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5 细胞呼吸
五年高考
考点 细胞呼吸
1.(2023湖南,5,2分)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答案 C
2.(2023全国乙,3,6分)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3.(2023山东,4,2分)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答案 B
4.(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 C
5.(2022重庆,12,2分)从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组合是( )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⑤→⑧→⑦和⑥→③ B.⑧→①→③和②→③
C.⑤→⑧→③和④→⑦ D.⑧→⑤→③和⑥→⑦
答案 B
6.(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7.(2022河北,4,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气体
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
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
答案 B
8.(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
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
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
答案 C
9.(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不同
B.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少
C.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
D.受伤组织修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可由该途径的中间产物转化生成
答案 C
10.(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
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
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
答案 B
11.(2022广东,10,2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 TTC溶液中,30 ℃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答案 B
12.(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
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C.梨果肉细胞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
答案 B
13.(2022重庆,8,2分)如图为两种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转运到神经元的乳酸过多会导致其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抑制MCT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B.Rheb蛋白失活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C.乳酸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
D.自由基累积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
答案 B
14.(2021全国甲,2,6分)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答案 B
15.(2021湖北,10,2分)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 ℃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O2减少,CO2增多,利于保鲜
C.冷藏时,梨细胞的自由水增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减缓
D.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
答案 C
16.(2020全国Ⅰ,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 D
17.(2020山东,2,2分)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答案 B
18.(2023山东,17,3分)(不定项)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表示O2吸收量
B.O2浓度为b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C.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O2浓度为a时最适合保存该器官,该浓度下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小
答案 BC
19.(2021河北,14,3分)(多选)《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利用荫坑贮存葡萄的方法(如图)。目前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延长了果蔬保鲜时间、增加了农民收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环境减缓了果蔬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分解
B.荫坑和气调冷藏库贮存的果蔬,有氧呼吸中不需要氧气参与的第一、二阶段正常进行,第三阶段受到抑制
C.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
D.气调冷藏库配备的气体过滤装置及时清除乙烯,可延长果蔬保鲜时间
答案 ACD
20.(2021重庆,21,10分)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实验发现,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呼吸链受损会导致 (填“有氧”或“无氧”)呼吸异常,代谢物X是 。
(2)过程⑤中酶B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原因是 。
(3)过程④将代谢物X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 。
答案 (1)有氧 乳酸(C3H6O3) (2)过氧化氢酶 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避免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 (3)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维持细胞内的pH,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三年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二模,4)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不消耗水,但有氧呼吸产生水
B.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大量能量以供细胞生物生命活动
C.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D.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少量ATP能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2.(2023海南三诊,5)糖酵解过程是细胞呼吸中从葡萄糖开始分解到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全过程包含多个酶促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是由己糖激酶催化使葡萄糖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该反应消耗一分子ATP。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均会发生糖酵解过程
B.糖酵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D.糖酵解过程是一个最终净消耗ATP的过程
答案 D
3.(2023山东济南期末,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利用酒精遇到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会呈现灰绿色的原理检测酒精的存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无氧呼吸组及有氧呼吸组的发酵液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颜色均呈现灰绿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组的发酵液中存在未反应的葡萄糖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灰绿色现象
