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七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七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6 16:20:5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七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2.丁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65°E) B.(23.5°S,65°E)
C.(23.5°N,65°W) D.(23.5°S,65"W)
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乙地位于南半球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短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俗话说:“找不着北。”图中四人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是(  )
A.小刚 B.小红 C.小明 D.小华
5.小明所在的纬线长度大约是(  )
A.2万千米 B.8万千米 C.5.1万千米 D.4万千米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五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7.科学家计划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北极熊生活在哪个带(  )
A.丙——热带 B.乙——北温带
C.戊——南寒带 D.甲——北寒带
8.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寒带,以北为温带。这一点的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20°W) D.(66.5°S,160°E)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④地的经纬度为(  )
A.(23.5°S,120°E) B.(23.5°N,120°W)
C.(23.5°N,120°E) D.(23.5°S,120°W)
10.④地位于②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1.关于图中四个地点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点季节相反
B.③④两点时间相同
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
D.北半球夏至日,②地的白昼时间最长
12.图例“”表示的是(  )
A.居民点 B.国界线 C.铁路线 D.长城
13.(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 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于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读图分析,会议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运动与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南半球昼变长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南半球昼变短
C.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
(2023·海口模拟) 2023年春运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一共40天。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读“太阳日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右图中与左图太阳直射点对应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右图中,春运结束当天太阳直射运动对应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023·岳麓模拟)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太空授课,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实时观看了直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甲,“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17.图乙为航天员拍摄的地球影像,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  )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表面21%是陆地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是天圆地方
(2023·南召模拟)刚踏进初中,小豪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小豪将这幅图送了一份给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  )
A.比例尺应为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缺少图例和注记
19.下列图例中,表示高速公路的是(  )
A. B.
C. D.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某校平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20.运动场在教学楼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正南方向
21.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  )
A.5米 B.50米 C.200米 D.500米
(2019七上·永顺期末)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称之为地理第二语言,读图、用图、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是同学们必须的基本技能,读指向标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22.a点在b点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3.绘制本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如图所示,在地图上量算得张村和李村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张村与李村的实际距离为(  )
A.0.4千米 B.4千米 C.40千米 D.400千米
(2022七上·安化月考)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中国空间站建造之旅。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约为101°E,42°N)成功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返回。下图示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4.从纬度位置看,酒泉位于(  )
A.低纬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高纬度
25.从兰州出发去酒泉,前进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6.图中最靠近东风着陆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太空出差三人组”出差期间,看到地球形状是(  )
A.椭圆 B.天圆地方的正方体
C.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150米 C.300米 D.450米
29.图中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OA处 B.OB处 C.OC处 D.OD处
(2019七上·永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31.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二、综合题
32.(2021七上·恩平期末)读经纬网图和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图,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10月1日是中国71周年华诞,家住江门的小明为了看当天的升旗仪式,上网搜出当天的日出时间是上午的06:10:11。
(1)根据小明查到的日出时间判断,推算出江门在当天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从10月1日到31日江门昼越来越   (长或短)。
(2)10月1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   和   之间。
(3)由于地轴在公转时倾斜,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左图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点,位于中纬度地区且四季分明的是   点。
(4)国庆节时,小明所处的季节是   季,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季。
33.(2021七上·龙湖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C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等高距是   米,考察路线中②处与④处相对高度是   米。
(3)若考察队员沿着虚线路线爬行,图中①—②比③—④费力的原因是   。
(4)攀岩是一种野外挑战极限运动,通常选择落差大,坡度陡的地方进行攀岩,图A、B、C、D处,你认为最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处,此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5)考虑到如遇大雨天气可能引发山洪产生危险,老师要求同学们不准在④处搭帐篷宿营,此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原因是   。
(6)某考察同学在④处迷路,他沿着附近一条小溪,向下游前进,找到居民点,求得帮助,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34.(2023·云县模拟)读北京市房山区坡峰岭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美术老师的写生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丁两地,海拔较高的是   地。
