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18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C.植物幼叶和发育的种子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答案 A
2.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的根和茎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AA和GA在植物体内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B.IAA对根和茎都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
C.IAA和GA浓度均为a时,根可以生长
D.IAA浓度大于b时,对茎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
答案 D
3.某兴趣小组将某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
B.D和E实验说明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原理相同
C.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至少要进行A、B、C三个实验
D.由实验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表现为相抗衡的作用
答案 B
4.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在极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B.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可分别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
C.较低浓度的NAA处理扦插枝条时,将枝条基部在溶液中蘸5 s即可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
答案 C
5.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秋菊切花为材料,探究KT(一种细胞分裂素)对鲜切花进行保鲜的适宜浓度,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越多说明切花新鲜程度越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KT浓度 (mg/L) 0 5 10 20 80
结果 ++ +++ ++++ ++++ +
A.实验前,各组切花的新鲜程度应一致
B.根据KT浓度梯度分析,表中“ ”处为“40”
C.切花新鲜度可用相同时间内每组脱落的花瓣数衡量
D.应在5~20 mg/L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切花保鲜的最适KT浓度
答案 D
6.探究不同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某种白三叶牧草枝条扦插生根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生长健壮,且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白三叶枝条,保留顶部少量幼叶或芽
B.NAA浓度为50 mg/L时,插条的根长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C.IAA浓度为500 mg/L时,插条的根长小于300 mg/L,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不同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插条生根且效果相同
答案 A
7.汉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种子具有药用价值。研究人员向汉麻幼苗喷施不同浓度IAA,待植株分化出性别表征后,统计得到如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AA浓度/mg·L-1 0 30 60 120
雄株数/株 18 12 8 13
雌株数/株 22 28 32 27
A.汉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选用的汉麻幼苗的苗龄不宜过大,对照组可用蒸馏水喷施
C.实验中要控制喷施IAA的时间、间隔天数和总次数
D.在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生产中,可在幼苗期喷施60 mg·L-1的IAA
答案 A
8.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
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
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
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的
答案 D
9.松柏类植物的树冠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与植物激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主要与细胞分裂素有关
B.松柏类植物因侧芽不能合成生长素导致其不能发育成枝条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D.植物生长素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诱导特定基因表达
答案 D
10.我国神州十四号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进行了水稻种植试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太空中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在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中起调节作用
B.试验水稻种子萌发的根的生长方向受水和肥的影响
C.在微重力环境中,试验水稻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消耗能量
D.赤霉素和乙烯在调节试验水稻开花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 C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11.为探究去除柿蒂萼片和激素处理对甜柿果实落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甜柿果实迅速生长期,去除不同数量的柿蒂萼片,并在萼片剪口处涂抹不同激素,结果如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落果数(个) 激素种类
赤霉素 脱落酸 无激素
去柿蒂 萼片数(个) 1 3.5 4 4
2 3.5 4.5 4
3 5 5.5 4
4 5.2 3.8 3.8
A.设置无激素组排除内源激素对落果数的影响
B.无激素组,落果数与去除萼片数呈负相关
C.外施赤霉素组,落果数与去除萼片数呈正相关
D.赤霉素、脱落酸、萼片都会影响落果数
答案 AD
12.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与生长素(IAA)的相互关系,取经BL处理及未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在其不同部位(箭头所示)施加含有14C标记的IAA,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检测放射性强度,结果统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BL可以促进生长素的运输
B.该实验中标记的IAA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双向的
C.每组只需处理一个幼根切段,即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D.BL除图示作用外,还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
答案 ABD
13.研究发现拟南芥有一种开花抑制蛋白FLC,FCA则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RNA-蛋白质复合物,其调控开花的机制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LC与FCA水解的终产物的种类、数目相同
B.FCA可通过与不同物质结合来调控植物的开花
C.植物体内ABA较少且FY正常表达时,有利于植物开花
D.植物花期的调控由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等共同完成
答案 BCD
14.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高温抑制雄蕊的生长,对拟南芥的自花传粉会有明显影响
B.IAA浓度为10-7M时较10-4M更能缓解高温对植物的抑制作用
C.该实验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高温和生长素浓度
D.施加IAA对正常温度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答案 AC
三、非选择题
15.乙烯调节植物种子的萌发、衰老等生理过程。图1为拟南芥种子未经乙烯和经乙烯处理萌发3天后的黄化苗图片,图2示意图为从甲硫氨酸到乙烯的合成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乙烯处理所得的黄化苗,根变短、下胚轴变粗短,顶端弯钩加剧。据此判断,图1
(填“左侧”或“右侧”)拟南芥种子为未经乙烯处理、 条件下萌发而来的。
(2)基因A通过 过程控制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的合成。利用土壤农杆菌将反义基因A导入番茄后,果实中乙烯的合成减少约99.5%,果实不变红,空气中不能正常成熟;施用乙烯后可表现出正常的风味和颜色,说明 。
(3)将拟南芥野生型和eto1突变体分别置于22 ℃和4 ℃,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
据图3判断,eto1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4)已知拟南芥在0 ℃以上的低温下能生长存活。为探究乙烯对植物抗冻能力的影响,将拟南芥22 ℃培养两周后,以0 ℃为起点,用每1 h降低1 ℃的梯度降温法,降温至-5 ℃后持续0.5 h,取出置于22 ℃培养3天后统计。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 。存活率的统计结果:生长于正常培养基上的野生型拟南芥的存活率为55%,添加10 μM浓度的ACC培养基上的野生型拟南芥存活率为18%,这说明 。据此实验,判断eto1突变体抗冻能力 (填“高于”或“低于”)野生型拟南芥。
(5)研究表明,拟南芥花瓣脱落与乙烯的促进有关。推测乙烯促进花瓣细胞中 酶的合成增多,进而促进细胞壁分解,导致花瓣脱落。
答案 (1)左侧 黑暗 (2)转录和翻译 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3)提高 (4)避免快速降温至-5 ℃导致拟南芥死亡率过高(或对拟南芥进行抗冻锻炼) (外源)乙烯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 低于 (5)纤维素酶和果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