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6 18:00:53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盛世滋生图》是清中期宫廷画家徐扬凭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记述,创作的长度超过12米的家乡市井风情画卷(图示意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画家徐扬的家乡最可能在(  )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
2.关于其家乡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地势低平 B.冬暖夏凉、水乡泽国
C.秋雨连绵、绿树成荫 D.四季分明、土壤贫瘠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的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画家徐扬家乡有石拱桥、大量船只,说明该地区水网密集,且图中左上有山,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是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因此最可能是太湖平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水网不如太湖平原水网密集;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平原,山地很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1结论画家徐扬家乡最可能在太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该地冬季温和、夏季高温;该地6月有梅雨天气,阴雨连绵,秋雨不是阴雨连绵;太湖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土壤肥沃,水稻土广布。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3.由于该图所反映的是江南水乡景观,其主要位于江南地区。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王莲(图)原产南美洲热带水域,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喜高温高湿,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有根状短茎和发达的不定须根;喜肥沃深厚的污泥,但不喜过深的水,引种过程中更适宜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王莲叶面光滑,直径可达3米以上,叶片上密布小孔,叶缘还有两个缺口,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十分壮观,是著名热带水生庭园观赏植物,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植物的结构形态往往是适应环境的表现,王莲叶面上的小孔及叶缘有缺口主要作用是(  )
A.通风透气,保障植株生长 B.排水,防止叶片积水腐烂
C.吸收水分,促进蒸腾作用 D.透光,利于根部光合作用
5.推测王莲更适宜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深适宜 B.水质洁净 C.便于观赏 D.便于管理
6.王莲进行异地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是(  )
A.越冬防寒 B.防风抗倒伏 C.品种培育 D.防物种入侵
【答案】4.B
5.A
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4.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莲叶片较大且叶片的边缘向上抬起,叶片与水面紧密贴合,虽有小孔,但不能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王莲喜欢生长在热带的水域,热带蒸发旺盛降水较多,雨水可以从小孔和缺口迅速排走,保持叶片干燥,避免了由叶片积水、真菌和藻类的滋生而造成的溃烂。叶片上的小孔及边缘的缺口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促进蒸腾的作用。平铺于水面的大叶可以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大不利于透光,更不是利于根部的光合作用。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5.王莲不喜过深的水,人工建筑的水池,可控制水深,故王莲在人工建筑水池中生长的会更为适宜。王莲喜肥沃深厚的污泥,对水质要求并不高,与人工建筑池内种植也并无关联。王莲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或种植在自然界中,与是否便于观赏和便于管理并无关系,这并不是王莲适宜种植在建筑水池的原因。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6.王莲喜高温高湿,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就会停滞,在异地人工栽培中,最关键的技术为越冬防寒。王莲叶片宽大,平铺在水面之上且有发达的不定须根,抗风能力极强,并不需要防风抗倒伏。王莲对水温和水深的要求相对较高,其他方面王莲属性比较优良,并不一定需要培育新的品种。王莲属睡莲科,属于热带观赏植物,且对水深要求较高,不会在自然界中泛滥生长,防物种入侵并不是异地种植的关键。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图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国内价值链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中(  )
A.中附加值长三角所占的比例最高
B.低附加值京津冀所占的比例最低
C.长三角各附加值的分布极不平衡
D.高附加值珠三角研发的实力最强
8.相较于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海运便利 B.市场广阔 C.科技发达 D.原料丰富
【答案】7.A
8.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与转型
【解析】【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7.根据图可得,中附加值之中,长三角占比最高。京津冀在高附加值中占比较大,但不能说明主要分布在高附加值环节。长三角在各附加值之中,分布比较平衡。据高附加值分布情况图可得,珠三角占比不是最高,研发的实力不是最强。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8.根据材料可知,京津冀在高附加值中占比较大,珠三角城市群占比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科技含量高对技术依赖性强;海运、市场、原料不是战略新兴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且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共同拥有。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南北两面都有计时刻度。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读“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图”和“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9.关于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叙述正确的是(  )
A.晷针的一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B.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C.晷针针影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D.一年中,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
10.在“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中,t时刻对应的月份和地方时可能为(  )
A.3月;8时 B.9月;8时 C.6月;16时 D.12月;16时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地方时的计算
