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答案
1.答案 D 【解析】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得出结论。
2.答案 C 【解析】 “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这些内容只能表明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并不能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3.答案 D 【解析】 A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是写实。B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了寒冷夜里的行军情景,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写实。C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事实的描述,是写实。D项“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是诗人的想象,里面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4.(4分)①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抒发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②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③以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刻画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5.(6分)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②第二~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错误。结合原文第17段“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可知,文中对女看守的描写很少,只能看出女看守受了“那个女人”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错误。原文中“小女学生”的身份是在最初已客观介绍了的,并不是通过对话来展现的。
8、答案:①受尽酷刑后的悲观与绝望。②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③对“那个女人”充满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对道静的心理描写,然后分析概括其心理的变化过程。结合原文第9段“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分析可知,道静在受尽酷刑后悲观、绝望,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不必接受治疗。结合原文第12段“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分析可知,道静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结合原文最后一段“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分析可知,道静听完“那个女人”的话后深受鼓舞,表现出对“那个女人”的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9、答案:①积极乐观,无惧苦难。“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惧身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②美丽善良,坚毅智慧。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因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做工作,去唤醒更多的人。③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终会实现,胜利属于人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第7段“我们要争取活下去”、第13段“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等内容分析可知,“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可见她积极乐观,无惧苦难。结合原文第8段“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岁”、倒数第5段“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等内容分析可知,她美丽善良,坚毅智慧。结合最后一段“那个女人”对道静说的话“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等内容分析可知,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
10.A【解答】“骠骑将军”指“骠骑将军霍去病”,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不能单独成句;“二千五百人”是“众降者”的具体数量,排除C,经过小月氏,俘获酋涂王。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故选:A。
11.D【解答】“意思相同”有误,“属国过居延”大意是“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是典属国的简称,王维以典属国的身份出使。故选:D。
12.B【解答】“不料浑邪王反悔”有误,原文为“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是浑邪王下属的裨王,很多人又不想投降。故选:B。
13.①骠骑将军常常带着一批壮士冲锋在前,他的部队也很幸运。
②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因为他统领西部而多次被骠骑军击破。
【解答】①“先”,此处为动词、走在前面,不曾;“困绝”,陷入困境。译文:骠骑将军常常带着一批壮士冲锋在前,从来没有陷入过困境。
②“数”,多次;“为……所”,被;“亡”。译文: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以致损失了几万人。
14.有气敢任就是有气魄,果敢有决断的意思。
①霍去病率领八百名骑兵,离开大军;②他骁勇善战,面对浑邪王的偏将们不降而欲逃跑时,斩杀了想逃跑的人,不重个人私利,武帝为他修建府第,不考虑自己的小家。
【解答】“有气敢任”可以理解为“有勇气,有气魄,敢做敢当,有担当”等意思。
由原文“骑射,为剽姚校尉,斩捕首虏过当”可知,离开大军;原文“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体现了霍去病骁勇善战;“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胆识过人,他立即深入敌军腹地;原文“匈奴未灭,具有家国情怀。
15.C【解析】C.选项有两处错误。首先“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说法错误,词的词牌名与词作内容没有直接的关联。
“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分析错误。应是描写了对自己能过与渔人一样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生活而感到满足与愉悦。故选C。
16.(6分)①对潇湘自然风物和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上阕描写了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作者一叶扁舟,月下徜徉于如梦如幻江景之中,安闲恬适。②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词的下阕写隐逸之乐。生活江中,舟中吟诗饮酒,生活简朴恬淡,不将名利挂心上,开怀惬意。
【解析】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写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点明时间、地点。“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17.(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答案不唯一,符合含有“雨”的意象即可。
【示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示例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1)易错字:芣、苢、襭。(2)易错字:渠、霎。(3)答案不唯一,符合含有“雨”的意象即可。
18.【答案】 ① 不解之缘 ② 密不透风 ③ 司空见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 “ 不解之缘 ” 的意思是不能分开的缘分,形容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前文提到科学家栾恩杰因为服从国家的安排,学习了自动控制。也正是因为改学了自动控制,他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了联系,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故填 “ 不解之缘 ” 。 第二空, “ 密不透风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前文提到,潜地导弹是欧美国家的秘密武器,那自然是需要严密防卫的,再由后文 “ 鲜有资料可供借鉴 ” 可以看出,潜地导弹的资料极少流出,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填 “ 密不透风 ” 。 第三空, “ 司空见惯 ” 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前文提到,在 “ 巨浪一号 ” 研制攻关期间, “ 台、筒、艇 ” 的每一步都失败过,这说明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讨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故填 “ 司空见惯 ” 。
19 .整个团队开始了 “ 巨浪一号 ” 的研制攻关规划,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20 .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三个 “ 意味着 ”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从 “ 整个团队按照 …… 的规划开始了 ‘ 巨浪一号 ’ 的研制攻关 ” 部分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整个团队开始 “ 巨浪一号 ” 的研制攻关。 剩下的句子由 “ 先 …… 再 …… 最后 ” 三个连词引导。第一个分句中, “ 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 ” 已经是极为简洁的表述,可以保留;第二个分句由 “ 以 ” 字组合成了一个复合句式,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单句: “ 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 ” ,最后一个分句也已经较为简洁,可全部摘录。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便可得出答案。答案也可以表述成: “ 巨浪一号 ” 的研制攻关规划是这样的:整个团队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画横线句子先对研究失败的意味进行提问,并从辛苦白费,工作更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充分阐述了研究失败所带来的影响。 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 “ 意味着 ” ,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了 “ 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 ” 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后果。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情,足以说明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 而设问和排比都有突出强调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出强调航天研发过程艰难的信息,而这些艰难困苦,无不烘托了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以及这一工作的重要地位或价值意义。综合分析后,再组织答案即可。
