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3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3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13: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专题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转运蛋白可以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由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比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快1 000倍以上。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间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有关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由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都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
D.通道蛋白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不一定能通过
答案 C 
2.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上述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H+泵出细胞时载体①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图中蔗糖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与质子泵将H+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C.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只受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的影响
D.若图中载体②都失活,在浓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
答案 C 
3.离子交换吸附是植物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第一阶段,是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H2CO3解离出HC和H+,分别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交换,使得阴、阳离子吸附在根细胞膜表面的过程。离子的选择吸收是指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或同一无机盐溶液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比例不同的现象。某植物根系对几种阴、阳离子的吸收情况见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盐溶液类型 离子的吸收量情况
NaNO3 Na+吸收少 N吸收多
(NH4)2SO4 N吸收多 S吸收少
NH4NO3 N和N吸收量相同
A.根细胞膜上的H+可与NaNO3盐溶液中的Na+交换吸附
B.根吸收矿质离子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D.长期施用肥料NaNO3,可能会引起土壤酸化
答案 D 
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再用清水处理后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
B.各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可以从蔗糖溶液进入细胞液
C.T1和T2组经清水处理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D.T3和T4组若持续用清水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可能下降
答案 C 
5.α-变形菌的细胞膜镶嵌有光驱动蛋白,其作为“质子泵”可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形成的H+浓度梯度(化学势能)可用于ATP合成、物质的跨膜运输或驱动细菌鞭毛运动。如图为α-变形菌能量转化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泵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有利于调节变形菌细胞的pH
B.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过程中,光驱动蛋白的构象不会发生变化
C.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没有消耗ATP,为被动运输
D.α-变形菌的鞭毛运动可利用光能作为直接能源
答案 A 
6.根系吸收N依赖于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NRT1.1),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NRT1.1第101位苏氨酸(T101)磷酸化,进而促进根细胞吸收N。不同浓度的N对根细胞吸收N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N可引起CIPK23磷酸化,加速细胞吸收N
B.N借助根细胞膜的NRT1.1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C.NRT1.1基因发生突变,若不影响T101位苏氨酸磷酸化,则不会影响N的吸收
D.土壤盐碱化可能通过抑制CIPK23的活性影响根细胞吸收N
答案 D 
7.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定位在液泡膜上的ATP水解酶使液泡酸化。液泡酸化消失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具体机制如图所示(Cys为半胱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V-ATPase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进入液泡
B.抑制液泡膜上Cys转运蛋白的活性也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
C.Cys利用H+电化学势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
D.图示过程说明液泡和线粒体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答案 A 
8.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等化合物,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如图表示Ca2+和H+出入液泡膜的生理过程,CAX载体蛋白以相反的方向运输两种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入液泡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
B.Ca2+进液泡和H+出液泡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H+焦磷酸酶活性降低,会使Ca2+进入液泡的速率变慢
D.液泡储存Ca2+有利于液泡保持充盈状态
答案 B 
9.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富含钠、钾、胡萝卜素、氨基酸、抗酸化物等,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蔬菜。如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P型和V型ATP酶转运H+为Na+、K+的转运提供动力
B.NHX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耐盐性
C.在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转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盐囊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可以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答案 C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10.生物学实验中,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合适的方法等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有关选择均合适的是(  )
A.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及细胞质的流动:用高倍镜观察新鲜黑藻叶的临时装片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断向培养液通气从而提高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C.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引流法改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体环境
D.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在田鼠的繁殖期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答案 AC 
11.甘蔗叶肉细胞产生的蔗糖进入伴胞细胞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分别如图中①、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外体pH因H+-ATP酶的作用而逐步降低
B.图中细胞间可通过途径①的通道进行信息交流
C.图中转运蛋白在行使功能时空间结构发生可逆
D.H+化学势能驱动蔗糖-H+同向运输器转运蔗糖
答案 A 
三、非选择题
12.盐碱地上种植的“齐黄34”大豆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高一倍多。盐胁迫环境下,“齐黄34”大豆细胞质中积累的Na+会抑制胞质酶的活性,植物根部细胞通过多种“策略”降低细胞质中Na+浓度,从而降低盐胁迫的损害,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
(1)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载体蛋白A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是        。这种运输方式的意义是                    。
(2)据图分析,盐胁迫条件下,植物根部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            (写出三种)。
(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硅积累作物,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NaCl,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 (1)H+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 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通过载体蛋白A将Na+从胞质运输到胞外;通过载体蛋白B和囊泡运输将细胞质中的Na+运输到液泡中储存;将细胞质中的Na+储存在囊泡中 (3)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置于植物培养液中,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添加适量NaCl,丙组添加等量NaCl和一定量的原硅酸,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细胞内Na+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