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2 20: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背景资料分析理解欣赏朗读反馈小结返回继续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分析理解欣赏朗读反馈返回小结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背景资料分析理解反馈返回小结返回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继续后退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继续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后退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继续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后退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继续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返回继续背景资料欣赏朗读反馈返回小结思考: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业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练习反馈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背景资料欣赏朗读作业小结分析理解返回小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背景资料欣赏朗读作业反馈分析理解返回退出返回作业:
1 背诵课文。
2 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