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基因的本质及表达专项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基因的本质及表达专项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08: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学试卷2023年09月23日 基因的本质及表达
一、单选题
1.(2017高一下·宝安期中)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没有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相互混杂 D.环境影响
2.(2019高三上·长春月考)果蝇有光滑眼(A)和粗糙眼(a),翅型有普通翅(B)和外展翅(b),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B精子不能发育。现有两纯种果蝇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方式
C.F2中光滑眼普通翅,光滑眼外展翅,粗糙眼普通翅可能为5,3,3
D.若两对基因不能独立遗传,则F1形成配子时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3.(2020高一下·重庆期中)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1/3 B.2/3 C.1/2 D.3/4
4.(2022高一下·吉林期中)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基因型为aaB____的植株下部雌花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顶部雄花序转 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育种工 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为亲本,杂交后得到如表所示结果。那么,他们选择的杂交亲本是 (  )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830 835 1702
A.♂AABBX♀aabb B.♂aaBbX♀Aabb
C.♂AaBbX♀AaBb D.♂aabbX♀AaBb
5.(2017高三上·哈尔滨月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 B. C. D.
6.(2022高一下·渭滨期末)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合成物质X和Y途径如图所示,基因A、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体内没有物质X和Y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C.该图可以说明生物的某些性状受到两对基因的控制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能合成物质Y的个体占3/16
7.(2020高一下·宜宾期末)下列关于杂交、自交、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测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B.测交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自交和测交都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D.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杂交
8.(2017高二下·山东开学考)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B.F1白花的后代出现了黄花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
D.F2中,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比是1:3
9.(2019高二上·合肥开学考)豌豆茎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组中,能判断其显隐性关系的一组是(  )
A.高茎×高茎,后代:301高茎+110矮茎
B.高茎×高茎,后代:全是高茎
C.高茎×矮茎,后代:103高茎+101矮茎
D.矮茎×矮茎,后代:全是矮茎
10.(2016高一下·建湖期中)关于纯合子、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C.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两纯合子异花传粉,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11.(2023高一下·黄冈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含非糯性基因的花粉和籽粒所含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只含糯性基因的花粉和籽粒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呈橙红色。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所得的F1自交,收集F1花粉和F2籽粒,分别滴加碘液并观察、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花粉需要借助显微镜,而籽粒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B.观察、统计得到的蓝黑色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是1∶1
C.观察、统计得到的蓝黑色和橙红色籽粒的比例是3∶l
D.若用碘液进一步处理全部F2的花粉,则蓝黑色∶橙红色=5∶3
12.(2017高一下·鄂尔多斯期中)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的比例 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13.(2016高二上·邯郸开学考)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预测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 B. C. D.
14.(2021·海南)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
B.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C.对实验材料和相对性状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D.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15.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色盲,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确的是(  )
A.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不确定 D.卵细胞、不确定、精子
16.(2018高三上·长春期末)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红花×红花 红花:白花=14:1
乙组 红花×白花 红花:白花=7:1
丙组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
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为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
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
D.甲组和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
17.(2020·海南模拟)人类斑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男性只要携带一个斑秃基因(A)就表现斑秃,而女性只有显性纯合子(AA)才表现斑秃。某家庭有关斑秃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4的基因型是Aa
B.Ⅱ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C.Ⅲ1非斑秃的概率是1/2
