路与人联系在一起,为下文讲述建路人的故事做下铺垫。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从选择群像和个像来说,群像可以全面展现人物的形象,却不利于具体、深入地去展现形象特点,因此作者在说“同事们几乎都和这块牌子合过影”后,又挑选出工程师小段来展现具体描写,这极具典型性,可以用个人的变化表现二〇八所有中国员工群像。
根据原文“时间如走马的灯,各种人物在相同的背景下留下不同的影像。考察的、慰问的、检查的,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可知,在这里合影的人,可能是长期建设的同事,也可能是走马看花的考察团、慰问团等,而小段作为“工程师”,是为数不多的亲身参与到公路长期具体建设的人员之一,因此用他作为描写代表,具有身份的典型性。
作者在描写小段时,着重描写了他两次拍照的外貌变化,第一次是“他俊朗、白皙,背后的牌子也是新的,还没有经过严酷的日晒雨淋,白色的底和蓝色的字散发着新油漆的光泽。那时非洲的蓝天和太阳对小段来说也是新的”,而第二次是“小段再次站在牌子下,旁边跟着几个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他们并排站在一起,一样的白色工装体恤衫,一样剃着光头,我几乎看不出他们肤色的差别,他们眯着眼,对着我的镜头笑,露出同样雪白耀眼的牙齿”。从刚到工地的俊朗、白皙,到几个月后变成黑皮肤、白牙齿、光头,几个月时间跨度极大的外貌改变,表现出中国建设者在艰苦的援建工程中吃苦耐劳、不惧艰辛的精神风貌。
作者在描写小段的两次拍照时,除了描写小段个人的外貌表现,在第二次拍照时还描写了“旁边跟着几个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他们并排站在一起,一样的白色工装体恤衫,一样剃着光头,我几乎看不出他们肤色的差别”。前一张照片只有小段一人,第二张照片小段带领向他学习测量技术的本地工人,由此可知中国工程师愿意向落后的西非地区传授技术的开阔胸怀。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第②段画线句中,作者细致描写路的这种状态:“坑洼不平的窄窄的”“因为老旧,路面的沥青掉落,露出红土路基”“路基塌陷,荒草丛生”“在时间碾压下日渐细弱”“只剩路心还遗留有沥青的痕迹”。并在最后,以“一条路正慢慢归于原野”这样一句极富诗意的语句结束,描述公路的破落、消失。在这里,作者用优美、抒情的书面语描写“我”初见二〇八公路时它的残破不堪,表现出当地的贫穷落后。而这样优美、抒情的语句,在语言节奏上也就较为舒缓。
第⑥段画线句中,作者抓住老何的口头禅“我们得节约、节约、再节约”作为对他语言描写的重点,而对他的行动描写,则以“他常常把桌子拍得啪啪响,唾沫星子四溅”这一极富漫画色彩的幽默言行,展现了老何面临各项资源不足时坚持节约、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由此可知,该段画线句作者用诙谐、调侃的口头语刻画二〇八中国建设者面临的多种困难时的言行,表现出建设者一定会克服困难的精神信念。而这样幽默、调侃的语句,在语言节奏上也就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加快速度。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本文中,根据原文“我依然不辨方向,在开阔之地我就是路痴,在没有路的林子里更是茫然无措”“结果,什么危险也没有发生,林子静谧而安详,它善待了我这个闯入者,又平安地把我送出”“红土铺在我们的路上了,铺在一条正在长宽的路上”“这段迷路的经历像一个传奇被广为传播,长尾蓝羽鸟也在传播中被描绘成了神鸟”可知,对“我”和“二〇八”公路的建设者们而言,“蓝羽鸟”帮助“我”走出迷路困境,找到红土,通过它,既表现出西非大草原神奇的自然力量,又是二〇八建设者解决难题的坚定信念的象征。而根据文章结尾“我想,蕾拉姑娘,一定也看见了一只长尾蓝羽鸟吧”可知,作者还以“蓝羽鸟”为象征,说明人生道路的新拓展还在继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自然的伟力善待人类。
茹志鹃的《百合花》在“借被”“献被”这两个情节中,小说通过新媳妇对百合花被处置过程的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
在主旨刻画上,本文前文修建“二〇八”的一切琐碎、平凡的灰暗经历,都在遇见“蓝羽鸟”之后变得不一样了。比如修路不仅仅是艰苦困难的工作,还会有“这段迷路的经历像一个传奇被广为传播,长尾蓝羽鸟也在传播中被描绘成了神鸟。同事们在一遍遍的讲述中不断添枝加叶,童话故事越发完美”这样的传奇故事。因此,“蓝羽鸟”以自身鲜亮的色彩,将文本表达丰富情感从暗色调的叙事中提领出来,给予阅读者以鲜活生动的情感触动,起到点睛的作用。
而茹志鹃的《百合花》中,故事所描写的本是一场惨烈的战争而引发的悲剧,而作者却以百合花这样一种鲜明的、纯洁的意象为象征,寓意着以新媳妇和通讯员为代表的军民之间开着一朵纯洁的花,表现了军民之间纯洁的感情。
9.D 10.A 11.C
【解析】9.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还要仔细分析语境。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因为对象为恐龙,因此用难以置信符合语境。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此处修饰语是“地球上的”,用芸芸众生符合语境。
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此处应该是渺小的意思,因此选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此处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显然是不堪重负。
故选D。
10.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
本题,由第一段可知,共谈了五次物种大灭绝,因为考虑连贯性原则,应该接“这五次五种大灭绝”。
故选A。
11.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
本题,画线句主要缺少主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排除A、D;B项,“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是“地球”,这样没有强调出是“数量庞大的人口”造成了生态压力,与前后句子不连贯。
故选C。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12.B 13.①风险范围进一步缩小
②减少防疫扩大化
③还需要亮出行程卡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中的“自己”是泛指人称代词。
A.选项中的“自己”是特指,指代“我”。
B.选项中的“自己”是泛指人称代词。
C.选项中的“自己”是特指,指代“流星”。
D.选项中的“自己”是特指,指代“钟扬”。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本句属于照应句。根据空前“但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可知,“但”,表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造成的结果相反;“通信管理局将……悉数推送来”中“悉数”表明需要判定的范围非常广;“时空伴随”意在强调“伴随的”时空,风险的范围缩小,故可填“风险范围进一步缩小”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本句属于总结句。具体应填“时空伴随”规则的最终目的。根据“将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可以推断,这一目的应为“减少防疫扩大”,故可填写“减少防疫扩大化”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本句属于照应句,本句的作用为承上启下。首先根据“除了要亮健康码”可以确定句式的表述为“还需要……”,根据后文“行程卡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确定内容为“行程卡”,故可填写“还需要亮出行程卡”之类的句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