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19 种群及其动态
专题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 )
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
B.种群密度过小时,个体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C.最适种群密度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种群密度过小时,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形增长
答案 C
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8年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统计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去掉采集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B.1968~1973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植株的死亡率较高
C.不同年份的成年植株数量变化小,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北点地梅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
答案 C
3.某生态研究小组在调查夏季农田田鼠的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一夜间捕获田鼠85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65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3只。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两次捕获期间若有部分标记田鼠迁出,则调查区内田鼠个体总数小于425只
B.食物增多是引起该区域田鼠种群密度增大的主要原因,该因素为密度制约因素
C.在调查区田鼠的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存在的前提下,田鼠的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
D.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同时,还获得了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特征
答案 C
4.池塘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 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 体 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或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该鱼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的脱落会使真实值小于调查值
D.适量捕杀年龄≥12的个体,有利于其种群的增长
答案 A
5.某自然保护区,甲、乙两个不同的物种连续四年的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不相等的
B.第4年末,乙种群的数量小于甲种群
C.甲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第4年末达到K值
D.乙种群λ值先增大后减小,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 A
6.如图一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二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图二中曲线X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图一中最接近“J”形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C.图二中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较图二中两条曲线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答案 C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7.小龙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缺乏食物时,小龙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小龙虾养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小龙虾种群密度增大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
B.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加剧
C.龙虾塘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龙虾产量可能相同
D.初始放养密度不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 ABC
三、非选择题
8.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由于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美,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需要大量人工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图表示已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的“稻虾共作模式”,水稻的碎叶、根,昆虫的卵和幼虫,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甚至小型鱼虾的尸体都能成为小龙虾的食物。如表是小龙虾侵入某水稻种植区域的试验田后,连续几年所检测到的小龙虾种群数量变化及水稻亩产量情况(单位:千克),其中样地1~10为试验田中随机确定的面积为4 m2的固定采样地点,数值为每块样地内小龙虾个体数(单位: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样地1 样地2 样地3 样地4 样地5 样地6 样地7 样地8 样地9 样地10 样地 平均值 水稻 亩产量
入侵 当年 0 1 0 0 2 0 0 0 0 1 0.4 718
第1年 3 5 3 4 6 3 4 6 3 3 4 722
第2年 12 10 7 8 18 11 10 6 12 9 10.3 728
第3年 25 20 12 28 35 30 27 26 26 29 25.8 736
第4年 65 72 42 68 84 60 71 69 75 62 66.8 738
第5年 94 101 62 102 106 100 96 92 102 105 96 692
第6年 121 116 90 123 133 118 122 126 115 124 118.8 621
第7年 120 122 94 128 130 115 125 132 124 121 121.1 548
(1)上表调查试验田中小龙虾种群数量的方法为 ,入侵当年的调查结果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原因是 。
(2)在小龙虾入侵试验田的第1~4年,小龙虾的种群数量呈“ ”形增长,判断依据是
。
(3)小龙虾入侵的第1~4年水稻的亩产量不但没有减产,反而有所提高,但第5年开始水稻出现了明显的减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样方法 小龙虾入侵当年种群数量很少,随机选择样地时存在较大的偶然性 (2)J 在小龙虾入侵试验田第1~4年,小龙虾的种群数量基本上以固定的倍数增长(增长率基本恒定) (3)小龙虾入侵的第1~4年,小龙虾主要取食试验田中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昆虫的卵和幼虫等,使得水稻天敌数量减少,且更多的无机盐被水稻吸收,所以水稻产量有所增加,但随着小龙虾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加,食物不充足的条件下,小龙虾开始以水稻的叶和根为食,导致水稻减产
9.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 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 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 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指的是
。
(2)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 ,与第9 d相比,第12 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 (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3)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理由是
(4)培养到15 d后,A、B、C 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答出2点)。
答案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血细胞计数板 增大 (3)A A区草履虫最早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且种群数量最大值最大 (4)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积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