D.Ⅱ2和Ⅱ3再生一个斑秃儿子的概率是1/4
18.(2022高三上·河南期末)外显率指的是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现型的比率。图甲为某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研究人员对该家系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结果如图乙。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由Ⅱ-2个体可知,该病的外显率不为100%
C.Ⅱ-3与I-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若该病的外显率为90%,则Ⅱ-1与Ⅱ-2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概率为11/20
19.(2018高三上·长春开学考)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20.现有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①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色盲,其父正常;②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③若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则①②③中此染色体变异分别发生在什么生殖细胞中(  )
A.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不确定 D.精子、不确定、精子
21.(2023高一下·长春月考)人类ABO血型系统有四种血型、共六种基因型,现列表如表所示;一位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的女人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为B型,且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此妇人生了四个小孩,这4个小孩中第二个丈夫的孩子是(  )
表现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男孩、O型血、色盲 B.女性、A型血、色盲
C.女性、O型血、色盲 D.女性、B型血、色觉正常
22.(2021高一下·龙泉驿期末)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WW受精卵不能发育。母鸡受到某些特殊外界因素的影响能逐渐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B.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后,性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
C.性反转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雌:雄=2:1
D.性反转公鸡的体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两条W染色体
23.(2022高一下·仙桃月考)长顺绿壳蛋鸡(性别决定方式ZW型)是贵州山区一项宝贵资源。为了探讨绿壳蛋鸡胫色的基因遗传规律和胫色鉴别雌雄的可行性,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据杂交一结果无法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B.据杂交二结果可判断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C.据杂交二结果可判断浅色胫为隐性性状
D.杂交二结果说明可用胫色鉴别雌雄
24.(2022高三上·河西期中)金鱼的尾型种类较多,均为野生单尾红鲫的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双尾、三尾两种变异类型。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将红蝶尾(双尾)、红土佐(三尾)与正常单尾红鲫杂交,单尾与双尾的杂交子一代中,单尾比例为94%,单尾和三尾的杂交子代中,后代均是单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双尾、三尾均是单尾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的结果,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B.金鱼的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说明相对性状不一定成对出现
C.控制金鱼尾型的复等位基因至少有3个,金鱼个体中含有一种或两种尾型基因
D.与双尾以及三尾杂交的单尾红鲫中杂合子的比例不同,前者的比例为6%
25.(2023高一下·安宁期中)先天性夜盲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是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夜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
B.8号一定为杂合子
C.13号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孩子患先天性夜盲的概率为1/4
D.14号个体的先天性夜盲基因一定来自于4号
二、综合题
26.(2019高二上·夏河期末)请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完成下列填空:
(1)孟德尔做了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后,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时,认为:①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可以自由组合;②受精时,   是随机的。
(2)孟德尔设计的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是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是   。
(3)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减数第   次分裂的   期,   染色体上的   基因自由组合。
(4)萨顿利用   方法提出了   的假说,而摩尔根运用   方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27.(2019·江西模拟)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摩尔根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的雌雄交配,F2雌蝇全为红眼,雄蝇1/2为红眼,1/2为白眼,对于这种实验现象,摩尔根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做出的主要解释是   ,后来又通过   进一步验证这些解释。
(2)图1是某红眼短硬毛雌果蝇的一条X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的示意图,研究表明.在该果蝇体内,白眼基因不表达、短硬毛基因不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原因分别是   、   。
(3)与图1相比,图2中的染色体发生了   ,使基因的   发生了改变。
(4)长翅和小翅是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用A、a表示。现用纯合长翅雄蝇和纯合小翅雌蝇进行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所得F2为:翅雌蝇∶长翅雄蝇∶小翅雌蝇∶小翅雄蝇=1∶1∶1∶1,则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判断的理由是   。
28.(2015高一下·阳江期中)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   .
(2)甲的基因型是   ,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丁的基因型是   .
(3)F1形成的配子有   种,分别是   .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比例是   .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   .
