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玲玲的画(节选)
①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②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1.玲玲在画上弄脏的地方画了 。
2.“玲玲满意地笑了”中的“满意”的意思是: 。
3.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三只蝴蝶
红蝴蝶、黄蝴蝶和白蝴蝶是亲密的朋友。
一天, 它们正在一起唱歌,天突然下起雨来。“快到花园里去躲雨吧!”它们说着向花园飞去。
它们飞到一朵红花前,红花说:“红蝴蝶, 我保护你吧!”“不行,我不能离开朋友而只顾自己!”红蝴蝶说。它们飞到一朵黄花前,黄花说:“我只保护黄蝴蝶。”黄蝴蝶说:“我也不能只顾自己呀!”它们飞到一朵大白花前,这时候雨越下越大。大白花说:“进来吧,你们三个我都欢迎。”三只蝴蝶躲进大白花里,又安全又暖和。
雨过天晴,三只蝴蝶谢过大白花,飞走了。
4.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了( )、( )、( )三只蝴蝶。最后它们在( )里躲雨。
5.我最喜欢 花,因为它 。
6.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 )。
A.当危险来临时,要各顾各。
B.真正的好朋友要彼此不离不弃。
阅读片段,做题。
信一: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信二: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7.照样子,写词语。
从早到晚 从( )到( ) 从( )到( )
又蹦又跳 又( )又( ) 又( )又( )
8.关于信一、信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一中,露西的态度很消极,很不开心;信二中,露西的态度很积极、乐观,感觉很开心。
B.信一中,露西是在说实话;信二中,露西是在说谎话。
9.比较这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 )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 )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0.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11.照样子,写词语
例:称一称
( )一( ) ( )一( )
12.“曹冲才七岁”中的“才”字的意思是( )
①能力 ②只有,仅仅 ③从才能方面指称某类人
13.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妈妈是一座山
山,高大、稳重。山,秀丽、温柔。妈妈就是一座山。
妈妈是山,我是树,山哺育了树。妈妈很爱我,爱得深沉,爱得实在。她就像山一样,不惜用自己生命的涓涓细流去滋润干渴的我——一棵小树,让我长得枝繁叶茂。
妈妈是山,我是树,山关怀着树。妈妈那双明亮的眼睛永远关切地注视着我。这双眼睛中充满爱意、充满温暖,给我安慰、给我希望、给我力量,让我由懦 (nuò)弱变坚强,由幼稚 (zhì)变成熟。
14.山有哪些特征?用“____”画出来。
15.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懦弱—— ( ) 幼稚—— ( )
1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妈妈是山,我是 ,山 树。
妈妈是 ,我是树,山 树。
17.你爱妈妈吗?你想把妈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阅读。
苹果落地
一天傍晚,一个小男孩儿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
小男孩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为什么苹果向地上落下,却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或向右抛开呢?”
后来,他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苹果向下落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18.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19.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 。
20.这个小男孩后来变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这主要是因为( )
A.他喜欢动脑筋。 B.他天生聪明。 C.他喜欢吃苹果。
21.你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家长,把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只小花狗 2.符合心意 3.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可知玲玲在画上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根据第①自然段句子“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可知这里的“满意”既有玲玲对自己画作的满意,也有对自己愿意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行为的满意。满意指画很符合玲玲的心意。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文段第②自然段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可知《玲玲的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生活中,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也要冷静面对,机智应变。
4. 4/四 红蝴蝶 黄蝴蝶 白蝴蝶 大白花 5. 大白 乐于助人并且不讲条件 6.B
【解析】4.本题考查了对自然段的认识以及文段内容的理解。
每个自然段前空两格,故本文有4个自然段。结合“红蝴蝶、黄蝴蝶和白蝴蝶是亲密的朋友。”可知写了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三只蝴蝶。结合“大白花说:‘进来吧,你们三个我都欢迎。’三只蝴蝶躲进大白花里,又安全又暖和。”可知最后它们在大白花里躲雨。
5.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结合文章可知红花和黄花都只保护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蝴蝶,只有大白花欢迎三只蝴蝶,因此可以写:我最喜欢大白花,因为它乐于助人并且不讲条件。
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主理解。
熟读短文内容可知,结合“不行,我不能离开朋友而只顾自己!”“我也不能只顾自己呀!”可知红蝴蝶、黄蝴蝶和白蝴蝶在躲雨时,都没有选择自顾自己,因此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好朋友要彼此不离不弃。故选B。
7. 春 夏 前 后 大 小 南
北
8.A 9.我更喜欢第二封。因为第二封信中写露西和妈妈生活得很好。爸爸看到后,就不会惦记家里的事情了。
【解析】7.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词语结构是:从什么到什么,类似的词语有:从头到尾、从古到今。
词语结构是:又什么又什么,类似的词语有:又香又甜、又胖又圆。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小姑娘的心里话。因为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故从第一封信中可体会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和忧愁悲观的心情。
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故从第二封信中可体会到露西喜悦快乐的心情。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写出这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原因即可。如:这两封信中,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爸爸看到信后能感受到女儿的快乐,自己也会很高兴,这样爸爸就不用担心女儿,可以安心工作了。
10.艘 条 11. 看 看 走 走 12.② 13.先把大象赶上船,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记号处为止;然后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量词。
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填空,本题中“大船”可以搭配一艘,“线”可以搭配一条。
11.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词语。
“称一称”是“动词+一+动词”的格式,如:瞧一瞧、闻一闻。
12.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才七岁”的意思是只有七岁,所以“才”的意思是只有,仅仅。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可以得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线。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14.高大 稳重 秀丽 温柔 15. 坚强 成熟 16. 树 哺育了 山 关怀着 17.我爱妈妈,我想把妈妈比作大海。
【解析】略
18. 上 下 左 右 19.地球有引力 20.A 21.牛顿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