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模拟测试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做的榆(yù)钱饭很香。
B.三更(gēng)半夜的时候,他听见有人敲隔壁的门。
C.这里的环境非常聒(guō)噪。
D.爷爷喜欢沿着湖畔(pàn)散步。
2.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3.“糈”字的意思最可能是( )
A.禾苗 B.美酒
C.粮食 D.夸耀
4.下列诗词中与“秋”有关的一项是( )
A.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遇到不懂的词语,借助插图来理解。
B.遇到不懂的词语,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C.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可以请教他人。
D.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找近义词来理解。
6.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二、填空题
7.让生字走入语境。(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看拼音写字词)
(1)三(1)班的篮球队员们向我们班发起了挑 ( )战,我们毫不示弱,迅速挑( )选了十二名精兵强将,拉拉队挑( )起队旗,我们斗志昂扬地来到了赛场。
(2)沿着小jìng ( )上山,漫山都是shuāng yè( )和cán jú ( ),这深秋的美景让人迷醉。
(3)临近分别,liú( )老师zèng( )予我离别寄语。
8.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残( ) 橙( ) 棕( ) 油( ) 料( )
线( ) 瞪( ) 粽( ) 笛( ) 抖( )
9.填写近义词
明朗——( ) 愉快——( ) 凌乱——( )
小心——( ) 增添——( ) 平展——( )
10.我会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四季(每组四个)。
(1)春:( ) ( ) ( ) ( )
(2)夏:( ) ( ) ( ) ( )
(3)秋:( ) ( ) ( ) ( )
(4)冬:( ) ( ) ( ) ( )
11.填空,补充词语。
天( )云( ) 春( )秋( ) 果实( )( )
一( )知( ) 金( )飘( ) 秋风( )(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我们不禁会吟诵:“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首诗的名字是《 》,作者是 代诗人 ,诗句中“坐”的意思是 。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苏轼不是宋代有名的诗人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4.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15.请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并用“○”圈出来。
16.读了选文,我知道文中的“它”就是 。
17.仿照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也会写一句。
你看,它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美丽的秋天
①有人喜欢“______”的春天,有人喜欢“______”的夏天,有人喜欢“______”的冬天,但我更喜欢“______”的秋天。
②在我眼中,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绚丽的画……
③如果说春风像慈母,那么秋风就像一位和蔼的父亲,时不时用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轻轻拍打我的脸庞,带给人多么亲切的感觉!在秋风的吹拂下,湖水犹如淡蓝色的绸缎,泛着粼粼波光;树叶也沙沙作响,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小曲儿……
④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在空中绕几个圈儿缓缓落地,好像在跳优雅的华尔兹呢!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上散步,脚下软绵绵的,边走边欣赏着一派辉煌的秋天景象,好不惬意啊!
⑤秋天更是个丰收的季节。你瞧,金黄的稻穗一浪接着一浪,在灿烂的阳光下光彩夺目。扑面而来的阵阵浓郁的稻香,令人垂涎欲滴。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如雨的汗水划过他们的脸庞,滴入土壤,仿佛又种下希望的种子……
⑥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透着爽朗清新;秋天是一幅绚丽的画,五彩缤纷,引人入胜。当枫叶变红的一刹那,当菊花盛开的那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秋姑娘来问候你啦!
18.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 )的小曲儿 ( )的稻香
( )的笑容 ( )的诗歌
19.把下面的诗句填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0.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读到“绸缎”时,我发现它们的偏旁都是 ,所以猜测这个词语可能和 有关;读到“垂涎欲滴”时,我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闻到香甜的味道,会忍不住 ,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1.请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比喻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比阅读】
[例句1]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例句2] 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在空中绕几个圈儿缓缓落地,好像在跳优雅的华尔兹呢!
