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09: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导入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三及积累拓展五、六
感悟诗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四及积累拓展五
重点
品格素养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虚实
景与情
思想感情
映衬
预习思考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豪言壮志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①本课四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各不相同,所以朗读的感情表达也要有所区别。如《观沧海》要音调铿锵,读出这首诗质朴刚健的特点。
②律诗、绝句、散曲的体裁不同,要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
③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板书设计
首句写景
点时令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次句叙事
表同情
三、四句抒
情表牵挂
飘零之感
迁谪之意
情深意长
同情关切
课文细读品味
1.全诗前两句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首句写景,通过描写杨花以及子规的啼鸣,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渲染出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同时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痛惜之情,景中含情、融情于景,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课文细读品味
2.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后两句想象奇特,以明月为载体,表情达意,有三层意思: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悬的明月;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杨花落尽”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同时,“杨花”寓“漂泊不定”,“子规”叫声凄厉,似有“不如归去”之声,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2.想象丰富,寄情明月。
后两句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够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达情,笔势灵动。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