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①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②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9.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因此晷针与地轴平行,一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故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因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所以晷针针影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一年中,晷针投影的长度夏短冬长。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图示晷盘是24小时制,通过晷针投影所在位置为东北方位,可判断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读晷盘刻度可知应为16时;由方向标可看出,晷针投影在晷盘北面,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影长较短,应为6月,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下图示意我国新疆北部某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m,湖南西岸有高约50m的堆积物,由大小混杂的岩块、砂和黏土组成,成分为喷出岩和变质岩。湖泊西部有一处深达90m的峡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站在甲处可看到湖中群山的倒影
B.乙处堆积物是流水沉积而成
C.湖泊为火山口阻塞积水而成
D.湖水盐度很高
12.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
A.流水切割 B.冰川侵蚀 C.地质断层 D.风力侵蚀
【答案】11.A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11.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知,甲处为山脊,海拔比湖泊高,周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因此可以看到湖中群山的倒影,乙处堆积物是大小混杂的岩块、砂和黏土组成,没有明显的分选规律,因此不是流水作用形成的,该湖位于堆积物的上游,而且与下游河流之间有堆积物隔开,而且该地有火山运动,因此该有可能为堰塞湖,主要是河道堵塞而成,该湖有淡水不断地注入、湖水可以外流,而且形成时间不长,盐度不是很高。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2.该地地形崎岖,流速较快,河流的下切作用强烈,因此长期发展形成峡谷,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夜雨率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表示。读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区夜雨量率高的主要成因是(  )
A.西边多湖,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
B.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
C.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气流
D.临近河流,近地面易形成逆温层
14.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区(  )
A.夏季小麦生长发育 B.地表水下渗量减少
C.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答案】13.C
1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湟水谷地,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气流,含有水汽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夜雨多发。该地多夜雨,与湖陆风无关,该地位于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受夏季风影响很小,逆温层的形成不利于空气对流,不利于夜雨的形成。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4.该地多夜雨,在夏季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夜雨率高,夜间降水占一天中总的降水比例较大,夜间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夜雨率高,有利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土壤养分不一定增加。谷地两侧山坡地形坡度相对较大,夜雨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如图示意某年7月23日广东沿海天气形势,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L气压中心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6.造成甲气温低于丁地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气团性质 D.地形地势
17.与丙地相比,甲地可能(  )
A.降雨强度大 B.雨区范围大 C.风速小 D.云层薄
【答案】15.A
16.C
17.A
【知识点】冷锋;低气压(气旋)
【解析】【点评】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向 北

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15.由题干可知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所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东北侧有暖锋,应为锋面气旋系统,L应是低压中心,为气旋,反气旋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6.据图可知,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丁位于暖锋锋后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丁地。甲地纬度低于丁地,纬度越低,气温越高;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带,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导致的温度差异有限。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7.读图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位于冷锋锋后,丙应位于暖锋锋前,甲地在冷锋控制下,云雨区较窄,云层厚,移动速度较快,阴雨历时较短,多大风天气;丙地在暖锋控制下,云雨区较宽,云层薄,阴雨历时较长,风力较弱;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丙地,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玛珥湖是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湖泊类型。湖光岩玛珥湖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市西南部,有“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的特点。下图示意湖光岩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湖光岩湖形成的主要能量来源于(  )
A.水汽爆炸 B.太阳辐射 C.重力作用 D.地球内部
19.湖光岩湖“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主要得益于(  )
A.亚热带气候,雨季长,水量大 B.常年有河流注入与流出
C.岩层断裂,与地下水互补性强 D.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
【答案】18.D
19.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湖泊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火山口湖,另一类是堰塞湖。火山口湖是火山口中积水形成的湖,其中有一种封闭式特殊类型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叫玛珥湖。这种湖泊多呈圆形,直径一般200米—300米;周围的火山口壁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高,顶部比较平缓;湖水清澈平静,水深数10米。湛江的湖光岩是最典型的玛珥湖。
18.由材料信息可知,湖光岩湖是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C错误,D正确。水汽爆炸只是地热能遇水后激烈释放的表现,不是能量来源,A错误。故答案为:D。
