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学与练(湘教版)(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学与练(湘教版)(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6 17: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中国的海洋资源
第三章 第四节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湘教版
CONTENTS



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的保护
湘教版
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内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温故而知新
①中国陆地东临辽阔的海洋,你知道中国陆地边缘有哪些海洋吗
渤海
渤海
黄海
黄海
东海
东海
南海
南海
②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多大?
300万千米2
01 我国海洋自然环境优越的原因
①我国海域南北跨哪几个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中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01 我国海洋自然环境优越的原因
②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大江大河带来丰富饵料。
③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④寒流和暖流交汇,带来营养物质。
01 我国海洋自然环境优越的原因
02 多样的生物资源
①生物种类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又称墨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大黄鱼
大黄鱼
小黄鱼
小黄鱼
带鱼
带 鱼
乌 贼
乌贼
02 多样的生物资源
②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
南海沿
岸渔场
北部湾渔场
中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大陆架渔场几乎占世界已开发大陆架渔场面积的1/4。__________渔场、_____渔场、__________渔场和__________渔场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_____渔场最大。
黄渤海
舟山
南海沿岸
北部湾
舟山
02 多样的生物资源
②四大渔场
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
寒流
暖流
养 料
①有寒流和暖流在此交汇;
②有长江水流入,带来大量养分;
③光照、养分充足;
④东海大陆架广阔。
02 多样的生物资源
③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海水养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海水养殖品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海带
紫菜

扇贝
牡蛎
鲍鱼
03 丰富的矿产资源
①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近海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被发现。
03 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滨海砂矿
中国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石英砂等。
04 巨量的化学资源
长芦盐场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①种类: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钾、镁、溴、碘等化学元素,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主要方式。②海盐: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海盐生产,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最为著名。
04 巨量的化学资源
长芦盐场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①我国是世界上第_____大海盐生产国。
②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_____的_____方地区,这里雨期_____,尤其是春末夏初季节,降水稀_____,晴天_____,气温较_____,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04 巨量的化学资源
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盐区?
①地形:北方沿海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②气候:北方雨季短,日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燥 ,海水盐度较高。
③河流:北方注入海洋的河流较少,海水盐度高。
04 巨量的化学资源
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是我国第_____大盐场
原因:

拥有适合晒制海盐的平坦海滩和有利于海水蒸发的气候条件。
04 巨量的化学资源
布袋盐场
布袋盐场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部沿海。这里气温高,且位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适合晒盐。
即时小练
1.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B.大黄鱼、对虾、带鱼、墨鱼C.紫菜、虾、扇贝、鲍鱼D.牡蛎、鲍鱼、带鱼、乌贼
湘教版
海洋资源的保护
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巨大
成就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海洋灾害频繁
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海洋灾害频繁:台风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海洋灾害频繁:风暴潮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海洋灾害频繁:赤潮
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海洋污染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赤潮发生后,鱼类与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并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中国沿海赤潮频发地区主要是江河入海口海区和大陆近海。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海洋灾害频繁:赤潮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②海洋污染
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弃物和受到污染的河流。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②海洋污染:污染物的来源
污水排放 石油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②海洋污染:污染物的来源
中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海洋污染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多达上百亿吨。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②海洋污染:污染物的来源
近年来,中国海域的石油污染趋于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③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
0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③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
02 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①近海渔业资源衰竭采取的措施
伏季休渔,让鱼休养生息
禁止过度捕捞,加大执法力度
防止海洋污染
02 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②保护蓝色国土的措施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即时小练
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现综合治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可以为我们人类提供( )①生物资源②矿产资源③森林资源④潮汐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关于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严禁未处理的污水排入海洋 B.提高海洋石油开发技术C.加大对海洋生物的捕捞力度 D.制定海洋保护的法律法规
本节小结
强化特训
6月27日至7月1日,2022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参加全会和互动对话议题,主办和合作主办多场边会,与多个国际组织举行双边会谈。在这一重要的海洋国际平台上,中国立场、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与倡议得到充分阐述与广泛传播。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 )A.海滨旅游 B.远洋运输 C.太阳能电车 D.海洋石油开采2.下列行为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A.填海造陆 B.投放人工鱼礁 C.建滨海湿地公园 D.做到捕养结合3.目前我国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某些月份实行“禁渔期”,其主要目的是(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充分的检修时间B.实行海域的分区管理,提高捕鱼的产量C.发展这些海域的养殖业,取得养殖与捕捞双丰收D.让鱼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特训
5月1日起,我国海域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海域最长休渔时间从5月1日至9月16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C.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南海、渤海、黄海、东海5.我国海洋伏季休渔,主要目的是( )A.夏季台风较多,保证捕捞安全 B.避开海啸,,减轻自然灾害C.适当修补渔网,增加渔民收入 D.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强化特训
2022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醒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关于中国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B.黄渤海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C.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D.赤潮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海洋问题之一7.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关于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做法正确的是( )A.禁止一切捕捞海洋资源的活动 B.禁止开发海洋资源C.不用保护海洋资源 D.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强化特训
2021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保护鱼类资源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减少水污染9.下列由于盲目开发“海洋养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破坏原有生物链②危及物种多样性③造成海水污染④破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本课结束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