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2.(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就是其中的 代表。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 )
A.佛教的对外传播 B.法制传统的源远流长
C.法老权力的兴衰 D.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
3.“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的是( )
A.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神秘的象形文字 D.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
4.(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5.(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如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D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 )
A.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象形文字、金字塔
C.种姓制度、佛教 D.甲骨文、青铜器
6.(2019·攀枝花)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7.(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古代文明的成果( )
①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②创立佛教
③修建胡夫金字塔
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 B.宣扬了忍耐顺从
C.顺应了婆罗门的统治需要 D.挑战了国王的权威
9.(2023·眉山)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融合性 C.多元性 D.继承性
10.(2019九上·襄汾月考)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1.(2022·烟台)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12.(2022·烟台)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13.(2022·梧州)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14.(2022·郴州)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A.0人 B.1人 C.2人 D.3人
15.(2023·武汉)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16.(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17.(2022·怀化)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则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
A.《万民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典》
1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表)。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世界古代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9.(2023·遂宁)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电影《诸神之战》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20.(2023·东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认识你自己”
C.“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1.(2023·哈尔滨)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22.(2023·江西)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
A.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3.(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图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契约精神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 D.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
24.(2019九上·九江月考)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25.(2022·西藏)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6.(2023·兰州)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27.(2023·偃师一模)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28.(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9.(2023·岳阳)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的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30.(2022·滨州)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3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权利。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32.(2020九上·高州月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 )
A. 《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33.(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历史大讲堂 讲座名称:____ 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 主讲人:李华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2年5月23日14:00
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
34.(2022·江西)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35.(2023·天门)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36.(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37.(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3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读图,你认为第四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39.(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 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40.(2021九上·孝感月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诏书规定: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摘自日本田令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改革的名称。
(2) 根据材料,小历同学认为:“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奴隶社会。”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2.(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征开始至罗马灭掉托勒密王朝这段历史时期叫做希腊化时代……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在文化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美]乔治 萨顿《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材料三:为了满足天文观测的需要,阿拉伯人发明创造了很多仪器设备,例如星盘、方位仪、天体仪和地球仪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
——摘编自王艳峰《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将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方面的作用。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法老权力的兴衰,C符合题意;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排除A;
法制传统的源远流长与古罗马有关,排除B;
种姓制度产生于古印度,与古埃及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金字塔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金字塔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 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
B.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流是尼罗河,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其中包括神秘的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古埃及文明,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文明成果。
4.【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符合题意;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
《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仅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排除C;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B、C、D分别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所以A项正确;
象形文字、金字塔对应的是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
种姓制度、佛教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甲骨文、青铜器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古老神秘的文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
6.【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材料“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 ”体现的是人类法制历史的悠久,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的结论,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 ”,体现的是人类的法制历史悠久,结合《汉谟拉比法典》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胡夫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佛教、金字塔、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重要史实发生的时间。
8.【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接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A项符合题意;
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排除C项;
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没有挑战国王的权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的创立等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古文明各具特色,成就各异,基本独立发展,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化,多元性特征,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个性成就,不能反映文明的统一性、融合性各继承性,故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与题干材料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成就,解答此题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这一等级。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制度的名称,包括的阶层。
11.【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等级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符合题意;
种姓制度是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不是艺术创作的产物,A不符合题意;
封君封臣制度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B不符合题意;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能体现“众生平等” ,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种姓制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符合题意;
古典文化繁荣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海外贸易发达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希腊城邦的特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3.【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符合题意;
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
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
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那么按照这个条件可以投票的就只有男主人一人了,妇女、小孩、奴隶是没有权利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据此分析:
A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征服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播开来,与被征服地区文化交流融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汇,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由此说明亚历山大重视文化与精神力量的影响,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直接反映民主和法制的影响,排除B;
C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体现商业和贸易的作用,排除C;
D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直接反映礼仪和服饰的规范,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意义,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题意,运用所掌握的亚历山大征服的历史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6.【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所以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都是成文法典,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7.【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并结合所学,公元前5世纪中期,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平民取得了胜利,设立平民保民官,颁布《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条文比较明晰,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民主性质的成文法典,是罗马成文法史的起点,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8.【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至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西罗马帝国并不是地跨三大洲的帝国,B项符合题意;
阿拉伯帝国(632年至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拜占庭帝国(395年至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罗马帝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19.【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词“第一手史料”,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遗址等原始资料,所以雅典卫城遗址符合题意,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文字史料,是史书类型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二手史料,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电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不是一手史料,排除C;
D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故事讲述,属于口述回忆类,并非一手史料,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测试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史料探究问题,是对学生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要理解题意,在此基础分析上,作出正确解答。
20.【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D项正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项;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B项;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1.【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AC两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D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帕特农神庙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22.【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教以前更为规范的一是。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由此可见,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A项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错误,封君封臣制下,封君对封臣具有保护的义务,不符合题意;