19.由湖光岩湖“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可知,湖光岩湖通过岩层裂隙与地下水联系密切,且地下水是各种水体补给中最稳定的补给形式,C正确;亚热带气候,雨季长,水量大并不能说明其“淋雨弥月不溢”,A错误;“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说明湖光岩湖水没有流入和流出,B错误。材料中无当地蒸发量与降水量关系的信息,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地表的土壤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土壤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B.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D.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黏粒、粉粒、砂粒、石砾
2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答案】20.B
21.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20.结合所学知识,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砂土由于以砂粒为主,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壤土的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强。黏土的黏粒比重大,通气、透水性差,但保肥能力强。因此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 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沙和沙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其次,分别对应壤土—③,黏土—④。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成贵高速铁路,又名成贵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贵州省贵阳市的高速铁路,2019年12月16日,宜宾至贵阳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成贵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下图为成贵高铁站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成都至贵阳的普通铁路相比,成贵高铁(  )
A.物资转运快 B.运输效率高
C.不受天气影响 D.投入成本低
23.在成贵高铁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风沙天气较多 B.耕地面积较大
C.水旱灾害频繁 D.地形条件复杂
24.成贵高铁开通运营会(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提升贵阳城市等级
C.减轻京广高铁运输压力 D.缩减货物运输周转时间
【答案】22.B
23.D
24.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22.高铁比普通铁路运输的速度更快,运输效率更高。高铁主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高铁一般都是高架的,速度快,车体重量小,容易受到风雨雷电的影响,比如风力达到多少级高铁就要降速甚至停运。高铁的投入成本远高于普通列车。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3.成贵高铁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贵州省贵阳市,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层繁多,岩性纷杂,断裂构造,溶岩广泛分布,而且沿线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施工的最大障碍。成贵高铁沿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风沙天气较少;高原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较小;成贵高铁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与水旱灾害相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施工影响更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4.成贵高铁开通运营,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等级的高低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进行衡量的,高铁经过会使得沿线人口流动量增大,但不能直接提升城市等级。京广高铁线路是南北走向的,而成贵高铁线路是东西走向的,成贵高铁开通运营并不能减轻京广高铁运输压力。成贵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不是货运专线,不能缩减货物运输周转时间。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二、综合题:52分
25.(2022高一下·大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类型多样,不同地质灾害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下图示意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主要分布。
(1)简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分布有明显的关联性,请说明原因。
【答案】(1)流域内破碎物质多;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具备比降较大的沟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
(2)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岩石破碎,破碎物质多;地震引发岩体裂开,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稳定性降低。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从水、植被、碎石、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泥石流分布区与我国地震带分布区一致,受地震影响,岩石疏松,流域内破碎物质多;泥石流区多分布在高山或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均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泥石流中发生地泥沙、碎石和水一起流动,比降较大的沟谷地区多泥沙、碎石和水,且地势崎岖,落差大,以产生泥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在地表流水作用下一产生水土流失,产生泥石流。
(2)根据图示可知,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岩石破碎和裸露,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破碎物质多,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地震引发岩体裂开,水体下渗浸透,导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含水量大,稳定性降低,以产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点评】滑坡是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26.(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拉维湖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南北长560千米,东西宽16~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湖泊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唯一出口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希雷河。马拉维湖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鱼类的种类达500~1000种,其中80%左右是当地特有品种。马拉维湖一年四季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滞水带水温很低,而表水层温度发生跃变,常年温度基本在24~29℃,但每年7~8月,马拉维湖最南端的水域表层水温会下降到20℃左右。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湖水透明度不足1米。
(1)推测马拉堆湖狭长、幽深的原因。
(2)分析马拉维湖鱼类资源丰富且多特有品种的影响因素。
(3)说明7~8月马拉维湖南端水温下降的原因。
