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08: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复习课件
复习目录
重点词语
02
文学常识
03
字音字形
01
复习目录
课文主旨
04
重点难点
05
综合性学习
06
01 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
教诲( ) 禅师( ) 容赦( )
旁骛( ) 解剖( ) 佝偻( )
承蜩( ) 羡慕( ) 骈进( )
亵渎( ) 层累( ) 强聒不舍( )
旁骛
huì
chán
shè

pōu
ɡōu lóu
tiáo
xiàn
pián
xiè dú
lěi
字形易错,下面是“马”。
ɡuō
字音字形
赞誉( ) 恍若( ) 绸缎( )
琉璃( ) 惊骇( ) 瞥见( )
珐琅( ) 赃物( ) 缀满( )
晨曦( ) 给予( ) 箱箧( )
赃物

huǎnɡ
duàn
liú lí
hài
piē
fà lánɡ
zānɡ
zhuì


字形易错,“赃”的左边是“贝”,跟财物相关。
qiè
字音字形
涵养( ) 愚蠢( ) 疲惫不堪( )
恪守( ) 汲取( ) 大发雷霆( )
积淀( ) 不懈( ) 矫揉造作( )
箴言( ) 尴尬( ) 絮絮叨叨( )
恪守
hán
yú chǔn
bèi


tíng
diàn
xiè
jiǎo
zhēn
gān gà
不要写成“克服”的“克”或“刻苦’的“刻”。

字音字形
宽宥( ) 游弋( ) 轻觑( )
麾下( ) 广袤( ) 赘余( )
窗棂( ) 坍塌( ) 驰骋( )
困厄( ) 襟怀( ) 自惭形秽( )
濡养( ) 灰烬( ) 鸠占鹊巢( )
yòu


huī
mào
zhuì
líng
tān
chěng
è
jīn
huì

jìn
jiū
02 重点词语
词语理解
敬业乐群润: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语出《礼记·学记》。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戚,悲伤。
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理至易明:
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
言行相一致。
教诲:
教导,训导。
旁骛: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骛,追求。
词语理解
妥当:
亵渎:
骈进:
稳妥恰当。
轻慢,不尊敬。
一同前进。
强聒不舍: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征引:
引用。
精微:
精深微妙。
佝偻:
脊背弯曲。
词语理解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晨曦: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晨光。
瞥见:
一眼看见。
赃物: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荡然无存:
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
富丽堂皇:
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词语理解
丰功伟绩:
箱箧:
制裁:
伟大的功绩。
箱子。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有朝一日:
将来有一天。
赞誉:
称赞。
恍若:
仿佛。
抗议:
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词语理解
贸然:
疲惫不堪:
彬彬有礼: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形容过度疲乏。
文雅的样子。
大发雷霆:
指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漠不关心: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不管不顾:
指人莽撞。
词语理解
随心所欲:
一意孤行:
习以为常: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始终如一:
自始至终都一样。
贤达:
有才德和声望的人。
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恪守:
严格遵守。
词语理解
箴言:
侧目而视:
矫揉造作:
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忸怩作态:
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唆。
随机应变: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词语理解
自惭形秽:
雄浑:
襟怀: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胸襟;胸怀。
广袤:
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积攒:
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可望而不可即: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宽宥:
宽恕,原谅。
词语理解
林林总总:
间不容发:
游弋:
形容品种繁多。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俯拾即是: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
形销骨立:
引用。
轻觑:
轻视,小看。
濡养:
滋养。
词语理解
抽丝剥茧:
困厄:
针芒在身: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困苦危难。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处境。
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比喻心中惶恐,坐立不安。
金戈铁马:
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传授指导,靠自己学习钻研而通晓(某种知识技能)。
凄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
愁云惨雾:
形容使人感到愁闷悲惨的景象或气氛。
词语理解
不知所措:
麾下:
鸠占鹊巢: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也作“鹊巢鸠占”,语出《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后用来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
李代桃僵:
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
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
03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演 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文学常识
演讲词的类型
一、叙事型。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二、说理型。
说理型以言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
文学常识
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三、抒情型。
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敬业与乐业》属于说理型演讲词。
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三、抒情型。
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敬业与乐业》属于说理型演讲词。
文学常识
议论文及其三要素
概念: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 论,表明自己立场、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文学常识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文学常识
书信
书信的格式: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2.问候语。如“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文学常识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一行在署名的正下方写日期。
文学常识
说理散文
说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特点: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思维、联想思维、情感思维等。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与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梁启超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曾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 000余万字。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2.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3.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到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6.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4.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婚姻鞋》等。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04 课文主旨
课文主旨
1.《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深入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雨果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文主旨
3.《论教养》一文通过列举大量“有教养”和“无教养”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进行阐述,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激励人们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精神的空间,使事业与人生相得益彰,关注自我,不断追求更加广袤、博大的精神世界。
05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结合《敬业与乐业》一文内容谈谈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敬业精神即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这份职业,怀一颗崇敬之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应做的那份事情,并力求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另外,不论是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生活学习之中,也都离不开敬业精神,这是自我尽职尽责的体现,也是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重点难点
2.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人们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④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重点难点
3.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不是不够“爱国”。所谓爱国,是指爱自己的国家,但爱国并不是建立在劫掠其他国家、破坏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的。“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是建立在劫掠、破坏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的。作者作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
重点难点
4.《论教养》一文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重点难点
5.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了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就是“尊重”。
重点难点
6.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
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重点难点
7.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重点难点
8.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06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资料,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2.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
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1.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将其作为采访对象。
2.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同事、领导,搜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采访要做好访前准备,如确定对象、采访提纲、采访时间和地点等;采访时注意紧扣主题、用语文明得体等。
3.搜集资料后撰写该人物的传记,并在全班交流。
综合性学习
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1.确定演讲主题。根据前面活动中得出的认识,围绕“自强不息”,确定几个演讲主题,如“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论不屈不挠”等。
2.组建演讲团队。根据兴趣,分别组建“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等若干个话题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综合性学习
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3.开展演讲活动。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老师、同学,组成评委会。活动开展前,还应确定演讲顺序,邀请主持人等。最后,根据各组表现,分别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