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酶与ATP(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酶与ATP(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13: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4 酶与ATP
五年高考
考点1 酶
1.(2022湖南,3,2分)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
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
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B 
2.(2022全国乙,4,6分)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 C 
3.(2022广东,13,4分)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pH CaCl2 温度(℃) 降解率(%)
① 9 + 90 38
② 9 + 70 88
③ 9 - 70 0
④ 7 + 70 58
⑤ 5 + 40 30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
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 ℃,最适pH 9
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答案 C 
4.(2022重庆,7,2分)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 ℃、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pH相对活性酶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A.在37 ℃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5
B.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在37 ℃、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答案 D 
5.(2021湖南,5,2分)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 B 
6.(2021海南,11,3分)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答案 D 
7.(2021湖北,2,2分)很久以前,勤劳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制饴(麦芽糖)技术,这种技术在民间沿用至今。麦芽糖制作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含有淀粉酶,不含麦芽糖
B.麦芽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
C.55~60 ℃保温可抑制该过程中细菌的生长
D.麦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低
答案 C 
8.(2020北京,4,2分)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 ℃条件下,向5 mL 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 mL 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答案 B 
9.(2021湖北,21,13分)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现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
取    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              ,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  。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  。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  。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  。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答案 (1)3 蒸馏水、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与加入蒸馏水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甲、乙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降低,)透析处理后加入甲、乙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均恢复 透析处理后加入甲、乙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均不能恢复 透析处理后加入甲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能恢复,加入乙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透析处理后加入甲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加入乙物质的实验组酶的活性能恢复
考点2 ATP
1.(2021北京,1,2分)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 B 
2.(2020全国Ⅲ,29,10分)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表格。
反应部位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 丙酮酸等
反应名称 (2)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的 部分过程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化学能 (3)      化学能
终产物(除ATP外) 乙醇、CO2 (4)      (5)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 (3)光能 (4)O2、NADPH (5)H2O、CO2
三年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河北沧州一模,4)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RNA,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从而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酶可为特定mRNA的降解提供活化能
B.核酶发挥作用需要相应的独特结构
C.RNA聚合酶催化核酶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
D.核酶在转录阶段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
答案 B 
2.(2023天津河北区一模,3)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的酶变体FAST-PETase(天然酶的新突变,本质为蛋白质),它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分解正常情况下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的塑料[主要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有望大大推动塑料的回收利用,真正拉开塑料循环经济的大幕。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关于酶变体FAST-PETase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FAST-PETase具有催化作用
B.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没有体现出专一性
D.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答案 C 
3.(2023重庆一模,2)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过程中分子开关的频率远高于静息状态
B.“分子开关”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属于可逆反应
C.蛋白质的磷酸化是翻译后的修饰
D.细胞膜上存在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答案 B 
4.(2023湖北七市州一模,5)抗衰老领域权威专家Steve Horvath 2022年初在《Nature》子刊上发表文章:土拨鼠冬眠时居然不变老。冬眠时,土拨鼠代谢速率下降,体内的α-胰淀粉酶活性降低约50%。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人的胰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如表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人的胰淀粉酶 2.5%茶花粉提取液 5%芦笋丁 酶活性相对值
甲 1 mL - - 100%
乙 1 mL + - 64%
丙 1 mL + + 51%
A.酶活性是在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下测得的,变量控制利用了“加法原理”
B.若将人的胰淀粉酶换成人的唾液淀粉酶做实验,实验结果可能有差异
C.据实验推测服用茶花粉和芦笋丁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降低血糖作用
D.芦笋丁和茶花粉对人的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激素间相抗衡效果类似
答案 D 
5.(2023河北衡水中学一调,4)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和骨骼肌细胞(SMC)都含有大量线粒体,BAT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酶竞争性地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同时将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如图所示),其活性受ATP/ADP的值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T和SMC都富含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B.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ADP的值越大
C.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酶
D.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脂滴形式存在,脂滴膜最可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答案 C 
6.(2022福建泉州三模,5)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激活巨噬细胞细胞膜上腺苷受体,抑制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
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ATP的水解产物腺苷是一种信息分子
D.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7.(2023湖南永州三模,13)(不定项)酶A、酶B与酶C是科学家分别从菠菜叶、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B.在ATP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酶A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三种酶需要的ATP浓度不同
D.在ATP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酶C催化产生的最终ADP和Pi量最少
答案 ACD 
8.(2022河北保定二模,15)(多选)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量取等量pH不同的缓冲液于试管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利用新鲜肝脏研磨液、H2O2溶液、注射器等进行实验,记录并计算气体产生的平均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需要将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混合后再加入pH不同的缓冲液中进行测定
B.pH由5到7时气体产生速率上升较快,与pH为5~7时酶活性升高较快有关
C.由图示实验结果可知,过氧化氢酶需要在最适pH条件下保存
D.由图示结果推测,将某一试管中的pH由13调至7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持续升高
答案 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