(4)指出导致12月份马拉维湖透明度下降的主要自然因素,并说明原因。
【答案】(1)地处东非大裂谷内,湖泊狭长;位于板块张裂带,岩层断裂陷落,积水成湖,湖泊幽深。
(2)湖泊面积大,鱼类的生存空间广阔;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过漫长演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多条河流注入,营养物质丰富;人类开发活动少,生态环境优良。
(3)7-8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控制湖区;湖泊南端离岸风的吹佛下,表层湖水被吹离湖岸,底层冷水上泛补充,使水温下降。7-8月份,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温度低。
(4)气温、降水。原因:12月份,南半球处于夏半年,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径流带来较多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此时气温较高,湖中藻类大量繁殖,湖水透明度下降。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据图中经纬度判断,马拉维湖位于东非裂谷带内,东非大裂谷大致南北走向、南北狭长,谷底积水成湖,湖泊狭长;东非裂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断层陷落,垂直落差大,导致湖泊幽深。
(2)本题考查渔业资源丰富及特有种丰富的原因,可从湖泊面积广阔、湖泊相对封闭且古老等方面分析回答,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南北长560千米,东西宽16~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说明湖泊面积大,为鱼类生存和繁殖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泊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鱼类的繁殖;湖泊仅有一出口于外界相连,说明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过漫长演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少,生态环境优良。
(3)据图分析,该湖位于南半球,7-8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减弱,水温低;7-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控制该湖区,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吹拂下,南部湖水向西北流动,表层湖水被吹离湖岸,底层冷水上泛,导致表层水温下降。
(4)1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湖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进入汛期,携带较多的泥沙,导致湖水透明度降低;河流从陆地携带较多的营养物质入湖,夏季气温高,湖中藻类植物大量滋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湖水透明度下降。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7.(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山滑雪对气候、地形(山势落差、坡长、坡度)、雪质(干雪、湿雪)等条件要求极高。万龙滑雪场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河北张家口,赛道以人工造雪为主,对造雪需求量大。中科院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该地开展人工造雪、高效储雪实验,实现北京冬奥“用雪自由”。下图为万龙滑雪场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
(1)分析图示地区修建高山滑雪场有利的气候条件。
(2)结合地形条件,说明晴天时图中①、②两条滑雪道的雪质变化特点。
(3)分析科研团队开展造雪、储雪实验选择在甲地的原因。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长;
(2)①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气温低,雪融化较慢,雪质较好;②位于山脊,阳光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形成湿雪,雪质变差。
(3)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储雪。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气候从两个方面分析,即温度和降水。对于滑雪场来说,降雪要多,而且利于雪的保存,就要气温低。依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当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但是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低;又处在山上,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较长。
(2)①从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讲,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风速小,气温低,雪融化较慢,地面雪也较为厚实,雪质较好。②等高线向低处凸,大致位于山脊,阳光容易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地面积雪薄,形成湿雪,雪质变差。
(3)据图示信息,甲地有水源,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造雪原料充足);造雪、储雪实验除了水源外,还需要其他的设备,该地靠近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还有气象站,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为造雪、储雪提供数据参考;多条滑雪道在甲处附近为终点,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便于的雪道的即是维护管理;结合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积雪不易滑落,利于储雪。
【点评】整体性原理
(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形成原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②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变化不仅影响本地区地理环境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变化。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8.(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结合图例信息,图中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所以可知A地至B地地势是逐渐降低。
(2)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罗布泊位于塔里木和下游地区,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向下游方向的水量减少;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所以罗布泊面积缩小。
(3)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点评】一、河流和湖泊的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
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河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湖泊对河流的径流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洪水期,湖泊及水库会起到削减河道洪峰的作用,枯水期可以用湖泊的水缓解河流不畅、河道淤积的状况,而河道也起到湖泊“渠道”的疏散功能。这也是河流和湖泊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分、土壤和生物等地理要素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而发展、演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4)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 / 1河南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盛世滋生图》是清中期宫廷画家徐扬凭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记述,创作的长度超过12米的家乡市井风情画卷(图示意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画家徐扬的家乡最可能在(  )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