29.(2019高三上·南岸开学考)提高豌豆(二倍体)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培育抗病新品种。已知豌豆抗病与感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抗病为显性性状,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B存在时,抗病豌豆会失去抗病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题可知,感病豌豆的基因型有   种。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抗病豌豆的幼苗得到植株甲,将植株甲与纯合抗病豌豆杂交,有人认为后代是不可育的,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
(2)对某纯合抗病豌豆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某精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到了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类型用基因组成表示)。
(3)若某纯合抗病豌豆自交,子代出现感病豌豆,将该感病豌豆自交,若出现感病豌豆:抗病豌豆=   ,则说明该感病豌豆是由基因突变所致(仅考虑一个基因发生突变)。
(4)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豌豆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F2 ,让F2中的感病豌豆自交,收获豌豆植株上的种子,将种子种植后表现抗病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30.(2021高一下·成都期末)
(1)如图为某生物(2n)细胞分裂柱形图,其中有-一种柱形表示细胞数,且分裂顺序为A→B→C→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图中a、b、c、d分别表示   、   、   、   。
Ⅱ.根据B→C过程可以判断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
Ⅲ.图中四个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图中字母)。
(2)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A、a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就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A对a完全显性。假设含有基因a的精子不育,回答下列问题:
Ⅰ.雄性果蝇的表现型有   种,雌性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Ⅱ.一只雄性果蝇与一只雌性果蝇多次交配,子代只有雄性果蝇,则亲代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玉米是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既能自交也能杂交,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说明非甜玉米对甜玉米为显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答案】B
【解析】【解答】A.仅根据题意得出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也可能出现四种表现型,A正确;
B.亲本组合只能有一种组合AAbb与aaBB,不存在AABB与aabb组合,因AB精子无法受精,B错误;
C.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F1相互交配,因AB精子无法受精,所以产生的精子数目Ab:aB:ab=1:1:1,而卵细胞有四种AB:Ab:aB:ab=1:1:1:1,故F2中光滑眼普通翅:光滑眼外展翅:粗糙眼普通翅为5:3:3,C正确;
D.若两对基因不能独立遗传,而F2产生了四种表现型,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答案】D
【解析】【解答】由分析假设双亲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为1/4AA(30岁左右死亡,即活不到50岁)、1/2Aa(能活到50岁)、1/4aa(正常,即也能活到50岁甚至更长),故再生一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应是1/2+1/4=3/4,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双亲为杂合子。
4.【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 1:2:1,而亲本为♂AABB×♀aabb的子代全为正常株,A项错误;所以亲本应为♂aaBb×♀Aabb,B项正确;♂AaBb×♀AaBb的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9:4: 3,C项错误;aabb只能为雌株,不能为雄株,D项错误。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5.【答案】B
【解析】【解答】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A错误;
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B正确;
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C错误;
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D错误.
故选:B.
【分析】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控制性状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杂合,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与dd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6.【答案】D
【解析】【解答】A、基因型aaBB,没有基因A,无法合成物质X,没有物质X也是无法形成物质Y,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是由两对等位基因组成,分别为Aa和BB,它们是独立遗传的,Aa自交后代产生两种表现型,比例是3:1,;而BB自交后只有一种表现型,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B正确;
C、由图示可知,某些物质的形成需要两对基因共同控制,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能合成物质Y的基因型为A_B_,其概率为9/16,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7.【答案】D
【解析】【解答】A、测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即与隐性纯合子杂交,A正确;
B、测交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B正确;
C、根据自交出现3∶1和测交出现1∶1的结果,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
D、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自交,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过程③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花是显性性状,黄花是隐性性状,A正确;
B、F1白花的后代出现了黄花和白花,其中黄花是性状分离的结果,B正确;
C、F1中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为杂合体,基因型是Aa,C正确;
D、亲本中白花为杂合子,因此F1中白花占 ,白花是显性性状,所以白花自交F2中白花占 ,则黄花占 ,所以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比是5:3,D错误.
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解中过程③判断显隐性,然后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继而进行相关计算.基因的分离定律就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杂合子Aa能够产生A和a两种配子,并且比例为1:1.
9.【答案】A
【解析】【解答】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高茎与高茎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A正确;高茎×高茎→高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高茎×矮茎→103高茎+101矮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约等于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分析】生物性状显隐性间的关系判断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交后代若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子代中的新类型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二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在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未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若子代中亲本的两种性状都出现,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A正确;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aa,B错误;
C、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C错误;
D、两纯合子异花传粉,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aa→Aa,D错误.
故选:A.
【分析】a、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b、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花粉是雄配子,是细胞,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而籽粒是种子,可用肉眼直接观察,A正确;
B、若用A、a表示相关性状,则纯种非糯性水稻的基因型为AA,纯种糯性水稻杂的基因型为aa,杂交所得的F1基因型为Aa,即F1的花粉为A:a等于1:1,结合题干可知,观察、统计得到的蓝黑色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是1∶1,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根据题干可知,观察、统计得到的蓝黑色籽粒(A )和橙红色籽粒(aa)的比例是3∶l,C正确;
D、结合C选项的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F2的花粉基因型及比例为A:a=1:1,故若用碘液进一步处理全部F2的花粉,则蓝黑色∶橙红色=1∶1,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子一代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为1:1,①正确;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②错误;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③正确;④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要远多于雌配子数目,④错误.