21、答案:①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②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③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①处,结合上下文“‘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就形成意象”以及“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可推断意象是情志与事物相融合的结果,故可以填入“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结合上下文“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推断,应该填人“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之类的内容。第③处,结合上下文“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推断,应该填入“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22、答案: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挡风雨
却湿透了你自己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选择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然后明确文段中的《蜡烛》由三个独立的短句组成三行,形式上要符合“你注定……”“时时为别人……”“却……你自己”的格式,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歌颂。
23.略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左上角斜线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请务必带走并保存好,以便评讲试题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诗词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虽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二者是有关联的。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并流传,因为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5.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将“材料一”划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段落大意)(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还活着吗?你是……”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
“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后面跟着狱医。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
“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
“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
“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来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
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
“妈妈!妈妈!我怕,怕呀!……”
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
“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来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
“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做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啊,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狱医虽为道静治病,却选择对“那个女人”交代病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那个女人”的尊重。
B.女看守听从“那个女人”的支使,是因为她受到了“那个女人”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
C.文中写关于小女学生在睡梦中惊悸的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反动统治的残暴,另一方面突出了“那个女人”的善良与智慧。
D.道静只是一个失学的学生,虽投身革命,但思想还不够成熟,而“那个女人”无疑是她在狱中的精神导师,给她以引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
B.文中多次使用“苍白”一词,写出了“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炽热的生活热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
D.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采用全知视角呈现了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
8.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概括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的“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①。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②。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③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驿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B.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C.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D.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
C.“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河”也指黄河。
D.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
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4分)
②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4分)
14.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渔歌子
【五代】李殉①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时间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获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表现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不写出下列句中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 。”
(2)《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歌中处处见得到“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 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 “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这三步被称为 “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___________________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 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①________________,就形成意象。②________________,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③________________,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阅读小诗《蜡烛》,完成下表。(3分)
意象 意象特点 情感
四、作文(60分)(二选一)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就是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青春的梦想,只有接上时代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今天的中国经济辐射全球,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正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时代。我们不应辜负时代的重托,在积极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青春最有意义的绽放方式。
你想要什么样的青春呢?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你的身边,有关心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善解人意的小伙伴,还有工人、农民、售货员、医生、司机......
请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书写规范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