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科学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件(42张PPT)+教案+课后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上科学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件(42张PPT)+教案+课后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6 22:24:32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思维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探究实践
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态度责任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新知导入
地球的结构
地 壳
地 核
地 幔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新知讲解
(1)猜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
探索1:了解地震的成因
新知讲解
地壳
地幔
岩石圈
新知讲解
全球六大板块
新知讲解
地球板块在不停地运动。
新知讲解
(2)模拟实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塑料小盒(裁成两半)
泥土
这些材料分别可以模拟什么?
新知讲解
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
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
拉开或挤压是模拟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实验材料:泡沫小盒(中间截开)、保鲜膜、泥土、水、铲子
新知讲解
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
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将土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上。
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实验过程:
新知讲解
拉开
挤压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拉开时“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地面”断裂,挤压时“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地面”隆起。
实验结论:地壳运动是产生地震的原因。
新知讲解
(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
新知讲解
挤压
拉开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
新知讲解
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
模拟实验中,当两个半截小盒(板块)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小盒上的泥(岩石圈)内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强烈释放,“板块边缘”附近的泥(岩石圈)发生断裂或隆起,这样就发生了地震。
地震的形成
新知讲解
地震时,天空都 变暗了,到处都是 轰隆隆的响声。
地震时,感觉大 地楼房都在晃动, 人根本站不稳。
地震后房 屋倒塌,道路 损毁。
地震时,地下传 来轰鸣声,吊灯在摆 动,房屋在摇摆。
探索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面地带来的变化
(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
新知讲解
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新知讲解
资料一: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南丰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波及天津、北京。累计死亡24.2万多人,重伤16.4万多人。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工业城市唐山成为一片废墟,损失惨重。地震后路面裂缝、塌陷,铁轨扭曲变形。
新知讲解
资料二: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映秀镇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以四川、山西、甘肃三省震情最为严重,且余震不断,次生灾害严重。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的的特大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图片中呈现的是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
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
新知讲解
汶川地震
新知讲解
(2)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隆起。
铁轨扭曲变形。
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新知讲解
探索3、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呢?搜集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
新知讲解
地震自救知识
1、地震发生时不要慌乱;要冷静。
2、如果只是短时间轻微晃动的,不必惊慌跑出屋外,因为如果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必然造成人踏人。
3、若是室内应立即找到结实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桌子,蹲伏在墙根,双手抱头。不要坐电梯、不依靠门窗。
4、若是晃动的强烈,身处屋外的,避开易倒塌的物体。
5、地震被困在屋内的倒塌物内,小心搬开身边物件,想办法用木棍或是砖块把倒下的墙支撑住。
6、当听到废墟外有声音时,要发出声音,让外边的人知道你在里面,比如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件。
新知讲解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者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到有组织的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前!不要到阳台上去!
学校避震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拓展
新知讲解
研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
新知讲解
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1)地下岩石由于地壳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者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形成地震。
(2)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3)这种改变是剧烈的。
课堂总结
1、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我们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3、通过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2、地震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 )
A剧烈的 B缓慢的
3、地震属于( )灾害
A气象 B地质 C人为
4、下列现象是地震带来的是( )
A长白山天池 B堰塞湖 C敦煌雅丹地貌 D黄土高原的沟壑
A
A
B
B
课堂练习
1、岩层的断裂、错动可能引发地震( )
2、地震时,我们应该坐电梯迅速到达室外( )
3、在“探究地震成因”的实验中,关于实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土、水和水泥,并将它铺在小盒中,变可进行实验
B实验中拉开或挤压小盒模拟的是地壳运动
C实验中边干的泥模拟的岩层
4、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A
×
C
作业布置
做好《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学习准备
土豆泥
酒精灯
稀释的番茄酱
护目镜
铁架台
抹布
火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0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判断题。(1)岩层的断裂、错动可能引发地震。( )(2)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3)地震时,在室外非常安全,不用避震。( )(4)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堰塞湖等。( )2、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C.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2)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A.龙卷风 B.地震 C.火山喷发(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4)如图所示,小科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叠纸代表的是( )。A.土壤 B.岩层 C.地幔3、探究题。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1)小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2)小雅做的实验是一个(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A.土壤 B.地幔 C.岩层4、材料分析题。避震小常识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一定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暂时不能脱险时,要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以延缓生命。要设法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阅读材料后,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1)听到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用调查就可以判断那是谣言。( )(2)家住在16层的小明,感觉到房屋在摇晃后马上跳楼逃生。( )(3)被埋在废墟下时,不能一直大声呼救,要保存体力。( )(4)被埋在废墟下时,见縫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5)被埋在废墟下时,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参考答案1.(1)√ (2)√ (3)X (4)√2(1)A (2)B (3)C (4)B3.(1)B (2)B (3)C4.(1)X (2)X (3√ (4)X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0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说明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解释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抗震救灾是有方法的可循。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3.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塑料小盒(裁成两半)、泥土、保鲜膜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通过对模拟实验的观察,解释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学习任务二】描述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说明这种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学习任务三】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学习资源准备说明: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推荐的学习资源
1.观看:BBC纪录片《地球的力量》2.阅读:DK儿童视觉百科全书《WOW!地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小组: 姓名:
实验材料 课前准备好的2个装有干泥土的两半小盒
实验步骤 1、用力将一个小盒迅速拉开后,记录实验现象2、用力将另一个小盒迅速挤压后,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拉开: 挤压:
实验发现 地震的成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4三金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地震是引起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相对于风力、流水、冰川等很缓慢的外力作用,是一种剧烈变化。在内容上本课遵循“成因”—“产生的影响”—“如何自救”的安排,帮助学生建构关于“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完整知识体系。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围绕地震的成因、地震时的情景以及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提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三个主要活动,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组织学生对成因进行猜测,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找到模拟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聚焦观察点;活动二: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地震发生的情景及产生的影响,发展整理、分析信息的学习能力;活动三:结合生活实际,收集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海报,内化知识与技能。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常清楚。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搜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兴趣,并形成科学的解释,了解应对措施。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思维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探究实践
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态度责任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
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活动材料:一次性饭盒、保鲜膜、泥土、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圈
2.出示地震后的公路路面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公路出现了什么现象。
提问:这是发生地震后的公路路面,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路面被破坏了、路面断裂了、路面塌陷了)(观看日本地震相关视频)
3.谈话: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对于地震,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变化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的描述,帮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形成初步认识,由此提出本课的聚焦问题,揭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地震现象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
(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1.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对地震成因的想法。
2.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成因进行猜测,并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
3.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
(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
(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4)观察发生的现象。
4.提问: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什么?(教师明确: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5.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观察“地面”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6.出示岩层弯曲、断裂、错位的图片,学生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的成因进行假设,明确模拟实验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将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自然现象。
(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2.提问: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教师提供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图片。
3.学生交流从资料、图片中获得的信息: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培养从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
1.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学生交流相关经验。
2.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三、研讨
1.提问: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能推测出岩石弯曲的原因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3.学生研讨交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梳理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各种变化,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壳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的原因,完善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同时,通过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剧烈的。
【板书设计】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六大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制作一张抗震防灾手抄报。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抗震防灾的意识,了解防灾自救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手册说明:抗震防灾的小常识可以在课前搜集,也可以在课后搜集,在课下完成海报的制作。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制作的海报,掌握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知识,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