故选:B.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级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均为高茎 F2:有高茎,也有矮茎,且高茎:矮茎≈3:1,同时孟德尔还做了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实验的结果相同.2、测交实验过程:F1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高茎:矮茎≈1:1.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 .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是“有中生无为显性”,所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说明双亲为杂合子.又显性纯合子不能活到50岁,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4.【答案】A
【解析】【解答】A、孟德尔和摩尔根都是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出相应的遗传学规律,萨顿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A错误;
B、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都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B正确;
C、二者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选择相对性状,C正确;
D、假说演绎法的最后都需要通过测交的方法对假说进行验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地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15.【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性染色体XXY表现型正常,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而其母亲只提供隐性基因,所以异常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方,而父方双必须提供Y基因,所以XY两条同源性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向细胞一极移动,所以是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异常,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不确定,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色盲,则此染色体变异此多余的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方,所以B选项正确。
16.【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甲图实验分析,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为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不符合题意;
C、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7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7: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A,则AA:Aa=3:1,C不符合题意;
D、甲组实验后代的红花植株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
1.思路
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方法
题型分类 解题规律 示例
种类问题 配子类型(配子种类数) 2n(n为等位基因对数) 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数为23=8
配子间结合方式 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4×2=8
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 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等于各性状按分离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乘积 AaBbCc×Aabbcc,基因型为3×2×2=12种,表现型为2×2×2=8种
概率问题 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的比例为1×1/2×1/2=1/4
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为纯合子出现的比例,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概率 AABbDd×AaBBdd杂交,AABBdd所占比例为1/2×1/2×1/2=1/8
1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Ⅱ3基因型为aa,Ⅱ4基因型都为AA,由子代逆推亲代可知Ⅰ3和Ⅰ4基因型都是Aa,A正确;
B. 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所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B正确;
C. Ⅲ1可能基因型为1/2Aa,1/2aa,由于Ⅲ1是女孩,一定正常,所以非斑秃的概率是1,C错误;
D. 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基因型为1/2Aa,1/2aa,斑秃儿子的概率是1/2(Aa)×1/2(男孩)=1/4,D正确。
该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可知,斑秃对应基因型为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男性表现型 斑秃 斑秃 正常
女性表现型 斑秃 正常 正常
分析题图可知,Ⅰ1和Ⅱ3均为正常男性,所以基因型为aa,Ⅰ2和Ⅱ4均为斑秃女性,基因型都为AA。
18.【答案】A
【解析】【解答】AB、该病为显性单基因遗传病,外显率指的是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现型的比率,说明不是所有具有显性基因的都患病;结合图乙的基因电泳结果分析图甲遗传病推知,Ⅰ-1和Ⅲ-4为正常个体且为纯合子,I-2、Ⅱ-2均为杂合子,但Ⅰ-2患病、Ⅱ-2正常,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Ⅱ-2应该是致病性状未外显,说明外显率不是100%;Ⅱ-2具有显性基因,该基因即传给了女儿Ⅲ-2也传给了儿子Ⅲ-3,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正确;
C、根据上述推测,Ⅱ-3也为杂合子,与Ⅰ-2基因型一定相同,C正确;
D、若该病的外显率为90%,则Ⅱ-1与Ⅱ-2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概率为1/2+1/2×(1-90%)=11/20,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9.【答案】C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则其遗传图解为P:XBXb×XBY→F1: XBXB、XBXb、XBY、XbY。让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1/2×1/2×1/2+1/2×1/2×1/2×1/2+1/2×1/2×1/2×1/2=3/16,子二代果蝇中红眼的概率为1-3/16=13/16,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3:3。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本雌蝇基因型是杂合体,可推知子一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然后统计子一代雌雄配子的比例和种类,即可得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和比例。
20.【答案】B
