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你是否还记得一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上街,那个时刻我们可曾感受到温馨与惬意呢……今天,我们就随莫怀戚一道去散步,去重温亲情,去领略人世间最美的画面。
导入
6 散 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及深层意蕴,并能与《秋天的怀念》进行比较阅读。
阅读目标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和积累拓展五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
掌握对称句和回环句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探究其内涵。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学习目标
1
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拟题。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选材立意方法。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3
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中之重,对接中考
品格素养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格,学会谦让,和谐地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莫怀戚(qī)(1951—2014),重庆人,作家,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注意,只此一种发音!发第一声。
本文选自1985 年8 月2 日《中国青年报》。其写作契机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另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过交谈,柯尔特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散文的分类
散文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等。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用以抒发作者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以发表议论(阐述某个观点)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1. 信服( ):相信并佩服。
2.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3. 取决(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4. 一霎( ):一会儿;短时间。
5. 两全( ):顾全两个方面。
6. 粼粼( ):形容水、石等明净。
7.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xìn fú
fēn qí
qǔ jué
yí shà
liǎng quán
lín lín
gè dé qí suǒ
注意声调!
·
·
字形易错
( )(铺床)
( )(当铺)
pū
pù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铺
铺:词性定音法。
作动词时,读“pū”;
作名词时,读“pù”。
( )(劳累)
( )(积累)
( )(累赘)
lèi
lěi
累
léi
( )(散步)
( )(散漫)
sàn
sǎn
散
( )(熬心)
( )(熬夜)
āo
áo
熬
读zhuì,意思是多余的;无用的。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按义记形,“水波粼粼”的“粼”的右边像水的波纹!
拆( )拆散
折( )折服
chāi
zhé
歧( )分歧
岐( )岐山
qí
qí
粼( )水波粼粼
鳞( )鱼鳞
lín
lín
·
词 信 服 信 任
同 两个词都有“相信别人”的意思。 异 “信服”侧重于相信别人同时带有佩服。 “信任”侧重于因相信别人而敢于托付。
例 ①张老师的解释让人信服。 ②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大家都信任她。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词 各得其所 两全其美
同 两个词都有“事情处理得令人满意”的意思。 异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例 ①协议达成,两个球员都各得其所。 ②这件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必考字词梳理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中年人的责任?
线索
内容理解
景物描写
从全文看,作者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主题
预习思考问题
本文在叙事中穿插景物 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尊老爱幼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朗读时,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展开想象,在情景中朗读:如,模仿儿子的语气朗读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②互换角色,在对比中朗读:和你的同桌分工朗读,你们分别扮演儿子和母亲,然后交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
母亲同意散步
欣赏田野美景
共同解决分歧
散步的过程
尊老爱幼
“我们”一家
田野散步
总说
开门见山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记叙一家四口春日散步的情景,从祖孙三代人之间温馨的亲情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同时包含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课一法
[讲]本文借助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大主题。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它往往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应注意:①选熟悉或常见的小事或小物件。②可以借小事或小物件喻人喻理,也可以借小事或小物件抒发情怀。③借小物件喻人喻理或抒发情怀时,要对所选之物进行细致描写,写出这个小物件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
一课一法
[例]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设计
初春,
一家四口
散步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母亲疼爱孙子,走小路
解决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尊老爱幼
课后作业(共15张PPT)
6 散 步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本课直白的以“散步”为题有什么用处?
它既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全文的线索。
课文细读品味
2.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初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春天之美、生命之美,暗示了母亲熬过严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表现出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课文细读品味
3.祖孙发生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祖孙发生分歧,“我”若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我”若处理不好,全家不愉快,破坏了家庭和谐,所以“我” 感到责任重大。
课文细读品味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世界”这个词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难点] 结合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我”、母亲、妻子、儿子:春日散步——母亲:走大路,平顺;儿子:走小路,有意思——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我”决定走大路(孝顺)——母亲又说走小路(疼爱孙子,体谅儿子)
课文全篇探究
答题需注意:先要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用几个简练的词概括出来,然后结合每个词语,联系课文中的事例进行作答。
课文全篇探究
亲情
“我”:
孝顺、善良
“我”的母亲:
善解人意、照顾孙子
“我”的妻子:
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
聪明、乖巧、活泼
2.[难点]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1)情趣盎然。“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几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课文全篇探究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两句话含义深刻,突出了“ 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3)意在言外。“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心理。
课文全篇探究
3.[难点] 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简单平凡的小事,作者却把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省。请具体说说本文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
波折一: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这是一波。在“我”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慈儿孝。
课文全篇探究
波折二: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于“我”了,“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课文全篇探究
波折三:当“我”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却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又起一波,“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可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呵护。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作者把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写得摇曳生姿。
课文全篇探究
1.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虽然只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重任的大主题。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深厚感情。如,写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而母亲又选择走小路的细节,就具体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情。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共9张PPT)
教材习题讲解
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本文的题目为《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即以“中心事件”拟题。这个题目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的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教材习题讲解
另外,可以拟出抽象的题目,从主旨角度入手可以拟为《和谐》《孝道》《责任》等,从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角度看,可以拟出《一家人》《初春的田野》《祖孙三代》等题目。
【点拨】可以从文章的细节、主旨、感情等角度来拟题目。
教材习题讲解
2.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把“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写成如同背起“整个世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年人承担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同时也表现了人到中年希望亲人平安、健康、快乐的心愿。
【点拨】抓住关键词,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教材习题讲解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教材习题讲解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点拨】欣赏散文的写景句时,要注意品味散文的诗意和情致。
教材习题讲解
4.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材习题讲解
画句子略。示例:第⑤段的“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是对称句,出自“小家伙”之口,充满情趣,童稚可爱。他领悟到了一家四口人自然形成的两组相同的亲子关系,一前一后颇为“对称”。这也为下文散步发生分歧后,“我”感到了责任重大而难以选择埋下伏笔。
【点拨】对称句的作用,一是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二是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教材习题讲解
5.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句子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朗读略。
【点拨】描述感情基调,可以从文章表达的情感特质或叙述语调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