①例句1采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法国梧桐树落叶的 美和形状美,写出了落叶的静态美。
②例句2采用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写它换上 的衣裳,伴随着秋风 ,既写出了它的颜色美,也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③两个例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落叶的美丽,都表达了作者 之情。
23.读短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秋姑娘还会通过哪些方式问候我们,写一写。(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美丽的秋天》从 和蔼、 美丽和稻子 三个方面展现了秋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写一篇观察日记。
要求:1.把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写进日记里。
2.语句要通顺,注意日记格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有误,榆(yù)钱饭——(yú)。
故选A。
2.C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修辞手法的掌握。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诗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霜叶”与“二月花”的对比,描写出了霜叶的红火,抒发了诗人对枫林晚景的热爱与欣赏。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诗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枯萎的“荷花、荷叶”与开败了的“菊花”相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表达了诗人乡愁满怀的心境。由此可知本项诗句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C。
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义的掌握。
糈:xǔ糈,粮也。从米,胥声。精米,古代用以祭神。故选C。
4.C
【详解】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出自《卖炭翁》,天黑之后城外下了一场大雪,有一尺那么厚,早上老翁着急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朝着集市赶去。这句诗与冬天有关。
B.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是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句诗与春天有关。
C.出自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意思是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这句诗与秋天有关。
D.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意思是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这句诗与春天有关。
故选C。
5.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方法的掌握。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找近义词理解。
C.有误。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或者请教家长和同学。
6.A
【详解】本题考查了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根据句意诗句朗读节奏可划分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故选:A。
7. tiǎo tiāo tiǎo 径 霜叶 残菊 刘 赠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和看拼音写汉字。
多音字辨析可以通过词语的释义分辨读音,也可以通过句子语境辨析读音。看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
(1)挑:在表示担,选择、挑剔时读“tiāo”,如挑选、挑剔、挑水等。在表示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挑衅、挑拨时读“tiǎo”,如挑战、挑衅等。
结合语境,故答案为:①tiǎo ②tiāo ③tiǎo
(2)注意“霜”“菊”的字形和书写笔画。
(3)注意“赠”的字形和书写笔画。
8. 残废 橙子 棕色 汽油 料酒 毛线 瞪眼 粽子 笛子 手抖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注意认准每个字的偏旁结构和读音,再进行组词。例如“残、线”偏旁不同,读法、意思都不一样,平时多积累。
残:凋残、残败、残渣;
橙:橙色、橙皮、甜橙;
棕:棕熊、棕毛、棕树;
油:加油、菜油、油腻;
料:塑料、面料、布料;
线:金线、直线、曲线;
瞪:瞪大、瞪着、瞪视;
粽:角粽、粽粑、粽叶;
笛:笛声、笛材、笛床;
抖:抖腿、颤抖、抖落。
9. 明媚 喜悦 纷乱 当心 增加 平整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明朗:光线充足;明亮。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开朗、明媚、辉煌等。
愉快:快意;舒畅。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喜悦、欢愉、欢喜等。
凌乱: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纷乱、杂乱、零乱等。
小心:注意;留神。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仔细、审慎、当心等。
增添:添加;增多。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增加、添补、添加 等。
平展:平直的展开。根据词义理解,近义词有:平顺、平整、平坦等。
10. 鸟语花香 花红柳绿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绿树成荫 艳阳高照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五谷丰登 硕果累累 瓜果飘香 秋风习习 冰天雪地 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白雪飘飘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识记和归类。
形容春天的词语: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桃李争妍、百花齐放、朝气蓬勃、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形容夏天的词语:绿树成荫、电闪雷鸣、烈日炎炎、艳阳高照、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火云如烧……
形容秋天的词语:五谷丰登、硕果累累、金桂飘香、瓜果飘香、天高云淡、秋风习习、酷暑难耐、丹枫迎秋……
形容冬天的词语:冰天雪地、千里冰封、白雪飘飘、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北风呼啸、寒风刺骨……
11. 高 淡 华 实 累 累 叶 秋 桂 香 习 习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果实累累: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
金桂飘香: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的意思。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12. 远上寒山石径斜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 杜牧 因为
【详解】考查诗句默写。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坐:因为。
13. 梧桐树掉下了叶子。 黄色被秋天的雨给了银杏树。 苏轼是宋代有名的诗人。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删除修饰语“道路两旁的法国”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