B项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错误,封臣要直接承担封君的赋税、兵役,不符合题意;
D项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错误,封君与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契约精神只体现于封君封臣制,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以及教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材料中的内容相符,B项正确;
只有封建庄园示意图涉及到庄园经济的信息,排除C项;
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仅与教皇为查理加冕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世纪西欧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4.【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843年,根据《凡尔赛和约》,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故②为查理曼帝国,③为德意志。
A项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欧洲国家演变,注意分析题干给出的结构示意图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代欧洲国家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政权。
25.【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符合题意;
C项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反映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欧洲城市的自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的改革,重点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等知识,注意封君封臣制度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6.【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
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庄园法庭,难度适中,需要理解题干主旨,分析题干内容即可作答。
27.【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 你挑水来我浇园”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选项正确;
题干信息未显示土地公有、自由农民、司法权的信息,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西欧封建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28.【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从精神上控制着整个西欧社会,在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故B符合题意;
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古西欧社会教皇教会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9.【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C正确;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城市的自治不属于教育方面,排除A;
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排除B;
教会的统治与题干“最美好的花朵”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0.【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 ”可知申诉需要按照国王的法令,说明伦敦市民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伦敦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B不符合题意;
申诉需要按照国王法令,伦敦市民没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伦敦市民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1.【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权、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组成“同乡会”或行会来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所以A项正确;
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与“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不符,排除BC项;
“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同乡会”或行会的作用的相关史实。
32.【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选项A符合题意;
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B排除;
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C排除;
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33.【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兼收幷蓄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
雅典是希腊的一个城邦,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不符,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34.【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的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
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
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
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没有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5.【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项正确;
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
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排除C项;
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6.【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选项B正确;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识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大化改新内容、意义的识记。
37.【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 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 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D属于两者共同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的异同,注意对比其共同之处,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同点与不同点。
38.【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是封建制国家,因而第四单元的目录应该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选项D正确;
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的知识。
39.【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符合题意;
AD 项都是阿拉伯人的成就,是“阿拉伯人的脑”,排除AD;
古印度人创制了0到9十个数字,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往中的桥梁作用即可作答。
40.【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A表述正确;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表述正确;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C表述正确;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难度适中,对世界三大宗教进行对比归纳,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1.【答案】(1)“大化改新”。
(2)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理由: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诏书规定: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日本改革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2)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理由: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以及影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的大化改新以及影响。
42.【答案】(1)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建筑,后者是文字。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兼容和创新精神。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古代建筑,后者是文字。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在文化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可知,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兼容和创新精神;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体现的是暴力冲突,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和平交往;我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是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故答案为:
(1)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建筑,后者是文字。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兼容和创新精神。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等相关史实。
1 / 1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就是其中的 代表。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 )
A.佛教的对外传播 B.法制传统的源远流长
C.法老权力的兴衰 D.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法老权力的兴衰,C符合题意;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排除A;
法制传统的源远流长与古罗马有关,排除B;
种姓制度产生于古印度,与古埃及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金字塔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金字塔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3.“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的是( )
A.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神秘的象形文字 D.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 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
B.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流是尼罗河,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其中包括神秘的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古埃及文明,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文明成果。
4.(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符合题意;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
《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仅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排除C;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即可作答。
5.(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如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D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 )
A.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象形文字、金字塔
C.种姓制度、佛教 D.甲骨文、青铜器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B、C、D分别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所以A项正确;
象形文字、金字塔对应的是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
种姓制度、佛教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甲骨文、青铜器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古老神秘的文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
6.(2019·攀枝花)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材料“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 ”体现的是人类法制历史的悠久,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的结论,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 ”,体现的是人类的法制历史悠久,结合《汉谟拉比法典》进行分析即可。
7.(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古代文明的成果( )
①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②创立佛教
③修建胡夫金字塔
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胡夫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佛教、金字塔、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重要史实发生的时间。
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 B.宣扬了忍耐顺从
C.顺应了婆罗门的统治需要 D.挑战了国王的权威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接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A项符合题意;
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排除C项;
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没有挑战国王的权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的创立等知识。
9.(2023·眉山)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融合性 C.多元性 D.继承性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古文明各具特色,成就各异,基本独立发展,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化,多元性特征,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个性成就,不能反映文明的统一性、融合性各继承性,故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与题干材料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成就,解答此题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以此为基础分析解读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2019九上·襄汾月考)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这一等级。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制度的名称,包括的阶层。
11.(2022·烟台)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等级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符合题意;
种姓制度是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不是艺术创作的产物,A不符合题意;
封君封臣制度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B不符合题意;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能体现“众生平等” ,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种姓制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2022·烟台)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符合题意;
古典文化繁荣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海外贸易发达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希腊城邦的特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3.(2022·梧州)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符合题意;
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
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
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2·郴州)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A.0人 B.1人 C.2人 D.3人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那么按照这个条件可以投票的就只有男主人一人了,妇女、小孩、奴隶是没有权利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3·武汉)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据此分析:
A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征服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播开来,与被征服地区文化交流融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汇,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由此说明亚历山大重视文化与精神力量的影响,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直接反映民主和法制的影响,排除B;
C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体现商业和贸易的作用,排除C;
D项:材料信息突出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并没有直接反映礼仪和服饰的规范,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材料分析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意义,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题意,运用所掌握的亚历山大征服的历史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6.(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所以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都是成文法典,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7.(2022·怀化)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则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
A.《万民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典》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并结合所学,公元前5世纪中期,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平民取得了胜利,设立平民保民官,颁布《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条文比较明晰,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民主性质的成文法典,是罗马成文法史的起点,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表)。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世界古代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至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西罗马帝国并不是地跨三大洲的帝国,B项符合题意;
阿拉伯帝国(632年至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拜占庭帝国(395年至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罗马帝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19.(2023·遂宁)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电影《诸神之战》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词“第一手史料”,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遗址等原始资料,所以雅典卫城遗址符合题意,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文字史料,是史书类型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二手史料,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电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不是一手史料,排除C;
D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故事讲述,属于口述回忆类,并非一手史料,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能力测试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史料探究问题,是对学生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要理解题意,在此基础分析上,作出正确解答。
20.(2023·东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认识你自己”
C.“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D项正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项;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B项;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1.(2023·哈尔滨)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AC两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D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帕特农神庙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22.(2023·江西)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
A.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教以前更为规范的一是。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由此可见,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A项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错误,封君封臣制下,封君对封臣具有保护的义务,不符合题意;
B项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错误,封臣要直接承担封君的赋税、兵役,不符合题意;
D项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错误,封君与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图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契约精神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 D.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契约精神只体现于封君封臣制,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以及教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材料中的内容相符,B项正确;
只有封建庄园示意图涉及到庄园经济的信息,排除C项;
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仅与教皇为查理加冕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世纪西欧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4.(2019九上·九江月考)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843年,根据《凡尔赛和约》,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故②为查理曼帝国,③为德意志。
A项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欧洲国家演变,注意分析题干给出的结构示意图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代欧洲国家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政权。
25.(2022·西藏)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符合题意;
C项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反映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欧洲城市的自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的改革,重点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等知识,注意封君封臣制度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6.(2023·兰州)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
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庄园法庭,难度适中,需要理解题干主旨,分析题干内容即可作答。
27.(2023·偃师一模)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 你挑水来我浇园”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选项正确;
题干信息未显示土地公有、自由农民、司法权的信息,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西欧封建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28.(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从精神上控制着整个西欧社会,在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故B符合题意;
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古西欧社会教皇教会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9.(2023·岳阳)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的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C正确;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城市的自治不属于教育方面,排除A;
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排除B;
教会的统治与题干“最美好的花朵”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0.(2022·滨州)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 ”可知申诉需要按照国王的法令,说明伦敦市民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伦敦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B不符合题意;
申诉需要按照国王法令,伦敦市民没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伦敦市民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权利。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权、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组成“同乡会”或行会来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所以A项正确;
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与“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不符,排除BC项;
“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同乡会”或行会的作用的相关史实。
32.(2020九上·高州月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 )
A. 《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选项A符合题意;
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B排除;
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C排除;
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33.(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历史大讲堂 讲座名称:____ 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 主讲人:李华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2年5月23日14:00
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兼收幷蓄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
雅典是希腊的一个城邦,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不符,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34.(2022·江西)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的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
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
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
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没有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5.(2023·天门)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项正确;
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
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排除C项;
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6.(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选项B正确;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识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大化改新内容、意义的识记。
37.(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 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 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D属于两者共同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的异同,注意对比其共同之处,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同点与不同点。
38.(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读图,你认为第四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是封建制国家,因而第四单元的目录应该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选项D正确;
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的知识。
39.(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 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符合题意;
AD 项都是阿拉伯人的成就,是“阿拉伯人的脑”,排除AD;
古印度人创制了0到9十个数字,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往中的桥梁作用即可作答。
40.(2021九上·孝感月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A表述正确;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表述正确;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C表述正确;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难度适中,对世界三大宗教进行对比归纳,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诏书规定: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摘自日本田令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改革的名称。
(2) 根据材料,小历同学认为:“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奴隶社会。”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大化改新”。
(2)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理由: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诏书规定: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日本改革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2)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这种观点。理由: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经过此次改革,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以及影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的大化改新以及影响。
42.(2023九上·晋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征开始至罗马灭掉托勒密王朝这段历史时期叫做希腊化时代……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在文化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美]乔治 萨顿《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材料三:为了满足天文观测的需要,阿拉伯人发明创造了很多仪器设备,例如星盘、方位仪、天体仪和地球仪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
——摘编自王艳峰《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将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方面的作用。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答案】(1)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建筑,后者是文字。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兼容和创新精神。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古代建筑,后者是文字。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在文化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可知,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兼容和创新精神;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体现的是暴力冲突,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和平交往;我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是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故答案为:
(1)图片AC一类,图片BD一类;前者是建筑,后者是文字。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兼容和创新精神。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