【解析】【分析】男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为染色体变异。若男孩色觉正常,说明男孩一定有一个带有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其母色盲,其父正常,说明这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产生的精子,因为该精子中已含Y染色体,所以精子异常;若男孩色盲,说明其两条X染色体上均带有色盲基因;其父正常,其母色盲,说明这两条带有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产生的卵细胞,所以卵细胞异常。而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精子异常和卵细胞异常均有可能,所以不确定。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解答】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型( IAIA或IAi )与A型( IAIA或IAi)婚配,可以生出A型( IAIA或IAi )或O型(i i )的子女,但不能生育出B型或AB型子女;该女子色觉正常(XBXb),她的第二个丈夫色觉正常(XBY),他们所生女孩一定正常,只有男孩由可能是色盲,对于A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②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隔代遗传。通常表现为上一代父母亲无患病个体,但子女中有患病个体,即“无中生有”。
22.【答案】D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B、母鸡性状反转后,性状表现出公鸡的性状,但是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然是ZW,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性反转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中雌:雄=2:1,C正确;
D、性反转公鸡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ZW,当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存在两条W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母鸡性反转形成公鸡,性染色体组型仍然是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代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ZW:WW=1:2:1,其中WW胚胎致死,ZZ为雄鸡,ZW为雌鸡,子代中雌:雄=2:1。
23.【答案】C
【解析】【解答】A、杂交实验一的结果类似测交实验,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因此无法确定基因的显隐性,A正确;
B、据杂交二结果表现为交叉遗传,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可判断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
C、据杂交二雌性全为深色,雄性全为浅色,说明浅色胫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ZAW、ZaZb,C错误;
D、杂交二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子代基因型为ZAZa、ZaW,雌性全为深色,雄性全为浅色,结果说明可用胫色鉴别雌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杂交二结果表现为交叉遗传,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可判断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而且通过隐雄和显雌个体的杂交结果→显雄和隐雌,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以及亲代的基因型。
(2)性别决定方式ZW和性别决定方式XY的表现结果是正好相反的。
24.【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将红蝶尾(双尾)、红土佐(三尾)与正常单尾红鲫杂交,单尾与双尾的杂交子一代中,单尾比例为94%,单尾和三尾的杂交子代中,后代均是单尾”,说明单尾是显性性状,则双尾、三尾均是单尾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正确;
B、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则金鱼的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即相对性状不一定成对出现,B正确;
C、金鱼的尾型主要有野生型和双尾、三尾两种变异类型,可推测控制金鱼尾型的复等位基因至少有3个,正常单尾对双尾和三尾为显性,但不能确定双尾和三尾的显隐性,由于是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金鱼个体中含有一种或两种尾型基因,C正确;
D、单尾和三尾的杂交子代中,后代均是单尾,说明亲本单尾为纯合子,单尾与双尾的杂交子一代中,单尾比例为94%,说明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有单尾基因的占94%,含有双尾和三尾基因的配子占6%,则单尾的杂合子应占12%,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 先天性夜盲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推测,先天性夜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A正确;
B、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他的女儿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BXb,即8号一定为杂合子,B正确;
C、由于7号和8号基因型为XBY和XBXb,则13号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与一个正常男子(XBY)结婚,孩子患先天性夜盲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
D、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来自8号,4号的基因型为XbY,且4号的Xb一定传递给他的女儿8号,而且8号表现正常,因此8号的Xb基因一定来自4号,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首先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③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2、题意分析,先天性夜盲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遗传系谱图中1、2号个体均无病,但他们的儿子4患病,因此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26.【答案】(1)不同对的遗传因子;雌雄配子的结合
(2)测交;测交
(3)一;后;非同源;非等位
(4)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
【解析】【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做了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后,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时,认为: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②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中,都是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的解释的。(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4)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之后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利用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说。
【分析】理清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7.【答案】(1)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测交
(2)白眼基因为隐性基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短硬毛基因是奢侈基因)
(3)倒位(或片段的颠倒或染色体结构变异);排列顺序
(4)X染色体;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性状分离比应为3:1,与结果不符