(2)图中的攀登路线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3)图中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其原因是   。
(4)结合美术老师的写生地点,推测写生地点最有可能是图中甲、乙、丙、丁中的   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天圆地方学说,后来根据月亮和地球的形状提出地球是一个圆形,之后麦哲伦首次完成了地球的航行,最后到登上太空拍摄地球的卫星图片,所以正确的序号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后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答案】2.C
3.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2.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由此可以得出为北半球的经纬网。图丁地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是23.5°N。经度是65°W。故答案为:C。
3.A.甲地的经度为65°W,为西半球。A错误;
B.乙地位于北半球。B错误;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
D.纬度越大,纬线越短,因此纬线最短的是甲。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B
5.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4.小红位于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的位置,从北极点看,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方。故答案为:B。
5.小明所在的纬线是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是4万千米。故答案为:D。
【答案】6.C
7.D
8.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6.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了五带。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内为寒带。
故答案为:C。
7.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甲地北寒带。
故答案为:D。
8.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因此该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20°W,以南是寒带,以北是温带,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66.5°S上。
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D
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东经度数向东增大;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南北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越向北纬度数越大;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越向南纬度数越大。
(2)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而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一个地区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常见地图图例如下:
9.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图中④地经度向东增大,为120°E;纬度为北回归线,为23.5°N,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从东西方向来看,图中④地位于②地以东;从南北方向来看,④地位于②地以南,故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A、图中①②两点均位于北半球,季节相同,A错误;
B、图中③④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B正确;
C、依经纬度来看,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C错误;
D、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①地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12.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图例“”表示的是长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A错误;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南半球昼变长,北半球昼变短,B错误;
C、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南半球昼变长,C正确;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
【答案】14.B
15.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读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对应右图的②点,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故答案为:B。
15.春运结束时在2月15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向赤道移动,从冬季逐渐过渡到春季;
故答案为:D。
【答案】16.C
17.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尽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c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 d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的时间是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太阳直射在秋分日(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即图中c—d段。 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直接看拍摄照片,没有办法直接观看到地球绕太阳公转,A错误;
B、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错误;
C、太空拍摄的地球能直观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C正确;
D、“天圆地方”是古代中国在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对地球的看法,后被证实说法是错误,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18.D
19.D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18.地图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图中缺少图例和注记,D正确;图中比例尺、指向标合理无误,学校平面图可以不需要经纬度,ABC错误。故答案为:D。
19.读图可知,A为铁路,B为国界,C为长城,D为高速公路。故答案为:D。
【答案】20.D
21.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
20.有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正北,通常是一个箭头,旁边标着N或北。这个箭头在图上可能是正好朝上,也可能是倾斜标注。在判断方向时,在正北方向箭头上可以画出一个十字坐标,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定出其他方向。依图中左上角所给指向标来看,运动场在教学楼的正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图中右下角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50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2.D
23.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2.读图分析,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示的方向是北方,据此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故答案为:D。
23.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在地图上量算得张村和李村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张村与李村的实际距离为4千米,故答案为:B。
【答案】24.B
25.D
26.A
27.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此可判定,酒泉的经纬度大约为(40°N,98°E)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故答案为:B。
25.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从兰州出发去酒泉,前进的方向为西北方向。故答案为:D。
26.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东风着陆场(约为101°E,42°N)。图中最靠近东风着陆场的是①,故答案为:A。
27.“太空出差三人组”出差期间,看到地球形状是一个球体,C正确;地球是球体,并不是椭圆,A错误;天圆地方是古代人狭隘的宇宙观,地球并不是正方体,B错误;太空看地球,只是粗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不容易看到赤道略鼓、两极稍扁,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28.B
2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8.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图中A点海拔为150米,B点海拔为30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300-150=150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9.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图中OC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OA、OB、OD处均为山脊,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0.B
