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13版)1、分数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13版)1、分数乘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1-12 15:53:13

文档简介

课 题:小数乘分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 做一做 练习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推演小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够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旧知推出新知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 =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分数化成小数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四 引导总结教学后记:
本课作业
课 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本课作业
PAGE
1课 题:分数乘整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一、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组织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把下列式子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15+15+15+15= 6+6+7+5= 7+7+7= 23+23+23+23+23=2、说一说31×6表示什么含义。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每人吃1个蛋糕,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共吃蛋糕多少个?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它的含义。(2)出示例1:每人吃2/9个蛋糕,3人一共吃多少个?讨论:2/9个怎么表示,求“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学生尝试列式。可能:2/9+2/9+2/9= 2/9×3=讨论:2/9×3的算法。总结:分母不变,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3)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观察计算过程想想,有哪些约分的方法?强调:相乘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教学例2出示例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2)1/2桶多少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2桶多少升?就是求12L的1/2是多少。学生尝试列式:12×1/2(3)1/4桶是多少升?(12×1/4)总结:整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法同分数乘整数相同。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页的“做一做”2、练习一的第1、2、3题。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1)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整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用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本课作业
课 题: 分数乘分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最近李伯伯家准备承包一块地,面积是2公顷,并打算用这块地的1/5种土豆,提出问题: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学生尝试解答:2 ×1/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后来,由于李伯伯的儿子要去外地做事,李伯伯怕人手不够,只打算承包1/2公顷的地,还是打算用这块地的1/5种土豆,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揭示课题:1/2×1/5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1公顷这块地,先涂出1/2公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师: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就是求1/2的1/5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2的1/5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2部分再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2的1/5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10) 我们可以得到1/2×1/5=1/1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25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1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10。所以,1/2×1/5=1/20(板书)。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提出问题:种玉米的面积占3/5,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学生尝试解答。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四、巩固练习。教科书第4页的“做一做”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本课作业
PAGE
5课 题:分数混合运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第8-9页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及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迁移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下面各题5×6+7×3 15×(34-29)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说一说运算顺序。二、讲授新知1、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2、举例说明计算:+×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尝试练习1-×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第3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四 引导学生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四、课后作业设计:一、计算:-× +× (+)×2(-)× 75-25× -×二、列式计算1、与的差的是多少?2、减去的,差是多少?3、的比少多少?
课 题:简便运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9页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 迁移 尝试练习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迁移法 比较法 质疑法 练习法 验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1)×○×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说一说存在的规律。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2)(×)×○×(×)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3)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2、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二、教学例61、计算××5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汇报计算过程。××5 1=× 5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1= 3 ×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抽生板演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5)试一试××3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计算(+)×4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板书:(+)×4 2 1=×4+×41 =+1 =1(4)试一试(+)×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3、计算:87×(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3)反馈交流结果板书:87×=(86+1)× 1=86× + 1=3+=3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四、课后作业设计:填一填1、×□=×□2、(×)×=□×(□×□)3、(+)×9=□×9+□×9用简便方法计算1、(+)×24 2、××213、××6 4、39×五 引导学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