【解析】【解答】解:(1)摩尔根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的雌雄交配,F2雌蝇全为红眼,雄蝇1/2为红眼,1/2为白眼,对于这种实验现象,摩尔根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做出的主要解释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后来又通过测交进一步验证这些解释。 (2)已知该果蝇为红眼短硬毛雌果蝇,且一条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因此该果蝇为杂合子,红眼基因为显性基因,白眼基因为隐性基因。因为短硬毛基是奢侈基因,所以它不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3)与图1相比,图2中的染色体上含深红眼基因以上的片段发生了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该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4)若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AA×aa→Aa 1AA∶2Aa∶1aa ,F2中长翅∶小翅=3∶1,与结果不符;若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AY×XaXa→XAXa、XaY,XAXa×XaY→1XAXa∶1XAY∶1XaXa∶1XaY,F2中长翅雌蝇∶长翅雄蝇∶小翅雌蝇∶小翅雄蝇=1∶1∶1∶1,与结果相符。因此,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基因可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
28.【答案】(1)毛颖;抗锈
(2)PPrr;ppRR;ppRr
(3)4;PR,Pr,pR,pr
(4);
(5)
【解析】【解答】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Pp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P与p、R与r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PR、Pr、pR、pr.(4)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因此F2中基因型为ppRR个体所占的比例= = ,光颖抗锈植株(ppR_)所占的比例= = .(5)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 = ,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 = ,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 = .
故答案为:(1)毛颖 抗锈(2)PPrr ppRR ppRr(3)4 PR,Pr,pR,pr(4) (5)
【分析】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2、分析柱状图: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
29.【答案】(1)7;杂交后代为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高度不育
(2)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或染色体变异);Abb: A=1 :1或全为Ab
(3)3:1
(4)5/52
【解析】【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感病豌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豌豆为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抗病豌豆(AAbb)的幼苗得到四倍体植株甲(AAAAbbbb),将植株甲(AAAAbbbb)与纯合抗病豌豆(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Abbb,为三倍体,由于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高度不育,所以上述方法获得的后代是不可育的。(2)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某精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到了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对某纯合抗病豌豆(AAbb)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某精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到了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所以A和b表现为了连锁,减数分裂时若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异常染色体与含有b基因的正常染色体组合到一个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bb: A=1 :1;若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异常染色体与不含有b基因的异常染色体组合到一个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全为Ab。(3)纯合抗病豌豆的基因为AAbb,若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表现型为感病,则其基因型只能是AABb,故该感病植株自交后代感病:抗病=3:1。(4)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豌豆杂交得到F1(AaBb),F1 自交得到F2(13感病:3抗病),让F2中的感病豌豆(1aaBB、2aaBb、1aabb、1AABB、2AABb、2AaBB、4AaBb)自交,只有AABb(占 )和AaBb(占 )自交可以产生抗病后代,故产生的后代中抗病A-bb的比例是: 。
【分析】1、由题意可知,抗病的基因型为:A-bb,感病的基因型为:aa--、A-B-,且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某一片段。
30.【答案】(1)细胞数;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减数分裂;C和D
(2)2;2;XaY
【解析】【解答】I.(1)由图可知,a是有所增加的,由1到2到4,说明a是细胞数。这样剩下的b、c、d应该是DNA、染色体、染色单体。d柱在A和D时期数目为零,可知d是染色单体;B时期,b的高度是c的2倍,所以分析b是DNA,c是染色体。
(2)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发现从B→C,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是体细胞的一半,则该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3)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D细胞是生殖细胞,两种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故填:细胞数;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减数分裂;C和D
Ⅱ.(1)因为含有Xa的精子不育,而含有Xa的卵细胞可育,所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有XAY和XaY(Xa来自卵细胞)两种,表现型也有两种;因为雄性果蝇无法提供可育的Xa的精子,所以雌性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AXA和XAXa两种,没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
(2)因为子代只有雄性果蝇,没有雌性果蝇,说明亲代雄果蝇只会产生含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亲代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Y。
故填:2;2;XaY。
【分析】1、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细胞Ⅰ是体细胞,细胞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细胞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细胞Ⅳ是生殖细胞。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相应性状的遗传成为伴性遗传。把握伴性遗传规律的重点在于把握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