2.关于其家乡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地势低平 B.冬暖夏凉、水乡泽国
C.秋雨连绵、绿树成荫 D.四季分明、土壤贫瘠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的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王莲(图)原产南美洲热带水域,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喜高温高湿,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有根状短茎和发达的不定须根;喜肥沃深厚的污泥,但不喜过深的水,引种过程中更适宜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王莲叶面光滑,直径可达3米以上,叶片上密布小孔,叶缘还有两个缺口,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十分壮观,是著名热带水生庭园观赏植物,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植物的结构形态往往是适应环境的表现,王莲叶面上的小孔及叶缘有缺口主要作用是(  )
A.通风透气,保障植株生长 B.排水,防止叶片积水腐烂
C.吸收水分,促进蒸腾作用 D.透光,利于根部光合作用
5.推测王莲更适宜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深适宜 B.水质洁净 C.便于观赏 D.便于管理
6.王莲进行异地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是(  )
A.越冬防寒 B.防风抗倒伏 C.品种培育 D.防物种入侵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图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国内价值链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中(  )
A.中附加值长三角所占的比例最高
B.低附加值京津冀所占的比例最低
C.长三角各附加值的分布极不平衡
D.高附加值珠三角研发的实力最强
8.相较于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海运便利 B.市场广阔 C.科技发达 D.原料丰富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南北两面都有计时刻度。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读“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图”和“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9.关于北京故宫赤道日晷叙述正确的是(  )
A.晷针的一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B.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C.晷针针影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D.一年中,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
10.在“故宫赤道日晷示意图”中,t时刻对应的月份和地方时可能为(  )
A.3月;8时 B.9月;8时 C.6月;16时 D.12月;16时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下图示意我国新疆北部某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m,湖南西岸有高约50m的堆积物,由大小混杂的岩块、砂和黏土组成,成分为喷出岩和变质岩。湖泊西部有一处深达90m的峡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站在甲处可看到湖中群山的倒影
B.乙处堆积物是流水沉积而成
C.湖泊为火山口阻塞积水而成
D.湖水盐度很高
12.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
A.流水切割 B.冰川侵蚀 C.地质断层 D.风力侵蚀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夜雨率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表示。读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区夜雨量率高的主要成因是(  )
A.西边多湖,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
B.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
C.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气流
D.临近河流,近地面易形成逆温层
14.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区(  )
A.夏季小麦生长发育 B.地表水下渗量减少
C.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如图示意某年7月23日广东沿海天气形势,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L气压中心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6.造成甲气温低于丁地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气团性质 D.地形地势
17.与丙地相比,甲地可能(  )
A.降雨强度大 B.雨区范围大 C.风速小 D.云层薄
(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玛珥湖是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湖泊类型。湖光岩玛珥湖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市西南部,有“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的特点。下图示意湖光岩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湖光岩湖形成的主要能量来源于(  )
A.水汽爆炸 B.太阳辐射 C.重力作用 D.地球内部
19.湖光岩湖“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主要得益于(  )
A.亚热带气候,雨季长,水量大 B.常年有河流注入与流出
C.岩层断裂,与地下水互补性强 D.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地表的土壤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土壤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B.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D.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黏粒、粉粒、砂粒、石砾
2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成贵高速铁路,又名成贵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贵州省贵阳市的高速铁路,2019年12月16日,宜宾至贵阳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成贵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下图为成贵高铁站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成都至贵阳的普通铁路相比,成贵高铁(  )
A.物资转运快 B.运输效率高
C.不受天气影响 D.投入成本低
23.在成贵高铁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风沙天气较多 B.耕地面积较大
C.水旱灾害频繁 D.地形条件复杂
24.成贵高铁开通运营会(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提升贵阳城市等级
C.减轻京广高铁运输压力 D.缩减货物运输周转时间
二、综合题:52分
25.(2022高一下·大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类型多样,不同地质灾害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下图示意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主要分布。