B.可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两种发酵液,酒精灯加热,在2支试管口分别放置浸有酸性重铬酸钾的滤纸条,滤纸条呈灰绿色为无氧呼吸发酵液
C.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其中有氧呼吸是实验组,无氧呼吸是对照组
D.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细胞呼吸过程中部分主要产物的生成
答案 C
4.(2023福建福州一模,9)葡萄糖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糖酵解)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丙酮酸可被NADH还原为乳酸,但是大量的乳酸并没有被哺乳动物排出体外。哺乳动物的大多数组织可吸收血液中的乳酸并将其转化成丙酮酸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TCA循环)的中间产物,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成葡萄糖(糖异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酵解和TCA循环发生的场所不同,但都能生成少量ATP
B.葡萄糖代谢产生乳酸后,大部分的能量保留在乳酸中
C.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糖异生过程增强
D.禁食一段时间后,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参与糖酵解
答案 C
5.(2023辽宁沈阳二中三模,4)过度酗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可通过提高肠道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以快速消化酒精
B.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细胞中高尔基体活性,加快酒精转运使血液中酒精含量快速下降
C.过程①和③都能产生少量的ATP
D.相同条件下“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多
答案 D
6.(2023福建龙岩一模,6)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青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A、B两个青瓜品种进行实验研究。图示结果为一周后测得的根系中乙醇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通气情况下,青瓜品种A、B的根细胞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低氧条件下,青瓜A品种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B品种更为敏感
C.根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两种青瓜吸收无机盐的能力都会下降
D.根细胞中丙酮酸分解为乙醇的过程中产生了ATP
答案 D
7.(2022福建泉州三模,15)维生素B1与ATP反应生成焦磷酸硫胺素(TPP)。丙酮酸脱氢酶只有与TPP结合,才能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维生素B1缺乏者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丙酮酸会被转化为乳酸,引起高乳酸血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P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起作用
B.甲亢患者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降低
C.高乳酸血症患者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增多
D.维生素B1缺乏导致供给丙酮酸氧化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减少
答案 A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8.(2023河北适应性考试,14)(多选)短跑运动员进行三个月集训后,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跑步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跑步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下列对集训后跑步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CO2增多
B.消耗的ATP不变
C.骨骼肌中平均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减少
D.产生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
答案 ABD
9.(2022河北衡水二模,16)(多选)呼吸链是由一系列的递氢反应和递电子反应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在有氧呼吸中将氢和电子最终呈递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的生成。研究表明,当细胞处于低氧环境时,延胡索酸可作为电子受体,形成琥珀酸,使线粒体在这种环境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B.在有氧呼吸中细胞产生的能量主要储存于ATP中,少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C.在低氧条件下,线粒体可继续进行细胞呼吸,但是没有水的生成
D.该项研究成果为某些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答案 ACD
10.(2023湖南三湘名校大联考,15)(不定项)好氧生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丙酮酸首先会分解成乙酰辅酶A和CO2。研究发现,在厌氧细菌H中有利用乙酰辅酶A和CO2合成丙酮酸,进而生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的代谢过程。科研人员利用13C标记的CO2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培养H菌,检测该菌中谷氨酸的13C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CO2和[H],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B.可初步推测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越高,越利于乙酰辅酶A和CO2生成丙酮酸
C.乙酰辅酶A与丙酮酸间的转化方向依赖CO2浓度
D.由实验结果可推测H菌可以固定CO2,代谢类型为自养型
答案 B
三、非选择题
11.(2023黑龙江哈尔滨九中开学考,31)体育运动大体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主要靠有氧呼吸供能,如慢跑。无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会进行无氧呼吸,如短跑等。如图为有氧呼吸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 阶段。人体短跑时,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 。而人体在慢跑时,消耗的氧气在细胞呼吸中的用途是 。
(2)据图可知,H+沿着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内部的通道流回线粒体基质,推动物质(A)合成ATP,则A为 。有的减肥药物能够增加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使得H+回渗到线粒体基质,推动ATP合酶生成的ATP量减少,该药物能够加快体内有机物的消耗,但会严重危害健康,具体危害是 (写出一点即可)。
(3)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进化产生的,与无氧呼吸相比,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有氧呼吸能够 ,其在进化地位上更为高等。
(4)为判断不同运动强度(高运动强度、中运动强度、低运动强度)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写出大体实验思路如下:使同一个体分别在三种不同运动强度(高、中、低)下运动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指标为 。
答案 (1)第三 线粒体基质 和[H]结合形成水 (2)ADP、Pi 导致细胞供能不足和体温过高 (3)更充分地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4)不同运动强度下的氧气消耗速率和血浆中乳酸含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