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
进
第一节
聚焦教考衔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氓《诗经·卫风》
芣莒《诗经·周南》
劳动光荣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插秧歌/杨万里
离骚(节选)/屈原
诗意
孔雀东南飞并序
短歌行/曹操
蜀道难/李白
中华传统文
教材中的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探寻
化经典研习
古代诗歌
蜀相/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望海潮/柳永
登高/杜甫
扬州慢/姜夔
文学阅读与写作
琵琶行并序/伯居易
生命的诗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李清照
高中古诗词必背40首
品初中古诗词必背40首
第二节
梳理文体知识
温故而知新
进
01
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文学常识)
陶渊明
苏轼
汉末文人诗
谢灵运
黄庭坚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曹
宋
元曲四大家
楚辞
南
诗
屈原
先秦诗歌
两汉诗歌
魏晋诗歌
北朝民歌
元
《离骚》
诗
词
曲
《九歌》
清诗歌
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辞》
龚自珍
纳兰性德
诗歌
《陌上桑》
南朝《西洲曲》
发展
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约
囊
脉络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
柳永
苏轼
中唐:韩愈、白居易、李贺
李清照
辛弃疾
晚唐:李商隐、杜牧
P10
古体诗
古体诗
四言:出规最早,《诗發》
五言:成熟于议代,品《古诗十九首》
诗
乐府诗
七言:成熟于唐代,必《琵琶行》
中国古典诗歌体裁
近体诗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
五言律待、七言律诗、排律
词
“诗余”“长短句”
小合:58字以间
调有定格,句有定
数,字有定声,以
中调:59字至90字
两宋成就最高。
长调:90字以上
小合
散曲
套数
曲
“词余”,以元
代成就最高。
亲刷
刷曲
传奇
(一)基本的结构层次P101
从诗句的字数看,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近体诗
讲究起承转合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上阕(片):写景(次)
主句写景
词
尾句过渡
下阕(片):抒情(主)
弗
开篇。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述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
起
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绝句首句、律诗首联为“起。
律诗中间
两联对仗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
承
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对后面的“体物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正对
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为“承”。
反对
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
串对
转
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
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
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
合
在内容上,“合”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