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导入新课】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人们把中国叫做“丝绸之国”。凯撒大帝是当时的罗马统治者,这件奇事,使他成了早期丝绸服装的重量级“形象大使”。
陕西出土二枚罗马金币和一枚波斯银币
【思考】这组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西之间存在着贸易往来
中西之间存在着商路交往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9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目
录
01
CONTENTS
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02
03
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学习聚焦: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中西方的重要商路。
学习聚焦: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学习聚焦: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 部分
壹
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概念
发展历程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这幅画面的历史背景,就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贸易。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图为唐朝胡商牵骆驼俑,骆驼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唐朝胡商牵骆驼俑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广义的丝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等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1.概念
2.发展历程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1)丝绸之路的开辟——张骞通西域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出发时间
意义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河西地空”,联合乌孙东返伊犁河谷,遏制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①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有利于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③ 开通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明的千年交流。
④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
【知识拓展】张骞通西域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2.发展历程
(2)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政治:加强对西部边疆的了解和有效管辖,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促进物种交流,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外交:促进丝路畅通,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
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
史料: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一方面,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而且断断续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因此司马迁等中国古代学者将张骞通西域视为开辟道路的创举,称其为“凿空”。
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凿空”的提法,也有一定道理。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原因
首先是中央集权政治推动。封建社会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使国家得以统一,……是开展贸易的重要政治前提与保证。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也是这种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其次,互惠性的经济利益驱动。西域的开通固有联合外力牵制匈奴的本意,但经济原因是原始的,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必须,对域外文明而言也有同样的需要……
再次,国内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延伸。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内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
当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动因是多方面的,宗教的力量、文化的相互联系,语言的传播都会加强相互的联系与往来。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①政治: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权政治推动
②经济:汉朝与各国互惠性的经济利益驱动;汉代经济发展繁荣
③军事:联合外力牵制匈奴的本意及日后反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④交通:国内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延伸
⑤个人贡献: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⑥民族交往需要
⑦思想文化:宗教的力量、文化的相互联系、语言的传播等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材料1:前1世纪,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并很快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来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奥勒良曾抱怨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12英两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
---水丽淑《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启示和原因》
材料2: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rou zhi)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社科版《中国通史》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3)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盛
2.发展历程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探究1: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原因:
(1)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
(2)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3)市场需求大,贸易利润丰厚,商人活跃;
(4)稳定的国际关系及丝路沿线国家的参与。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4)隋唐时期“丝绸之路 ”达到鼎盛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发展历程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原因:
(1)国家统一,疆域广阔
(2)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交通发达
(3)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
(4)政策开明
(5)文化繁荣,制度先进。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探究2:隋唐时期“丝绸之路 ”达到鼎盛的原因?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汉以陆路为主
唐海陆并举
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
海上丝路日益繁荣
(5)明清时期“丝绸之路 ”走向衰落
一、商贸道路——丝绸之路
2.发展历程
第 部分
贰
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在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对外输出和对内引入的历程和影响。
1.草原丝绸之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路线: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草原丝绸之路的见证“鸭型玻璃水注”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草原丝绸之路
夏商时期 蒙元时期 明清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茶马互市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横断山麓
澜沧江、怒江
缅甸、印度
中亚、西亚
经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缅甸,到达印度,中亚、西亚。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2.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学思之窗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城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①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
②距离蜀地较近;条件不是非常险恶,可以避开匈奴与天险,达到沟通西域的目的。
③交通方便又无干扰。
④从西南地区建立与中亚国家的(大宛大夏月氏身毒和安息)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
提出从四川到印度,再由印度到大夏的新路线,这就是“西南丝绸之路”主要线路
计划
原因
(2)作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南海一号宋代沉船
沉船出土瓷器
郑和下西洋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 宋元、明(闭关前) 鸦片战争后 瓷器等
A
B
C
D
西汉时,已经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唐朝时,近达南洋,远至波斯湾
宋时,远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明时郑和七下西洋古代海运交通巅峰
试排序:D→B→C→A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发展历程:
3.海上丝绸之路
①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
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南海Ⅰ号
材料一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不差,生死系矣。——【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二 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宋代的指南龟结构图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发达;
(3)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1)政治: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
②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③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汉志商道(p52历史纵横)
(1)时间:公元5到6世纪逐渐形成,6、7世纪一度达到顶峰。
(2)路线:从也门到巴勒斯坦、叙利亚地区。(运输工具:骆驼)
(3)衰落:为了争夺也门,波斯和埃塞俄比亚发生了战争,使得原来经过汉志的商路被切断。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海上丝绸之路”
同学们将古代欧亚大陆上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路线图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名称 路线 兴盛时期 衰落时间 主要特点
陆上丝路 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 汉-唐 明清 丝绸
草原丝路 东北-漠北-欧洲、小亚细亚 宋元 明清 民族迁徙皮毛交易
西南丝路 成都-横断山-澜沧江、怒江 -缅甸、印度 汉-唐 宋明之后 茶马
海上丝路 中国沿海-东南亚-印度-非洲、红海 宋元、明清(闭关前) 鸦片战争后 瓷器
【知识归纳】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丝绸之路
二、商路拓展——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第 部分
叁
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物质和技术交流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融合
铁器
丝绸
瓷器
漆器
中 国
西
方
养蚕缫丝\中医药
核桃
良种马
香料
宝石
玻璃
苜蓿
石榴
葡萄
胡豆
胡瓜
中 国
西
方
佛教、祆教、犹太教等宗教;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
特点 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1.物质层面的文化交流
三、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2.精神层面的文化交流
(1)宗教文化交流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人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②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③继佛教之后,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莫高窟中受西域影响的唐代雕塑服饰
材料: 在思想和文学方面,佛教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印度寓言、童话,对中国古代志怪、传奇文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欣《丝绸之路与东西文明交往》
三、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2)艺术、医学的传播
①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②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当时流行的西域乐舞
材料2:胡旋女 ,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白居易《胡旋女》
2.精神层面的文化交流
三、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仅隔一两代,这些胡人的子孙就开始以诗书为业,倾心科第,甚至以礼教自居了,其文化取向和心理认同已完全等同于中原汉人,其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李鸿宾《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
材料:昔者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城贵戚,皆竞为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问题:两则史料表明了胡人和汉人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3.民族文化融合
趋势: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
三、商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的桥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②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
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
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
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对东西文明交流的影响
(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
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
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
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
华文化;
③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
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
认识:
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②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③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线路较多,覆盖面广。
(3)商业贸易促进了道路开通,商贸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
(4)逐渐由以陆路贸易为主转向以海路贸易为主。
(5)中国在开辟丝绸之路和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6)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总结: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丝路延续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探究:结合历史上的海陆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减少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本课小结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名称由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物质和技术的交流
文化的交流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实战演练
C
1.(2023·江苏南通海安市高三上期中·3)下图所示文物大量出土于隋唐墓葬中,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却很罕见。这间接说明隋唐时期( )
A.对外贸易处于顶峰
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丝路贸易较为兴盛
D.榷场互市相当活跃
【解析】据图片信息,图片所呈现的文物是一头驮着货物的骆驼和一个外国人样貌的商人,这二者充分反映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而隋唐前后都因为分裂割据导致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所以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很罕见,故选C项
实战演练
D
2.(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解析】由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知宋代主要出口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手工业制成品,由材料“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可知手工业发达,产品享誉海外,故选D项
实战演练
C
3(2022·天津高考·10)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解析】由沉船打捞地点是在印度洋附近,其中发现的货品来自中国、中东、南亚、中亚和东南亚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印度洋的贸易往来比较活跃,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