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作者:刘禹锡第一课时陋室铭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学习目标:预习检测一.注音:xīn tái rú dú tiáo
《全唐文》、唐代、刘禹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D
初读课文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重要词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无丝竹之乱耳( ) (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动词,出名
显灵此,这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到,蔓到映入使动用法,使……扰乱
使动用法,使……劳累倒装句。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自学指导 1. 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的深刻含义是?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山
水
陋室 仙龙德馨不陋名灵精读课文陋室不陋——环境——交友——生活幽美景高雅
人闲适事精读课文
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陋室物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主题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课堂达标课堂检测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
3.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比陋室”不陋,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作者)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 :含义: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互相照应,这是全文点睛之笔,表明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二课时爱莲说 周敦颐学习目标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预习检测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书,宋代,哲学家.
2.散文.
3.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初读课文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的哪些品质?
2.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濯清莲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香远益清(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衬托的作用,用“菊之爱”,“牡丹之爱” 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趣与众不同,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课堂达标重点词语解释: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益:?副词,更。 植:树立。 鲜:少。 濯:洗涤。 妖:妖媚。 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宜:应当 独:只,仅 沾染(污秽)课堂达标2.重要句子翻释:(1).(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3.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第三课时托物言志 学习目标1. 文言文中“之”的 用法、词类活用。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文言文中“之”的 用法1.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代词 (学而时习之)4.“到、往” (吾欲之南海)课前检测自学指导
比较阅读《爱莲说》、《陋室铭》,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与妙处。 写作特点考查:1、《陋室铭》借 立意抒发了
作者的 情操和 的情趣。
2、《爱莲说》借 寄寓 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陋室”对莲的描述和赞美高洁伟岸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托物言志松树物志屹立峭壁不畏风雪坚韧顽强傲岸不屈 拓展练习:从下列 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蜜蜂 竹子 粉笔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
托物言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