(2)本题考查了句子改写。改为被字句,“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把字句,“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本句改为:黄色被秋天的雨给了银杏树。
(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苏轼是宋代有名的诗人。
1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15.炎热 凉爽 16.秋天的雨 17.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叶子像一根根针,缝呀缝呀,缝出金秋的美丽。
【解析】14.本题考查了学生找中心句的能力。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写了秋天有不同的颜色,所以选文是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写的。
1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
可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在短文中找出来。
炎热:特别热。
凉爽:很凉快。
所以“炎热”和“凉爽互为反义词。”
1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可知,“它”指的是秋天的雨。
17.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短文中的句子强调的是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按照这个格式进行仿写。
示例: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秋天。
18. 动听 浓郁 孩童般 优美 19.B A D C 20. 纟 丝线、纺织、布匹 流口水 21.在秋风的吹拂下,湖水犹如淡蓝色的绸缎,泛着粼粼波光。 22. 比喻 法国梧桐树落叶 金色的小巴掌 颜色 拟人 树叶 火红 翩翩起舞 对落叶,对秋天的赞美 23.当果实飘香的那一时 当秋风拂过脸颊的那一瞬 24. 秋风 落叶 丰收 喜爱和赞美
【解析】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需要我们再将文章梳理一遍,边读边找。
从句子“树叶也沙沙作响,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小曲儿……”中可找到:动听的小曲儿。
从句子“扑面而来的阵阵浓郁的稻香,令人垂涎欲滴。”中可找到:浓郁的稻香。
从句子“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中可找到:孩童般的笑容。
从句子“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透着爽朗清新”中可找到:优美的诗歌。
1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分析。
根据语境及诗意,将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
A.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诗中情景描写的是夏季。
B.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诗中情景描写的是春季。
C.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诗中情景描写的是秋季。
D.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诗中情景描写的是冬季。
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绸缎”一词可运用“形旁表义”的方法来理解。“绸缎”的形旁是“纟”,由此可推断其和“丝线、纺织、布匹”有关。“垂涎欲滴”中的“涎”指口水,根据“在生活中闻到香甜的味道”的情境,可以知道词语的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21.本题考查比喻句辨析。
比喻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说把一物的特点与其它物的特点联系起来,需要本体和喻体。根据比喻手法的特点,在文中找到即可,如:秋风就像一位和蔼的父亲,时不时用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轻轻拍打我的脸庞,带给人多么亲切的感觉!
2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理解分析。
例句1中“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落叶的形状特点。因为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是金色的,而且落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规则,看上去像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所以这句话写出了落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例句2中“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这里把树叶拟人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叶的颜色美和随风飘动的动态美。
两个句子一个写树叶的静态美,一个写句子的动态美,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落叶的喜爱、赞赏之情。
23.本题考查句子补充仿写。
细分析文中的两个分句“当枫叶变红的一刹那,当菊花盛开的那一刻”,“枫叶、菊花”都是秋天的景物。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写出秋天的一些事物的美,如:当稻穗低下头的一刹那,当石榴咧开嘴的一刻。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
这道题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主要内容进行填写。文章第1、2段是总写,3、4、5段分写秋天的美,第6段又是总写。第3段写和蔼的秋风;第4段写落叶的美;第5段写丰收的稻穗。从这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25.参考范文: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晴
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
【详解】本题考查写观察日记。
要求把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写进日记里。日记是我们用来记录所见所闻和生活感悟的极好手段,同时也是锻炼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极佳途径。眼前转瞬即逝的生活片段,脑海中灵光一现的思考,通过日记的方式予以永久的保留,这其中,观察日记则更注重考验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思,培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观察日记就是考察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能力,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寻找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抓住关键做细致的描写。同时不能忘记日记应有的格式。观察作文是以某个事物为对象的,同时“观察”也不仅仅局限于眼看,它应该还包括手摸、耳听、嘴尝等多感官的综合感受,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写作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力争从多角度,灵活地将我们要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就生动地浮现在脑海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才能写出一篇饱满生动的日记。
日记的格式:在第一行中间写题目,第二行中间写明日期、星期、天气,第三行开始日记正文,注意分段写。
开头:点明你要观察的是什么。
中间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结尾:写写观察结果以及你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