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6 17: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开始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探究,探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通过史料探究,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
一、中国共产党诞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材料一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建立人类历史上了第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
(1889-1927)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纷纷出版。
1919年,“马克思研究专号”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
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伟大的
材料研读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长辛店劳动补习所旧址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诞
材料一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材料二 全国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时约为五、六十万人,到了五四运动时已达二百万人,其中包括民族资本的工厂和外国设立的工厂中的工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工人阶级的壮大
1、条件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诞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请依据示意图,指出五四运动后建立的8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地点
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济南
日本东京、法国巴黎
1、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无产阶级壮大
工人运动发展
五四运动
思想 基础
阶级 基础
组织
基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结合视频完成表格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开天辟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二、中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于8月初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最终圆满落幕。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
1922.7.16-7.23
上海
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最终奋斗目标)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时间
地点:
中共二大的召开
材料 从中共一大通过的文件看出,中共一大纲领主要照搬苏俄,中共一大对乡村革命的有关认识,脱离中国实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情况下,乡村革命的必要性和地位并没有分析。 ——刘学丽:《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乡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2、机构:
1、背景:
3、成就:
4、顶峰:
中共一大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现工人罢工运动高潮。
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从1922—1923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
京汉大罢工最为著名。
时间
口号
结果
影响
郑州二七纪念馆
1923年2月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随后转入低潮
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十月革命
1917年
思想准备
1919年
五四运动
思想准备
干部准备
1920年
共产党早期组织
组织准备
1921年
中共一大
中共诞生
京汉大罢工
工人运动高潮
二七惨案
工人运动低潮
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提供条件
领导
势单力孤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1920年8月,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11月,上海党组织创办了第一个党的刊物,名字就叫做《共产党》。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也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具备了广泛的阶级基础 B.得益于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五四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B
B
课堂检测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中共一大召开
C.五四运动 D.中共二大召开
4.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B
A
课堂检测
5.根据如图,下列诗句与图片相符的是(  )
A.志同道合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
B.南昌城上枪声急,扬子江边炮火隆
C.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6.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A
C
7.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楹联。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
楹联一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红船历风雨,开启振兴祖国程。
楹联二 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 照亮航程
B.工农割据 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 救亡图存
D.人民翻身 当家作主
课堂检测
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驶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A
A
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鼓舞了华夏儿女满怀信心、携手向前续写新华章、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一个即可)“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
课堂检测
奕 、曾国藩等;洋务运动。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指出“甲午一战”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的史实。
课堂检测
材料三 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2)戊戌变法。
课堂检测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中共一大;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课堂检测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主义(党)组织等。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课堂检测
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事件:新文化运动。(回答“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意思相近也可)。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
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
课堂检测
课程结束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