(1)简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分布有明显的关联性,请说明原因。
26.(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拉维湖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南北长560千米,东西宽16~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湖泊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唯一出口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希雷河。马拉维湖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鱼类的种类达500~1000种,其中80%左右是当地特有品种。马拉维湖一年四季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滞水带水温很低,而表水层温度发生跃变,常年温度基本在24~29℃,但每年7~8月,马拉维湖最南端的水域表层水温会下降到20℃左右。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湖水透明度不足1米。
(1)推测马拉堆湖狭长、幽深的原因。
(2)分析马拉维湖鱼类资源丰富且多特有品种的影响因素。
(3)说明7~8月马拉维湖南端水温下降的原因。
(4)指出导致12月份马拉维湖透明度下降的主要自然因素,并说明原因。
27.(2023高二上·河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山滑雪对气候、地形(山势落差、坡长、坡度)、雪质(干雪、湿雪)等条件要求极高。万龙滑雪场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河北张家口,赛道以人工造雪为主,对造雪需求量大。中科院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该地开展人工造雪、高效储雪实验,实现北京冬奥“用雪自由”。下图为万龙滑雪场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
(1)分析图示地区修建高山滑雪场有利的气候条件。
(2)结合地形条件,说明晴天时图中①、②两条滑雪道的雪质变化特点。
(3)分析科研团队开展造雪、储雪实验选择在甲地的原因。
28.(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画家徐扬家乡有石拱桥、大量船只,说明该地区水网密集,且图中左上有山,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是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因此最可能是太湖平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水网不如太湖平原水网密集;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平原,山地很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1结论画家徐扬家乡最可能在太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该地冬季温和、夏季高温;该地6月有梅雨天气,阴雨连绵,秋雨不是阴雨连绵;太湖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土壤肥沃,水稻土广布。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3.由于该图所反映的是江南水乡景观,其主要位于江南地区。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4.B
5.A
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4.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莲叶片较大且叶片的边缘向上抬起,叶片与水面紧密贴合,虽有小孔,但不能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王莲喜欢生长在热带的水域,热带蒸发旺盛降水较多,雨水可以从小孔和缺口迅速排走,保持叶片干燥,避免了由叶片积水、真菌和藻类的滋生而造成的溃烂。叶片上的小孔及边缘的缺口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促进蒸腾的作用。平铺于水面的大叶可以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大不利于透光,更不是利于根部的光合作用。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5.王莲不喜过深的水,人工建筑的水池,可控制水深,故王莲在人工建筑水池中生长的会更为适宜。王莲喜肥沃深厚的污泥,对水质要求并不高,与人工建筑池内种植也并无关联。王莲种植在人工建筑水池或种植在自然界中,与是否便于观赏和便于管理并无关系,这并不是王莲适宜种植在建筑水池的原因。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6.王莲喜高温高湿,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就会停滞,在异地人工栽培中,最关键的技术为越冬防寒。王莲叶片宽大,平铺在水面之上且有发达的不定须根,抗风能力极强,并不需要防风抗倒伏。王莲对水温和水深的要求相对较高,其他方面王莲属性比较优良,并不一定需要培育新的品种。王莲属睡莲科,属于热带观赏植物,且对水深要求较高,不会在自然界中泛滥生长,防物种入侵并不是异地种植的关键。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7.A
8.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与转型
【解析】【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7.根据图可得,中附加值之中,长三角占比最高。京津冀在高附加值中占比较大,但不能说明主要分布在高附加值环节。长三角在各附加值之中,分布比较平衡。据高附加值分布情况图可得,珠三角占比不是最高,研发的实力不是最强。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8.根据材料可知,京津冀在高附加值中占比较大,珠三角城市群占比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科技含量高对技术依赖性强;海运、市场、原料不是战略新兴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且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共同拥有。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地方时的计算
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①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②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9.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因此晷针与地轴平行,一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故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因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所以晷针针影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一年中,晷针投影的长度夏短冬长。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图示晷盘是24小时制,通过晷针投影所在位置为东北方位,可判断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读晷盘刻度可知应为16时;由方向标可看出,晷针投影在晷盘北面,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影长较短,应为6月,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1.A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11.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知,甲处为山脊,海拔比湖泊高,周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因此可以看到湖中群山的倒影,乙处堆积物是大小混杂的岩块、砂和黏土组成,没有明显的分选规律,因此不是流水作用形成的,该湖位于堆积物的上游,而且与下游河流之间有堆积物隔开,而且该地有火山运动,因此该有可能为堰塞湖,主要是河道堵塞而成,该湖有淡水不断地注入、湖水可以外流,而且形成时间不长,盐度不是很高。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2.该地地形崎岖,流速较快,河流的下切作用强烈,因此长期发展形成峡谷,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3.C