3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30.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地海拔是100米,B地海拔是3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故答案为:B。
31.读图分析,甲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属于山谷,C正确;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A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B错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边低,D错误。故答案为:C。
32.【答案】(1)昼短夜长;短
(2)乙;丙
(3)①;③
(4)秋;春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江门是昼短夜长;从10月1日到31日江门,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江门的昼越来越短。
(2)10月1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图中乙9月23日前后至丙12月22日前后之间。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左图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位于热带的①,位于中纬度且四季分明的是③点。
(4)国庆节时,位于北半球的小明是一年中的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是春季。
【点评】(1)(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3.【答案】(1)鞍部
(2)100;300
(3)①—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A;陡崖
(5)山谷;山谷处雨水易汇聚,更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6)河流的上游地势高,河水湍急,地形陡峭,人烟罕至,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河水平缓,交通便利,容易形成聚落,便于求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C处是位于两座山低洼处的鞍部。
(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②处的海拔是1600米,④处处海拔是13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00-1300=300米。
(3)若考察队员沿着路线骑行,最费力的路线是①至②路段,因为此处线路的等高线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
(4)图中各地中,适合攀岩的是A处,因为此处由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陡崖地形。
(5)如果考虑大雨天气会出现山洪危险,①、②、③、④中不适合宿营的是④地,因为此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容易积水成河,山谷处雨水易汇聚,更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6)如某考察队员在④处迷路,他沿着附近一条的小溪,向下游前进,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河流的上游地势高,河水湍急,地形陡峭,人烟罕至,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河水平缓,交通便利,容易形成聚落,便于求救。
【点评】(1)(4)(5)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4.【答案】(1)丁
(2)山脊;自东北向西南流
(3)乙地;乙地等高线比甲地较密集,坡度较陡
(4)甲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距是50米,所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50米,所以丁地的海拔在1400米--1450米之间,丙海拔在1250米--1300米之间,图中丙、丁两地,海拔较高的是丁地。
(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攀登路线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因为攀登路线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据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3)据图分析可知,与乙地相比,甲地的坡度较缓,理由是甲地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乙地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据图中美术老师的写生照片分析可知,最可能是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甲地,丁和丙两地均位于山顶,不符合写生照片的角度,乙地位于陡崖附近,也不符合。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七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天圆地方学说,后来根据月亮和地球的形状提出地球是一个圆形,之后麦哲伦首次完成了地球的航行,最后到登上太空拍摄地球的卫星图片,所以正确的序号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后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2.丁地的经纬度是(  )
A.(23.5°N,65°E) B.(23.5°S,65°E)
C.(23.5°N,65°W) D.(23.5°S,65"W)
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乙地位于南半球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短
【答案】2.C
3.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2.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由此可以得出为北半球的经纬网。图丁地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是23.5°N。经度是65°W。故答案为:C。
3.A.甲地的经度为65°W,为西半球。A错误;
B.乙地位于北半球。B错误;
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
D.纬度越大,纬线越短,因此纬线最短的是甲。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俗话说:“找不着北。”图中四人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是(  )
A.小刚 B.小红 C.小明 D.小华
5.小明所在的纬线长度大约是(  )
A.2万千米 B.8万千米 C.5.1万千米 D.4万千米
【答案】4.B
5.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根据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4.小红位于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的位置,从北极点看,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方。故答案为:B。
5.小明所在的纬线是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是4万千米。故答案为:D。
(2023七上·信阳月考)读五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7.科学家计划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北极熊生活在哪个带(  )
A.丙——热带 B.乙——北温带
C.戊——南寒带 D.甲——北寒带
8.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寒带,以北为温带。这一点的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20°W) D.(66.5°S,160°E)
【答案】6.C
7.D
8.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6.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了五带。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内为寒带。
故答案为:C。
7.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甲地北寒带。
故答案为:D。
8.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因此该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20°W,以南是寒带,以北是温带,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66.5°S上。
故答案为:C。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④地的经纬度为(  )
A.(23.5°S,120°E) B.(23.5°N,120°W)
C.(23.5°N,120°E) D.(23.5°S,120°W)
10.④地位于②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1.关于图中四个地点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点季节相反
B.③④两点时间相同
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
D.北半球夏至日,②地的白昼时间最长
12.图例“”表示的是(  )
A.居民点 B.国界线 C.铁路线 D.长城
【答案】9.C
10.D
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东经度数向东增大;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南北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越向北纬度数越大;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越向南纬度数越大。
