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13 08: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影响:否认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结果: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马丁?路德最终与教廷公开决裂。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教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教会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罗马教会的腐朽统治激起了德意志各个阶层强烈不满,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根本)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主要)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征收地租、什一税,出售赎罪券、教会职务)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5)导火线:1517年,“赎罪券”的兜售(直接)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王公要的是政治上的主权。由于路德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因此使他们意识到自己,
不但不再需要将税收贡献给意大利,而能留为己用,
更能收回治下教士的任命权。通过任命高级教士,停止向罗马交税,
削弱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日耳曼贵族打着路德的旗帜,一步步向王权国家前进。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
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
法权,建立民族教会。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
式,神职人员可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政治要求,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将《圣经》译为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上帝神职人员信徒上帝信徒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路德论婚姻与修道 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廿岁﹑女孩子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路德认为修道生活不但毫无价值,不能成为在上帝面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而且,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劳动在他看来是同胞爱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
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
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
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
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
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他。——马丁?路德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5、实质:4、影响: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3)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4)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对德意志:对欧洲: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马丁·
路德
宗教
改革背景
(原
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 (直接原因)主要
内容影响冲击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DB训练设计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答: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各阶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