14.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湟水谷地,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气流,含有水汽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夜雨多发。该地多夜雨,与湖陆风无关,该地位于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受夏季风影响很小,逆温层的形成不利于空气对流,不利于夜雨的形成。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4.该地多夜雨,在夏季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夜雨率高,夜间降水占一天中总的降水比例较大,夜间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夜雨率高,有利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土壤养分不一定增加。谷地两侧山坡地形坡度相对较大,夜雨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5.A
16.C
17.A
【知识点】冷锋;低气压(气旋)
【解析】【点评】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向 北

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15.由题干可知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所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东北侧有暖锋,应为锋面气旋系统,L应是低压中心,为气旋,反气旋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6.据图可知,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丁位于暖锋锋后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丁地。甲地纬度低于丁地,纬度越低,气温越高;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带,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导致的温度差异有限。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7.读图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位于冷锋锋后,丙应位于暖锋锋前,甲地在冷锋控制下,云雨区较窄,云层厚,移动速度较快,阴雨历时较短,多大风天气;丙地在暖锋控制下,云雨区较宽,云层薄,阴雨历时较长,风力较弱;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丙地,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8.D
19.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湖泊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火山口湖,另一类是堰塞湖。火山口湖是火山口中积水形成的湖,其中有一种封闭式特殊类型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叫玛珥湖。这种湖泊多呈圆形,直径一般200米—300米;周围的火山口壁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高,顶部比较平缓;湖水清澈平静,水深数10米。湛江的湖光岩是最典型的玛珥湖。
18.由材料信息可知,湖光岩湖是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C错误,D正确。水汽爆炸只是地热能遇水后激烈释放的表现,不是能量来源,A错误。故答案为:D。
19.由湖光岩湖“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可知,湖光岩湖通过岩层裂隙与地下水联系密切,且地下水是各种水体补给中最稳定的补给形式,C正确;亚热带气候,雨季长,水量大并不能说明其“淋雨弥月不溢”,A错误;“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说明湖光岩湖水没有流入和流出,B错误。材料中无当地蒸发量与降水量关系的信息,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0.B
21.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20.结合所学知识,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砂土由于以砂粒为主,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壤土的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强。黏土的黏粒比重大,通气、透水性差,但保肥能力强。因此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 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沙和沙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其次,分别对应壤土—③,黏土—④。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22.B
23.D
24.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22.高铁比普通铁路运输的速度更快,运输效率更高。高铁主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高铁一般都是高架的,速度快,车体重量小,容易受到风雨雷电的影响,比如风力达到多少级高铁就要降速甚至停运。高铁的投入成本远高于普通列车。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3.成贵高铁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贵州省贵阳市,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层繁多,岩性纷杂,断裂构造,溶岩广泛分布,而且沿线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施工的最大障碍。成贵高铁沿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风沙天气较少;高原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较小;成贵高铁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与水旱灾害相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施工影响更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4.成贵高铁开通运营,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等级的高低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进行衡量的,高铁经过会使得沿线人口流动量增大,但不能直接提升城市等级。京广高铁线路是南北走向的,而成贵高铁线路是东西走向的,成贵高铁开通运营并不能减轻京广高铁运输压力。成贵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不是货运专线,不能缩减货物运输周转时间。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5.【答案】(1)流域内破碎物质多;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具备比降较大的沟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
(2)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岩石破碎,破碎物质多;地震引发岩体裂开,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稳定性降低。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从水、植被、碎石、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泥石流分布区与我国地震带分布区一致,受地震影响,岩石疏松,流域内破碎物质多;泥石流区多分布在高山或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均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泥石流中发生地泥沙、碎石和水一起流动,比降较大的沟谷地区多泥沙、碎石和水,且地势崎岖,落差大,以产生泥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在地表流水作用下一产生水土流失,产生泥石流。