(2)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而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一个地区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常见地图图例如下:
9.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图中④地经度向东增大,为120°E;纬度为北回归线,为23.5°N,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从东西方向来看,图中④地位于②地以东;从南北方向来看,④地位于②地以南,故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A、图中①②两点均位于北半球,季节相同,A错误;
B、图中③④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B正确;
C、依经纬度来看,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C错误;
D、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①地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12.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图例“”表示的是长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 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于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读图分析,会议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运动与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南半球昼变长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南半球昼变短
C.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
【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A、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A错误;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南半球昼变长,北半球昼变短,B错误;
C、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南半球昼变长,C正确;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
(2023·海口模拟) 2023年春运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一共40天。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读“太阳日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右图中与左图太阳直射点对应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右图中,春运结束当天太阳直射运动对应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14.B
15.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读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对应右图的②点,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故答案为:B。
15.春运结束时在2月15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向赤道移动,从冬季逐渐过渡到春季;
故答案为:D。
(2023·岳麓模拟)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太空授课,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实时观看了直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甲,“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17.图乙为航天员拍摄的地球影像,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  )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表面21%是陆地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是天圆地方
【答案】16.C
17.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尽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c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 d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的时间是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太阳直射在秋分日(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即图中c—d段。 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直接看拍摄照片,没有办法直接观看到地球绕太阳公转,A错误;
B、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错误;
C、太空拍摄的地球能直观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C正确;
D、“天圆地方”是古代中国在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对地球的看法,后被证实说法是错误,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2023·南召模拟)刚踏进初中,小豪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小豪将这幅图送了一份给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  )
A.比例尺应为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缺少图例和注记
19.下列图例中,表示高速公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18.D
19.D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18.地图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图中缺少图例和注记,D正确;图中比例尺、指向标合理无误,学校平面图可以不需要经纬度,ABC错误。故答案为:D。
19.读图可知,A为铁路,B为国界,C为长城,D为高速公路。故答案为:D。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某校平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20.运动场在教学楼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正南方向
21.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  )
A.5米 B.50米 C.200米 D.500米
【答案】20.D
21.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
20.有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正北,通常是一个箭头,旁边标着N或北。这个箭头在图上可能是正好朝上,也可能是倾斜标注。在判断方向时,在正北方向箭头上可以画出一个十字坐标,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定出其他方向。依图中左上角所给指向标来看,运动场在教学楼的正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图中右下角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50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19七上·永顺期末)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称之为地理第二语言,读图、用图、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是同学们必须的基本技能,读指向标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22.a点在b点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3.绘制本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如图所示,在地图上量算得张村和李村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张村与李村的实际距离为(  )
A.0.4千米 B.4千米 C.40千米 D.400千米
【答案】22.D
23.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2.读图分析,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示的方向是北方,据此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故答案为:D。
23.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在地图上量算得张村和李村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张村与李村的实际距离为4千米,故答案为:B。
(2022七上·安化月考)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中国空间站建造之旅。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约为101°E,42°N)成功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返回。下图示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4.从纬度位置看,酒泉位于(  )
A.低纬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高纬度
25.从兰州出发去酒泉,前进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6.图中最靠近东风着陆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太空出差三人组”出差期间,看到地球形状是(  )
