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12生物的变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12生物的变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14: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12 生物的变异
专题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遗传、变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豌豆YyRR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果蝇由“正常眼”变成“花斑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通过化学诱变处理酵母菌可能引发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2.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是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变化。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的TAS2R38基因是一个苦味受体决定基因,已知在这个基因上有三个SNP,可以导致TAS2R38苦味受体的三个氨基酸出现差异,致使对西兰花这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苦味成分敏感程度不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SNP造成单个碱基替换,使得DNA上基因排序发生改变
B.TAS2R38基因的三个SNP是等位基因
C.对苦味最敏感的基因频率会在人群中上升
D.密码子第三个碱基变化最可能导致氨基酸变化
答案 B 
3.如图是科研人员利用陆地棉(异源四倍体,4n=52)与索马里棉(二倍体,2n=26)培育栽培棉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不同字母代表来源于不同种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共39条染色体
B.杂交后代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形成39个四分体
C.用秋水仙素处理杂交后代①的种子可以获得杂交后代②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培育作物新类型
答案 C 
4.研究人员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萌发的纯合正常胚(AA)水稻种子,种植并让成熟植株自交,发现自交子代中出现了极少量的巨胚水稻(aa)。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A基因相比,a基因中(G+A)/(C+T)的值降低
B.诱变育种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达到育种的目的
C.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aa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D.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和加速育种进程
答案 A 
5.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运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再以这种精子激活卵子,但精子不参与受精卵的形成,卵子仅依靠雌核而发育成胚胎的技术)、性别转变等技术大量培育了三倍体雌鱼。该技术先通过伪“受精”让甲鱼(Rr)卵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待细胞分裂到减数分裂Ⅱ时进行冷冻处理,之后细胞发育为成体二倍体乙鱼,再对部分乙鱼进行性反转获得丙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冻处理的作用是阻止甲鱼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冷冻处理并不是100%成功,所以要对DNA进行碱基测序来鉴定成体鱼的染色体倍数
C.乙鱼的基因型为RR或rr或Rr,性别为雄性
D.将乙鱼与丙鱼杂交,取受精卵进行冷冻处理,即可培育出三倍体鱼
答案 A 
6.科学家偶然发现自然界某正常存活的雌性个体内两条X染色体形成一个并联X染色体(),如图所示。一只并联X雌果蝇(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与两亲本相同,子代连续交配结果也是如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并联X染色体的过程有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种并联X雌果蝇体内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可能为4
C.上述杂交过程中,子代雄果蝇的Y染色体应来自亲代雌果蝇
D.该种并联X雌果蝇可用于发现雄果蝇X染色体上新的基因突变
答案 B 
7.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植物,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现用纯合高秆和矮秆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甲、乙两株基因型为DDd的可育高秆植株。研究人员让甲与矮秆植株杂交,让乙自交,后代高秆与矮秆的分离比均为3∶1。甲、乙两植株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染色体片段易位,染色体片段重复
B.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片段易位
C.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片段重复
D.染色体片段易位,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
答案 A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8.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人类第7号染色体上的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在正常的肾、肝等少数细胞中可将细胞内的毒性代谢物排出细胞,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在某些肿瘤细胞中,受某些化疗药物的诱导P-糖蛋白的mRNA水平会增高,可将药物排出细胞外,导致肿瘤细胞耐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糖蛋白增多,使得细胞间黏着性降低,造成肿瘤细胞易发生转移
B.P-糖蛋白排出化疗药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某些化疗药物可诱导不同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
D.癌细胞P-糖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
答案 BCD 
9.在9个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易感家族中,有5个发现了PTEN基因突变(如表),这些家系中上述两种癌症不仅高发,而且发病年龄普遍较早。已知PTEN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在包括子宫和卵巢在内的许多组织中有表达,编码一个含40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家系 突变密码子位置 突变类型 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a/b)
1 无转录 —
2 20 缺失7 bp 0/135
3 171 谷氨酰胺→精氨酸 0/130
4 285 增加2 bp 0/128
5 315 酪氨酸→终止密码 0/140
注:bp指碱基对;“—”表示没有检测到碱基突变位点;a/b表示正常人中检测突变发生率(其中b为调查的正常表型人数,a表示检测到的突变个体人数)。
A.推测PTEN是一个原癌基因
B.上述家系1、2、4、5的突变都将引起PTEN基因表达异常
C.家系3的PTEN基因发生了碱基的增添
D.第171位的谷氨酰胺对维持PTEN的活性很重要
答案 BD 
10.已有研究结果证实,水稻耐低温基因bZIP73的碱基对序列在粳稻与籼稻间存在一个碱基对差异,粳稻bZIP73Jap为G—C,籼稻bZIP73Ⅰnd为A—T,这一碱基对差异最终决定了粳稻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性。科研人员分别提取了纯种粳稻、纯种籼稻及籼粳杂交的F1的DNA,分别对其扩增处理然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M表示标准DNA片段,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A.粳稻bZIP73Jap和籼稻bZIP73Ⅰnd是一对非等位基因
B.基因bZIP73在粳稻与籼稻间低温耐受性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C.分析可知籼粳杂交的F1的电泳结果为图中的3
D.利用电泳技术对基因bZIP73Jap进行准确鉴定,可用于育种,提高育种成效
答案 CD 
三、非选择题
11.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稻穗的大小会影响水稻产量。在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获得了稻穗为大穗的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稻穗显著大于野生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若获得的F1的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相同,说明大穗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探究突变体1与突变体2是否由同一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2)突变体1为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B基因的显性纯合突变体3也表现为大穗,由此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已知A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为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12号染色体上,请利用突变体1和突变体3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方案、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实验设计方案: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答案 (1)隐性 实验设计方案:将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观察子代稻穗大小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稻穗为大穗,则两种突变体由同一基因突变产生;若子代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的相同,则两种突变体由不同基因突变产生 (2)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实验设计方案:将突变体1与突变体3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稻穗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大穗∶野生型=13∶3,则B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若F2均表现为大穗,则B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12.栽培的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植物(4N=48),一般采取无性繁殖的方式种植。我国科学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并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取得了颠覆性成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种子繁殖还是薯块繁殖都需要留种,在储藏种子、薯块时,往往通过         和           等措施减弱种子和薯块的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
(2)种子具有耐贮藏,运输、存放简便等优点。除此之外,在育种过程中运用杂交种子繁殖相对于薯块繁殖,最大的优点是                    。
(3)相对于二倍体杂交育种,四倍体杂交育种更难获得纯合子。如让基因组成为AAaa的四倍体马铃薯自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aaa的比例是    。
(4)纯合的隐性有害基因可能导致马铃薯生长力衰退。在育种中发现有害基因d和y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但其杂交植株(基因组成为DdYy,如图1所示)通过自交得到了少量不含有害基因的植株(基因组成为DDYY)。请绘制(图2)减数分裂中相应染色体变化模型对此进行解释。
图1
图2
(5)杂交育种实践中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科研人员发现F基因与马铃薯的育性相关(如图3所示)。如何运用生物技术将纯合亲本转化为雄性不育系                                     。
图3
答案 (1)降低温度 降低氧气浓度 (2)有性生殖通过基因重组可以提供大量的育种材料供选择 (3)1/36
(4)
(5)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F基因再自交获得雄性不育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