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一课时)
6 将相和
6. 将 相 和
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将
相
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课文呈现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齐、楚、燕、韩、赵、魏,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间。
故事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天汉三年(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太始元年(前96年)出狱,任中书令。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 。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连词成句地读:一眼扫过去,要尽量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不认识的字可以略过,不必反复回读。
璧 臣 蔺 强 诺 划 罪 廉
抵 御 辞 辱 擅 卿 削 袍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读一读:两位老同学计划(huà)这个周末一块儿去公园划(huá)船。
无价之宝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完好无缺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同心协力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这是三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又有怎样的联系?
时间发展顺序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发展
起因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作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虹、和璧、和璞(pú),相传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做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xǐ),代代相传。传到后唐大将石敬瑭(táng)之手后,石敬瑭献给了契(qì)丹人,从此之后国玺失传。
小结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