(2)根据图示可知,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岩石破碎和裸露,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破碎物质多,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地震引发岩体裂开,水体下渗浸透,导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含水量大,稳定性降低,以产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点评】滑坡是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26.【答案】(1)地处东非大裂谷内,湖泊狭长;位于板块张裂带,岩层断裂陷落,积水成湖,湖泊幽深。
(2)湖泊面积大,鱼类的生存空间广阔;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过漫长演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多条河流注入,营养物质丰富;人类开发活动少,生态环境优良。
(3)7-8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控制湖区;湖泊南端离岸风的吹佛下,表层湖水被吹离湖岸,底层冷水上泛补充,使水温下降。7-8月份,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温度低。
(4)气温、降水。原因:12月份,南半球处于夏半年,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径流带来较多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此时气温较高,湖中藻类大量繁殖,湖水透明度下降。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据图中经纬度判断,马拉维湖位于东非裂谷带内,东非大裂谷大致南北走向、南北狭长,谷底积水成湖,湖泊狭长;东非裂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断层陷落,垂直落差大,导致湖泊幽深。
(2)本题考查渔业资源丰富及特有种丰富的原因,可从湖泊面积广阔、湖泊相对封闭且古老等方面分析回答,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南北长560千米,东西宽16~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说明湖泊面积大,为鱼类生存和繁殖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泊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鱼类的繁殖;湖泊仅有一出口于外界相连,说明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过漫长演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少,生态环境优良。
(3)据图分析,该湖位于南半球,7-8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减弱,水温低;7-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控制该湖区,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吹拂下,南部湖水向西北流动,表层湖水被吹离湖岸,底层冷水上泛,导致表层水温下降。
(4)1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湖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进入汛期,携带较多的泥沙,导致湖水透明度降低;河流从陆地携带较多的营养物质入湖,夏季气温高,湖中藻类植物大量滋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湖水透明度下降。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7.【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长;
(2)①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气温低,雪融化较慢,雪质较好;②位于山脊,阳光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形成湿雪,雪质变差。
(3)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储雪。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气候从两个方面分析,即温度和降水。对于滑雪场来说,降雪要多,而且利于雪的保存,就要气温低。依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当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但是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低;又处在山上,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较长。
(2)①从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讲,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风速小,气温低,雪融化较慢,地面雪也较为厚实,雪质较好。②等高线向低处凸,大致位于山脊,阳光容易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地面积雪薄,形成湿雪,雪质变差。
(3)据图示信息,甲地有水源,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造雪原料充足);造雪、储雪实验除了水源外,还需要其他的设备,该地靠近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还有气象站,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为造雪、储雪提供数据参考;多条滑雪道在甲处附近为终点,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便于的雪道的即是维护管理;结合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积雪不易滑落,利于储雪。
【点评】整体性原理
(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形成原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②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变化不仅影响本地区地理环境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变化。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8.【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结合图例信息,图中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所以可知A地至B地地势是逐渐降低。
(2)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罗布泊位于塔里木和下游地区,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向下游方向的水量减少;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所以罗布泊面积缩小。
(3)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点评】一、河流和湖泊的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
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河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湖泊对河流的径流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洪水期,湖泊及水库会起到削减河道洪峰的作用,枯水期可以用湖泊的水缓解河流不畅、河道淤积的状况,而河道也起到湖泊“渠道”的疏散功能。这也是河流和湖泊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分、土壤和生物等地理要素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而发展、演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4)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