A.椭圆 B.天圆地方的正方体
C.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答案】24.B
25.D
26.A
27.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此可判定,酒泉的经纬度大约为(40°N,98°E)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故答案为:B。
25.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从兰州出发去酒泉,前进的方向为西北方向。故答案为:D。
26.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东风着陆场(约为101°E,42°N)。图中最靠近东风着陆场的是①,故答案为:A。
27.“太空出差三人组”出差期间,看到地球形状是一个球体,C正确;地球是球体,并不是椭圆,A错误;天圆地方是古代人狭隘的宇宙观,地球并不是正方体,B错误;太空看地球,只是粗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不容易看到赤道略鼓、两极稍扁,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2023七上·平桥开学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150米 C.300米 D.450米
29.图中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OA处 B.OB处 C.OC处 D.OD处
【答案】28.B
2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8.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图中A点海拔为150米,B点海拔为30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300-150=150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9.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图中OC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OA、OB、OD处均为山脊,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19七上·永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31.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答案】30.B
3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30.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地海拔是100米,B地海拔是3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故答案为:B。
31.读图分析,甲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属于山谷,C正确;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A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B错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边低,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32.(2021七上·恩平期末)读经纬网图和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图,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10月1日是中国71周年华诞,家住江门的小明为了看当天的升旗仪式,上网搜出当天的日出时间是上午的06:10:11。
(1)根据小明查到的日出时间判断,推算出江门在当天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从10月1日到31日江门昼越来越   (长或短)。
(2)10月1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   和   之间。
(3)由于地轴在公转时倾斜,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左图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点,位于中纬度地区且四季分明的是   点。
(4)国庆节时,小明所处的季节是   季,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季。
【答案】(1)昼短夜长;短
(2)乙;丙
(3)①;③
(4)秋;春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江门是昼短夜长;从10月1日到31日江门,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江门的昼越来越短。
(2)10月1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图中乙9月23日前后至丙12月22日前后之间。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左图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位于热带的①,位于中纬度且四季分明的是③点。
(4)国庆节时,位于北半球的小明是一年中的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是春季。
【点评】(1)(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3.(2021七上·龙湖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C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等高距是   米,考察路线中②处与④处相对高度是   米。
(3)若考察队员沿着虚线路线爬行,图中①—②比③—④费力的原因是   。
(4)攀岩是一种野外挑战极限运动,通常选择落差大,坡度陡的地方进行攀岩,图A、B、C、D处,你认为最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处,此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5)考虑到如遇大雨天气可能引发山洪产生危险,老师要求同学们不准在④处搭帐篷宿营,此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原因是   。
(6)某考察同学在④处迷路,他沿着附近一条小溪,向下游前进,找到居民点,求得帮助,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答案】(1)鞍部
(2)100;300
(3)①—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A;陡崖
(5)山谷;山谷处雨水易汇聚,更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6)河流的上游地势高,河水湍急,地形陡峭,人烟罕至,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河水平缓,交通便利,容易形成聚落,便于求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C处是位于两座山低洼处的鞍部。
(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②处的海拔是1600米,④处处海拔是13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00-1300=300米。
(3)若考察队员沿着路线骑行,最费力的路线是①至②路段,因为此处线路的等高线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
(4)图中各地中,适合攀岩的是A处,因为此处由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陡崖地形。
(5)如果考虑大雨天气会出现山洪危险,①、②、③、④中不适合宿营的是④地,因为此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容易积水成河,山谷处雨水易汇聚,更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6)如某考察队员在④处迷路,他沿着附近一条的小溪,向下游前进,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河流的上游地势高,河水湍急,地形陡峭,人烟罕至,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河水平缓,交通便利,容易形成聚落,便于求救。
【点评】(1)(4)(5)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4.(2023·云县模拟)读北京市房山区坡峰岭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美术老师的写生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丁两地,海拔较高的是   地。
(2)图中的攀登路线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3)图中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其原因是   。
(4)结合美术老师的写生地点,推测写生地点最有可能是图中甲、乙、丙、丁中的   地。
【答案】(1)丁
(2)山脊;自东北向西南流
(3)乙地;乙地等高线比甲地较密集,坡度较陡
(4)甲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距是50米,所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50米,所以丁地的海拔在1400米--1450米之间,丙海拔在1250米--1300米之间,图中丙、丁两地,海拔较高的是丁地。
(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攀登路线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因为攀登路线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据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3)据图分析可知,与乙地相比,甲地的坡度较缓,理由是甲地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乙地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据图中美术老师的写生照片分析可知,最可能是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甲地,丁和丙两地均位于山顶,不符合写生照片的角度,乙地位于陡崖附近,也不符合。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